第一次战役后,在西线和志愿军接触过的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官兵们,都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参战。特别是在中国“伪满洲国”当过军官的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通过交战军队的灵活战术和顽强精神,百分百肯定中国军队已经参战,可是美军师以上的高层军官几乎没有人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高层不否认参战的有中国人,但是认为这些中国人并非中国军队,而只是一批北朝鲜军中的中国人,或者是一批自愿来朝鲜参战的中国人。

美军高层认为的这两点,非常有逻辑和道理。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军队中就有大批朝鲜人。仅次于金日成的次帅崔庸健,就是一位曾经战斗在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毕业云南讲武堂,又任黄埔军校教官,还参加了广州起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既然中国军队中有朝鲜人,北朝鲜军队中有中国人就不奇怪了,事实上,北朝鲜军中确实有好几个中国朝鲜师。

至于有自愿来朝鲜参战的中国人就更不奇怪了。因为自西班牙内战起,各国的革命战争都有外来的志愿者,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革命高潮期间,就有无数职业革命家离开自己的祖国,战斗在世界革命的各个国家。

美军高层都经历过二战,因此都有两把刷子,他们之所以不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参战,还因为那些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参战的官兵们,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即所谓的中国军队为什么是昙花一现?一支大规模参战的军队不在胜利之时乘胜进攻,却突然消失了。

这个让美军和南朝鲜军官兵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恰恰体现了中国军队隐蔽,伪装和高度纪律性等的高超战术素养。

志愿军在温井和云山打了两个漂亮仗之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在考虑下一步的歼敌计划,他请示中央军委后,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毛泽东更进一步定下了基调:“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在这个基调上,毛泽东还给出了具体的战略目标:

争取在本月(11月)至十二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个仗,共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

毛泽东的指示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东西两线,第二是歼灭团以上规模的敌人。

毛泽东做出了指示,具体如何打?就需要彭德怀考虑细节了。

一、狼群和野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要歼灭敌人,就必须和敌人接触,可是第一次战役之后,西线的第8集团军退到清川江以南并已经建立了防御阵地,要以我军的弱势装备和现代化的美军打进攻战,不可为也不能为;东线美军虽然一直在前进,可是我在东线还没有军队,负责东线作战的第9兵团还没有入朝。

志愿军无法接触到东,西两线之敌,这个仗怎么打?

彭老总随后召开了志愿军党委会。针对我军徒步,而敌军是摩托化的特点,彭老总在会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在运动中对敌人进行穿插分割,从而歼灭敌人。这是我军在红军时期就创造出的以弱胜强打法。

为了诱使敌人继续深入,我军主动后撤诱敌,并用中国古代兵法常用之计,抛弃破旧武器和物资,造成我军仓皇后撤的假象。

实事求是地说,麦克阿瑟确实称得上世界名将,也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的名气是通过一战和二战打出来的,因此他不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对前线官兵反应有中国军队参战的情况也并非熟视无睹。

为了查清当面是否存在中国军队的情况,麦克阿瑟在稳固了防线之后,主动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从11月6日开始,东西两线的美军和南朝鲜军又开始了齐头并进。

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辖美第1军、第9军和南朝鲜第2军。司令官沃克以第一次战役中未遭到打击的南朝鲜第2军(辖第7师和第8师)在右翼打头阵,美第9军在中路,美第1军在左翼,其中隶属第1军的美第1骑兵师在最后。

东线的美第10军,下辖第1陆战师,美第7步兵师,第3步兵师和南朝鲜第1军。军长阿尔蒙德因为没有遭受过志愿军的打击,因此非常狂妄,他命令麾下各师各自独立向北开进,完全没有相互策应的打算。

美军东西两线的并进,担任的任务各有不同。美军形象地将东线的第10军形容为“铁砧板”,将西线的第8集团军形容为“大铁锤”。

从这两个称呼,朋友们也就明白了美军东西两军承担的任务,第8集团军负责打击,第10军负责拦截,两军夹击朝鲜境内的抵抗力量。为了确保中国军队无法参战,麦克阿瑟还命令轰炸鸭绿江朝鲜一边的所有交通,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

由于美军是试探性进攻,因此前进得非常缓慢,志愿军司令部不得不在11月16日又发下一道命令,命令志愿军各部加快北撤的速度,不要对敌进行反击。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就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博望时对赵云下达的只要输,不要赢的命令。

此时中美两军对决,是一场东方兵法对西方军事的作战。

敌我双方一正一反的行为,让麦克阿瑟更加大胆。前线美军认为当前的中国军队“最多不过六七万人”,目的是为了掩护拆走鸭绿江水电站上的设备,而且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正“怯战退走”,美国空军对朝鲜边境交通线的轰炸,又保证了后续中国军队不可能再进入战场。

