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众所周知,地球对人类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地球生物的起源全部来自海洋世界。在广袤无垠的大海里,隐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人类探索。从文明诞生那一刻起,人类也从未中断对海洋的开发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洋因为深不可测,故而让人类产生无限的想象。人类幻想海洋里有各种体型庞大的海怪,也幻想着存在婀娜多姿的美人鱼。早在清朝中期,围绕海洋的罗曼蒂克式幻想已经备受大家追捧,包括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乾隆的大海梦

公元1726年,太监苏培盛进献一本叫做《海错图》的奇书。一时间,《海错图》登上清朝宫廷的热搜榜。照理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家富有四海,一本图书如何能够让皇帝称奇。

所谓“海错图”,没有半分错误的意思,错是指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意思,也就是指海洋中形形色色的动物,类似一本海洋生物科普图书。此书的作者叫聂璜,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发明家。不过是区区一位民间生意人兼艺人,尤其擅长绘画。

在闭关锁国、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清朝,聂璜凭借兴趣爱好,把三百多种海洋生物绘制成册,包括鲸鱼、鲨鱼等常见鱼类,也有一些传说中的神龙、美人鱼、鬼水母等。在此以前,中国人对海洋的认知一片空白。《海错图》的出现,堪称中国最早的“海洋馆”。从此以后,中国人拥有自己的“海底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是位勤政的帝王,全年只给自己放一天假,自然没有闲情逸致去阅览这种无聊的图书。伴随乾隆皇帝逐渐长大,他与先帝雍正属于截然不同的性格。雍正为人拘谨木讷,乾隆天生儒雅、聪慧无比,尤其喜欢研究各种奇闻趣谈,《海错图》因此与乾隆皇帝结下不解情缘。

乾隆皇帝酷爱《海错图》到什么程度?他曾命人依照原本进行临摹,分别放在自己经常出入的宫殿中。每天按时完成朱轼、潘仕权等诸位帝师教授的功课后,必然要取来《海错图》观看。

《海错图》为乾隆的睡前读物,为幼小的乾隆构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海洋梦。若干年过后,乾隆皇帝亲政,他把《海错图》收录在自己组织编纂的《石渠宝笈续编》。(《石渠宝笈续编》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叫《石渠宝笈》,后部分叫《续编》,一部记载清朝皇家奇珍异宝的书籍)

乾隆皇帝晚年时,曾经感慨说“朕戎马半生,这部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原来乾隆皇帝也有如此天真无邪的一面。

海错图“以龙为尊”

原作者聂璜是杭州人,毕生与大海有缘。他所绘制的海洋生物大多数生活在南方海域。里面详细记载着371种海洋动植物,经过现代海洋专家研究,剔除神话部分后,此书中八成以上的海洋生物都真实存在,它的影响力不亚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聂璜也是首次提出“以龙为尊”的海洋观念。他在《海错图》开篇写道“人虽万物之灵,而龙尤为五虫之宗”。早在西汉时期,已经诞生“五虫”的说法,它们分别是蠃鳞毛羽昆。此处的“虫”不是局限于昆虫,它是地球所有生物的总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羽虫指飞禽,以凤凰为首领;毛虫指走兽,以麒麟为首领;昆虫指甲壳类动物,以灵龟为首领;鳞虫指鱼蛇,以蛟龙为首领;蠃虫指没有毛发的动物,以圣人为首领。

圣人贵为世间万物的灵长,都没有脱离五虫的体系,龙却能够成为五虫的集大成者。在以龙为图腾崇拜的古代社会,能够孕育神龙,容纳神龙居住的大海,自然会勾起人们无限的憧憬。或许也是身为九五至尊的乾隆皇帝,钟爱《海错图》的一个原因。

结语

时间来到民国,军阀混战不断,《海错图》与其他故宫文物一同踏上搬迁之路。在搬迁的过程中,全四册《海错图》不幸分离,前三册回到故宫博物馆,后一册流落到台北故宫博物馆。随着科技进步,海错图里描绘的海洋生物,早已不再新奇神秘。在文明尚未开化的封建年代,它与上古时期的《山海经》并称古代两大科普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