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又称外号、诨号、在部分中国方言中绰号等同于花名。

绰号又可以细分为两种:

一、善意的昵称是指绰号无侮辱性是平常亲人朋友等人使用的称谓,更加体现出亲昵、亲密的感情。

二、恶意的侮辱性绰号,是指绰号具侮辱性,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喊别人侮辱性绰号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会引起被喊绰号者的反感。

晚清四大名臣,每人都有一个奇葩的绰号,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的外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曾剃头。

1852年,曾国藩来到长沙组织团练。为了立威祭旗,曾国藩命人抓来两名盗匪。然而,因为曾国藩的属下无能,所以只能抓来两名乞丐凑数。事急从权,曾国藩为了树立威信,不得不杀了这两名充数的乞丐。

在当时,湖南地区有许多“会党”,就是违法的帮会、组织。一些无业游民、手工业者自发组建为黑恶势力,在民间进行秘密活动。通常来说,这种会党在诞生之初是不具备政治性的,仅是以生存、自保和发展为目的结社。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会党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非法组织,开始干起杀人越货的勾当。太平天国入湘期间,会党变得愈发活跃,许多党人竟投身叛军。当时有不少加入太平军的会党人士,都是天地会的会众。

时间一长,曾国藩不免极度惶恐,生怕这些非法结社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无奈之下,曾国藩只能将矛头对准这些有可能投身叛军的会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只要揪出会党人士,曾国藩便要将其杀之后快。杀了二百多人后,长沙的会党无不噤若寒蝉。

老百姓都说曾国藩滥杀无辜,对此,曾国藩表示乱世当用重典,只要能让长沙治安良好,即便是落得“武健惨酷”的骂名亦在所不惜。于是乎,“曾剃头”之恶名不胫而走,老百姓纷纷传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万一,就怕宽一”。这里的“宽一”,就是曾国藩的乳名。

第二个:张矮子。

张之洞的个头不高,长相又比较“大众脸”,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期间,时有豪绅拿他的长相开涮。有个土豪找人画了一幅画,内容是“三矮奇闻”。在这幅画里,分别出现了湖北布政使瞿廷韶及巡警道冯绍祝还有张之洞的肖像。

这三个人没有任何关联,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的身高都很“五短”。谁知张之洞听闻此事后,浑然不以为意,哈哈一笑,叫属下将这幅画买下了事。倘若换做其他封疆大吏,估计早就把那不识抬举的画家和商人抓起来打个半死了。谁都没想到,张之洞竟如此大气。

一时之间,湖广两地传遍了张之洞的雅名,再也没人敢小觑这位肚量大的张矮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左骡子。

左宗棠为晚清立下了不世奇功,且以刚正不阿著称。在长沙幕府做事的那段时间里,永州总兵樊燮贪赃枉法,凭借满八旗的身份鱼肉乡里,从不将左宗棠放在眼里。左宗棠对樊燮的恶行早有耳闻,于是便在某日当面呵斥道:“纨绔子弟,国之硕鼠,有何面目见尔列祖列宗?”

谁知樊燮竟向朝廷奏疏,将左宗棠的这句话改成了“八旗子弟,国之硕鼠”,给左宗棠扣了一顶大帽子,污蔑他头上长反骨,并请求咸丰皇帝将其就地正法。幸亏左宗棠在朝中有三五知心好友,在他们的力保之下,左宗棠总算是免除了杀头之罪。

左宗棠与晚清商人胡雪岩走得比较近,左宗棠请奏朝廷为胡雪岩谋了布政使的头衔,使其成为风光无限的红顶商人。而胡雪岩给予左宗棠的支持亦是不容小觑的,左宗棠之所以能在西北、东南用兵顺利,亦离不开胡雪岩的经费支持。