在这样的判断下,美军和南朝鲜军又加快了进攻速度,向着各自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中美两国军队,好比狼群和野牛。狼的个体虽然比野牛弱小得多,可是狼始终在考虑如何吃掉野牛,野牛关心只是自己身边的草地。而狼一旦看到机会,就发挥群体优势,将要围猎的野牛从野牛群中分割开来,予以猎杀。

此时美军就好比野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大,可是此时他们的目标只是抵达鸭绿江;志愿军就好比狼群,他们的目标就是吃掉美军,而且时刻考虑如何集中优势兵力将美军进行分割围歼。

志愿军一直掌握着战斗的主动,而美军一直处于被动。在11月24日,主动的志愿军终于看到了战机:美军东线第10军和西线的第8集团军之间,有了80公里的空隙,这么大的空隙正有利于我军穿插。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时期,面对国民党军的密集包围,曾有过一次在国民党两军的10公里空隙进行穿插的战例,而此时朝鲜多山地形的80公里,对我军来说实在太宽大。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军已经完成了对敌作战的准备,西线4个军(第39,第40,,第50,第66军)担负正面进攻,另外两个2军(第38,第42军)往敌后穿插;东线也来了新锐的第9兵团,担负对美第10军进行攻击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麻痹美军,志愿军们在阵前释放了100名美军和南朝鲜军俘虏,告诉他们我军只是为了保卫鸭绿江的电站,现在遇到粮食不足的困难,必须撤回国内。

志愿军的一系列行动让美军完全放心了。麦克阿瑟向全世界承诺,圣诞节前结束朝鲜的总攻势。

可是,就在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做出承诺的第二天,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了。志愿军的首选,是打击西线敌人的右翼,即在德川的南朝鲜第2军,因为这个军在温井受到了志愿军的突然打击,而且下辖第7师和第8师两个师不足2万人,乃是敌人最薄弱的环节。

结果,第38军和第42军在战役打响的当天就将德川的南朝鲜第2军分割,第二天11月26日就将南朝鲜第2军完全击溃。

我军认为对南朝鲜第2军是击溃,因为统计出的歼敌数据只有5000人。可是美军却认为南朝鲜第2军已经被歼灭。27日早上,美国广播新闻评论员就称“大韩民国军队第2军被歼灭”,战后,美国参谋学校更将这次战例作为研究中国进攻战术的典型战例。中美双方对这次战斗的看法有如此差异,是因为南朝鲜军仗着对地形熟悉,一击即溃,而溃散之后又无法收拢,因此南朝鲜军第2军作为一个成建制部队,已经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朝鲜第2军确实被歼灭。

二、什么是双层战役迂回?

歼灭了西线敌军右翼的南朝鲜第2军后,志愿军司令部将目标瞄准了美第9军。相比右翼的南朝鲜第2军,美第9军在中路,他向北进攻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第25师、美第2师,第二梯队是土耳其旅。

26日,彭德怀迅即下达新的作战命令,令第38、第42军向敌纵深实施双层战役迁回。所谓双层迂回,就是38军插在美第9军之后,42军插在全部的西线美军之后。

第38军和第42军两军的目的一旦达成,志愿军将合围美第8集团军。这将比二战时德军对苏军的基辅合围更加震撼,因为这是在狭窄的朝鲜,而且我军的装备处于绝对的弱势。

接到命令后,第38军第113师在28日抄到了美第9军的后路——三所里和龙源里。占领了三所里和龙源里,就等于截断了美第9军的南逃之路。

美第9军开始向三所里和龙源里突围,行进在全军最后的美第1骑兵师又北上三所里和龙源里,企图打通第9军后撤的通道,这样就使得38军的113师就处在美军南北夹击中。面临南北夹击的113师毫不畏惧,他们付出了重大牺牲顽强阻击,后来有了作家魏巍的那篇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占领小小三所里和龙源里的113师,调动了敌我双方在西线的所有大军。彭德怀命令38军主力立刻向113师靠拢,同时命令正面的4个军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则开始了全面的后撤,除第9军正在打通后撤通路外,美第1军从清川江以北撤到了清川江以南。

此时,志愿军要达成对美第8集团军的合围,关键是42军必须抢在美第8集团军逃跑之前迂回。

42军是一支最年轻的部队,是1946年才成立的独立师,1948年3月才成立的第5纵队,因此战斗经验少,在穿插路上遇到美军第1骑兵师1个团的阻击,延缓了穿插速度,未能完成穿插到美第8集团军后路的任务,也就使得西线志愿军没有达成合围美军的计划。

