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以后,作家张兆和时常会回想起11岁那一年,因为正是在那一年,她的母亲陆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个女人短暂的一生里,却有9个子女。尤其在她结婚后的前8个年头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生育奔波。为了能生下一个儿子,她耗干了自己的身体。

一代人形成的积善之家

淮军将领张树声1884年去世之时虽然有直隶总督的头衔,但终其一生只是廪生(秀才)出身。5年之后,他的孙子张武龄出生。爷爷辈未曾实现的举人甚至进士的梦想,将要在第三代以及第四代人的身上实现了。

张武龄不但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其膝下的四个女儿,也都先后嫁给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人士。好的家世,对于子女的成长极其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间,更需要父母一代观念的更新以及变通。

如果不是因为跟着李鸿章讨伐太平天国以及镇压捻军,张武龄的爷爷张树声,一辈子也就在家乡合肥当个教书先生罢了。

清王朝末期,外国列强不断侵扰犯境,新的社会思潮和变革的趋势,也都不断涌入到这个古老的农耕文明帝国。如果是按照过去的传统,在彼时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方式就是读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

然而彼时农业社会为主,生产力低下,大多数普通的家庭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专门供养一个读书人。一个家族要想兴盛,需要积三代之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做官之人。然而张树声考取秀才之后,恰逢天下大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回到家乡合肥创办淮军,张树声抓住这个机会从军了。由于他有文化,很快就成为军中的将领,而且战争年代升迁的机会很快,所以太平天国以及捻军平定之后,张树声已经获得很多功绩,相比传统的读书升迁之路,张树声只用自己这一代就完成了家世的积累。

从此,张家在合肥也成为了名门望族,这为张武龄的成长提供了殷实的家境基础。而对这样的积善之家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不过于传宗接代。

张陆联姻,绵延几里地的送亲队伍

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安徽合肥,一个绵延几里地的送亲队伍,从彼时的四牌楼附近一直连绵到了龙门巷。路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有不知道的就问这是谁家在娶亲,这么大的排场。

知道的人,免不了就要以内幕者的身份,向旁边看热闹的大众唠叨上几句了:还能有谁家,这是人张爷的公子娶亲呢。谁不知道合肥城里的张家,那可是和李中堂家沾亲带故呢。虽说张老爷子过世已经好多年了,可人的家世渊源,自然也配得上这么大的排场了。

彼时的新郎正是张武龄,他后来又改名为冀牖,这一年他17岁,正是英姿焕发的年龄。看热闹的人都听说,女方是扬州的陆府,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的,他们的女儿陆英,正是现在坐在花轿里的这位新娘子。

门当户对的婚姻,盛大的排面也对得起两家的身份。张冀牖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这也正是其人生春风得意的时刻。

然而就在众人看热闹的同时,路旁一个不起眼的老太太,不知道从哪里钻进了人堆里,她看着绵延几里长的送亲大队,突然冷冷地说了一句:“岂不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身边的人都不懂老太太在说什么,但明显觉得她的话语和这样的热闹喜庆气氛不相符。

正好旁边也有读过书的人,听到老太太这话,就解释给了其他人听。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老太婆在说丧气话呢。一些人都觉得这老婆子太可恶了,人家这正办喜事呢,你突然说这么一句不咸不淡的话,不就是咒人嘛?

正当几个人拨开人堆,打算找老太太理论的时候,人们四下里却找不到这个老太婆去哪儿了。不过很快谁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一些爱看热闹的人还是跟在送亲队伍的后面,到张府门口围观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盛大的婚礼,而且人的家世背景又不错,升斗小民也就在大门外看个热闹,能够进去庆贺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之辈。

一场热闹的婚礼,给张家增添了无数的喜庆氛围。但是把这场婚礼放到彼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去看,会发现和摇摇欲坠的清廷是那么的格格不入。社会整体的气氛已经处于压抑和爆发的边缘,而张家这场旧式的婚礼,也成为定格一个时代的回魂之光。

生育机器,8年时间生下四个女儿

陆英嫁到张家的第二年,她的女儿张元和就出生了。虽然是个女儿,但是张家也很高兴,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可不仅仅只是生育一胎。

于是中间只过了一年,到1909年的时候,陆英的第二个女儿张允和降生。紧接着第二年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张兆和出生。

现代人看起来,如此频繁的生育而且都是顺产,作为母亲的陆英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承受得住。但是在彼时的社会,如果接连生下的都是姑娘,那是非要生出一个儿子来才肯罢休的,陆英在张家似乎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生养机器。可在彼时的中国,又有多少妇女不是这样呢?

而且,这三个女儿的名字也大有深意。虽然都带有一个“和”字,但真正的字眼却藏在第二字里,元、允、兆三个字拆分开看,都带有一个“儿”字。有人说这是两条腿的意思,深层次的意思是女儿留不住,最终都是要嫁出去的。

所以在张冀牖的潜意识里,妻子陆英要是不生下个儿子,是绝对不能罢休的。然而连续生下三胎,是个女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彼时陆英的年纪才20出头,这也为她的早逝埋下了隐患。

三女儿张兆和出生的第二年,清王朝灭亡了,张家旧时的政治荣光成了过去式,张冀牖带着全家迁居到了上海。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他们最小的四女儿张充和又诞生了。

从1906年结婚到1914年四女儿降生,这8年时间陆英没做任何事情,就是在床上怀孕、待产、分娩然后再次怀孕,循环往复。可见旧时代的人,对男孩的执念有多强烈!

一个因为生育而早早累死的女人

张冀牖带着全家在上海生活了5年,在这期间,陆英终于给张家生下了男娃。

第一个儿子降生后,张冀牖给儿子取名张宗和。终于生下一个儿子,张冀牖觉得不过瘾,妻子还得再生,于是这其后张寅和、张定和以及张宇和接连出生。而且让张冀牖感到高兴的是,后面出生的都是儿子。

张冀牖给儿子取名同样是有讲究的,第二个字都带有宝盖头,意思指的就是男孩是可以留在家里的。

1917年的时候,张冀牖一家又搬到了苏州,这时候陆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频繁的生育彻底将她的身体击垮。4年之后的1921年,陆英在苏州去世。从嫁进张家门里的15年时间,陆英一共生下了4个女儿和5个儿子,而且几乎都是接连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因为过多地生育,而早早累死的女人。虽然是富家的千金小姐,但却因为旧观念而沦落成为不折不扣的生育机器,这或许就是旧时代里,千千万万个女性共同的悲剧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陆英去世前一个月,她的丈夫张冀牖创办了民国初年最早的女子中学。一个看重传宗接代的旧观念的人,却创办女子学校,不知道这算不算在为妻子的过早离世而救赎。不过从培养下一代的角度看,这也为他今后子女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张家的四个女儿,成年之后都嫁给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人物。

大女儿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家顾传玠,张允和嫁给了大名鼎鼎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张兆和作为一名作家,嫁给了沈从文,而且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异常的传奇。四女儿张充和则嫁给了德国的汉学家傅汉思。

然而,作为母亲的陆英这一切都未能看到。多年后,有人想起那位老人曾所说的话,不由得哀叹一声,万万没想到竟成了真——用生命耗干的形式铺就的子嗣绵延之路,耗干了的心血,一直都不会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