饶是如此,42军的穿插也将美军吓得够呛,第9军不敢从三所里和龙源里以南突围,而是往西会合左翼美军的第1军,通过肃川的沿海公路南逃。

这次西线战役,尽管没有能达成合围美第8集团军的目的,却歼灭美军和南朝鲜军以及土耳其旅23000人,俘获美军3000余人,可谓战绩辉煌。38军也因此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而当西线的南朝鲜军第2军覆灭时,东线的美第10军进展非常顺利,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遭到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三、北极熊团的覆灭和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对东线美军进行打击的,是刚刚入朝的三野第9兵团。9兵团是三野的4个兵团中最精锐的兵团。兵团司令是著名的猛将宋时轮将军,麾下率领由第20、第26、第27等3个军,每个军又有3个师,共15万人。

第9兵团虽然接到了抗美援朝的任务,可是他们的入朝却非常仓促。按照计划,第9兵团要先在东北补充物资和换装,因此他们之前做的准备是在东北换装后再入朝,没想到他们在去东北的列车上突然接到掉头入朝的命令,这让他们完全没有准备,虽然临时领到了棉衣,却有很多人没有棉鞋和棉帽,更何况这些来自南方的士兵们,本身也缺乏抵御北方寒冷的经验。

不仅防寒物资极其缺乏,第9兵团的弹药也奇缺,每人只有80发子弹,每个师只有75mm山炮10门,还有一些弹药不足的迫击炮,1门82mm迫击炮只有90发炮弹,60mm迫击炮只有40发炮弹。

尽管如此,第9兵团战士们的士气高昂,组织纪律性极强,他们在美军对朝鲜边境的狂轰滥炸之下,完全出乎美军和南朝鲜军意料之外,隐蔽进入了朝鲜东部零下20多度的盖马高原——长津湖畔。

长津湖地处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这里群山连绵,高峰屹立,平均海拔1200米,被称为“朝鲜的屋脊”,当地年平均气温也就是1-2度,11月份的温度低到零下20-30度。

长津湖的山靠海很近,可是却没有入海的河道,降落的雨水都流入北面的鸭绿江。日本占领时期,为了发展工业,利用这里的山到日本海之间高大的落差,堵塞了雨水往鸭绿江的通道,形成人工湖,长津湖就这样产生了。日本人将长津湖引向日本海,以千米以上的落差进行发电,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日本当时大力发展染料、医药、火药、肥料等化学工业。后来,北朝鲜的军需工业大部分也在这个区域。

长津湖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它所在的盖马高原地形,也非常适合打伏击,因为所有的路都在山谷之中,而且每条路能一次性通过的人数量非常少。

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任务是从长津湖向北,攻占北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第10军虽然是和西线第8集团军配合作战,可是又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即便西线的第8集团军全线撤退,东线的第10军依然可以在长津湖地区修筑工事,依托海边的港口进行抵抗,之后等待时机和南面美军对志愿军进行夹击。

因此,志愿军第9兵团的任务,是要在长津湖寻机歼灭美最精锐陆战1师的一、二个团,而后视情况再歼灭美第10军的一,二个团。不过,后来日本的战史专家认为,第9兵团是要全歼美陆战1师,之后再全歼美第10军。

自11月6日美军放心大胆地全面进攻以来,美第10军的进展非常顺利,他的美第7师主力已经在11月21日时完成了抵达鸭绿江边境的任务,占领了惠山镇。南朝鲜第1军也于11月26日,也就是西线南朝鲜第2军覆灭的那天,完成了自己的作战任务,抵达了东部港口清津市。

美第1陆战师是美军最精锐之师,它参加了二战时期太平洋的所有登陆战,此时担任第10军的铁锤,也进展顺利,他们在27日抵达了长津湖。

美第1陆战师既然是精锐,他的配置当然与众不同,他的下属三个团即第1,第5和第7三个团,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团,而是团战斗群,每个团配属有1个105mm榴弹炮兵营,1个坦克连和1个工兵连等,这样的配置使得他们分散作战时,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因为有这样独立作战的能力,因此师长史密斯少将围绕长津湖进行了三个点的布阵:

第一:在长津湖西北的柳谭里,布置了第1陆战师的第7团和第5团战斗群;

第二:在长津湖以南的下竭隅里,布置了第1陆战师的师部,后勤和坦克部队;

第三:在长津湖以东的新兴里,布置了美第7师31团战斗群,即所谓的“北极熊”团;

第四:美第1陆战师的第1团战斗群担负保卫师部和补给线的任务。

但是史密斯少将的这个布置有非常大的错误,就是美军各部队太过分散,中间隔着长津湖,根本达不到相互支援的作用。

分散配置就是整个美第10军的弱点。战后,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后悔地承认美军过于分散。但也不能苛求阿尔蒙德,因为事后都是诸葛亮,美军是以攻击状态行军,他们以为对面是不堪一击的北朝鲜残兵,根本不知道将要发生的事。

自古英雄所见略同,此话不假,彭德怀给第9兵团选定的主战场就在柳谭里和下竭隅里,而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布置的主力和师部恰恰就在这两个地方。

27日晚,美第1陆战师抵达指定位置后,早就隐蔽在此的第9兵团突然以8个师发起攻击,把美军分割成5段,随后进行围歼。可是,第9兵团围歼美军的战斗却进行得极为艰苦。

美第1陆战师不愧是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遭到志愿军分割包围后,他们立刻以200余辆坦克组成环形防御,并临时建筑机场,迅速运走伤员,同时运来弹药和御寒装备。志愿军却只能靠步兵火力攻坚,每个团只有8-9具火箭筒进行反坦克,即便利用夜晚突进了美军阵地,可是在天亮前却无法解决战斗。

来自南方的第9兵团因为入朝仓促,缺衣少食,尤其紧缺防寒服装,因冻饿而导致大量人员损失,也降低了战斗力。

这样夜晚志愿军进攻,白天美军反攻,志愿军无法歼灭美军,美军也一时无法改变被包围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第9兵团调整战斗部署,具体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在11月30日时,集中27军2个师和全军的炮兵,攻打长津湖以东新兴里的美第7师第31团战斗群。

在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第31团战斗群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入侵俄国西伯利亚,收获了赫赫战功而荣获“北极熊团”称号,是一支善于在寒冷地区作战的部队。此时这支“北极熊团”是由31团一个营,32团一个营和31团团部组成,由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指挥。

在27军连续不断地进攻下,“北极熊团”发生混乱,第二天就向南突围,结果在突围途中被27军歼灭。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被击成重伤,后被俘身亡。

“北极熊团”的覆灭,成了抗美援朝战史上志愿军歼灭美军成团建制的唯一案例。如今,这个团的团旗静静地被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馆中。

“北极熊团”的覆灭,让美第1陆战师彻底惊醒过来,他们在柳谭里的两个团战斗群在大批飞机支援下,以集群坦克为先导,沿着唯一的山间公路,开始了向南的全面突围。

第9兵团依托公路两侧的高地对美军进行节节阻击和杀伤,在志愿军的阻击下,美军遭到极大的伤亡。美军长长的车辆纵队暴露在道路上,车辆上满载伤员,由于尸体太多,甚至在155mm榴弹炮炮管上都捆着阵亡人员的尸体,很多105mm榴弹炮已经打完了炮弹,他们后撤的速度很慢,因为桥梁和公路经常遭到破坏,他们必须停下来等待桥梁和公路的修复,而这时,志愿军就会通过美军步兵的间隙,逼近这些车辆纵队进攻美军炮兵。

夜暗是美军的噩梦,因为他们没有飞机的支援,却是擅长夜战近战的志愿军的天下。

可是,遭受如此重大打击的美军并不知道,打击他们的志愿军比他们有着无法比拟的困难。志愿军战士们正以自己最大的牺牲和努力给美军以最大杀伤。

此时志愿军经数日激战,再加之严寒,已伤亡严重,而且没有后勤补给。战士们的棉衣在干燥的时候很暖和,但是,潮湿后很难干并很快地冻结在一起,还有的战士没有帽子、手套和棉鞋,作战期间不断出现冻伤,更重要的是粮食弹药已经用尽。

负责阻击的59师177团,最后剩余的60多名士兵都被冻在冰雪中动弹不得。守卫黄草岭一个连100多人在战斗打响时,竟然已经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在如此的情况下,第9兵团的战斗力已到极限,根本无力阻挡美军的突围。饶是如此,第9兵团还是将美第1陆战师和美7师一部包围了15天,到12月12日,美军才完全冲出包围圈。

事后,美国军方承认这支美军中最精锐的第1陆战师损失11727人,宣称这次遭受的打击是该师建立以来遭到的最沉重打击。美第1陆战师的失败,更被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认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第9兵团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冻伤减员达22%,其中冻伤达3万多人,冻死1000多人。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第9兵团仍然完全作战,不仅给美第1陆战师造成了重大损失,更歼灭了“北极熊团”,保证了我军将整条战线南推,使得以美军主导的联合国军全面后撤,为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战略局面,因此从这方面来说,第9兵团的作战为朝鲜战争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胜利。

第9兵团在长津湖的作战给世人的意义还不在于此,它向国际世界展现了我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的纪律性和超强的意志。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第9兵团不畏强敌,英勇奋战,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一战,使得以美军主导的联合国军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麦克阿瑟承诺的圣诞节结束战争完全破产。联合国军的士气急速衰弱,他们不得不回到三八线以南转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