然而在朝堂上,这种典型的官商合作很容易被扣上“以权谋私”的帽子。左宗棠与胡雪岩之间的往来被同僚发现,成为弹劾左宗棠的罪证。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左宗棠从胡雪岩处获得的所有经费全都投入到军费中,从未有谋私之举。

之后,经清廷调查,胡雪岩为左宗棠的军务立下了汗马功劳。慈禧太后听罢,认为自己果真没有看错左宗棠。为了防止将来有更多的朝臣诋毁左宗棠,慈禧干脆下了一道口谕:“未来三十年里,禁止参奏左宗棠。”从这以后,朝廷里对左宗棠的非议声终于暗淡下来。

1881年,左宗棠返京述职。值此之际,左宗棠被授予总理衙门行走一职,负责训练禁军。当时,醇亲王奕譞邀请春风得意的左宗棠检阅神机营,左宗棠向来对这一“特种部队”相当感兴趣,于是,便欣然应允了。

这神机营组建自鸦片战争之后,全员配备洋枪,军队中有若干门火力威猛的洋炮,堪称当时的王牌力量。早期神机营负责维护紫禁城及三海的安全,相当重要。不过到了后期,神机营逐渐沦为八旗军一样纪律涣散的军队,战斗力与早年不可同日而语。

醇亲王奕譞只是随口邀请左宗棠检阅,没想到这个耿直的家伙竟当真了。听说一丝不苟的左宗棠要来检阅,神机营的军士自是不敢马虎,只能尽心尽力地出操。往日里这些神机营的官兵从不训练,每天他们都像八旗兵一样混迹烟馆妓院。今天左宗棠亲临校场,谁都提起了八分注意力,生怕惹得这位总理大臣不满。

左宗棠是个相当实在的人,他一点都不打马虎眼,在校场上一检阅就是一整天。他先是检阅了神机营的阵法,然后又让神机营的士兵们操练火器,一直看到天黑才作罢。营务处总理王诗正早早准备好银两,询问左宗棠是否按照惯例犒赏神机营的弟兄们。左宗棠平日里治军严格,也时常会犒赏手下的士兵,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因神机营乃是皇帝专属的禁军,自己犒赏有些不成体统,于是便婉言拒绝了。神机营的士兵们操练了整整一天,水米未进,结果左宗棠一分钱都没赏,这让他们无比愤怒。因为这天左宗棠戴了个墨绿色的眼镜,加上他的脸比较长,所以官兵便臭骂他是戴绿眼罩的“左骡子”。

第四个:李大架子。

李鸿章的这一外号倒不是中国人取的,而是外国媒体赋予的。

那个年代的洋人一聊起大清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鸿章这位抛头露面的外交大臣。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八国,这件事《纽约时报》进行了全程跟踪,每天都要报道李鸿章的外交会晤情况。

就算是不了解大清国的外国人,也能通过每天的头版头条知晓这位行走于天南海北的清国大臣。到了庚子事变,李鸿章代表全国出面,应对海外列强,此时的他更是成了各国报纸头版的常客。

当时的大清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谓相当卑微。不过,李鸿章的身高却或多或少地挽回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既定印象。李鸿章的身高约为183CM,现在看来这种身高没什么,但在那个还没普及“一天一杯奶”的年代一米八几的身高真可谓是鹤立鸡群。

普兰德在写《李鸿章》时,叙述了这位中国外交大臣给他的印象:当时我正从议院离开,突然撞见了李鸿章。有人领着李鸿章进入议院听取汇报,他像是来自异世界的人一样,身量奇高。李鸿章身上的长袍散发出摄人心魄的蓝光,他向每一个英国人投来礼貌又优雅的微笑。

英国人寇松在《远东问题:日本、朝鲜和中国》里,亦提到了与李鸿章会晤的场景。据寇松回忆,这是他毕生最美好的回忆。与寇松见面的李鸿章,“有六英尺多高,身着灰色丝长袍,戴黑丝帽,很有威仪。唇上的大胡子将嘴巴遮住一半,下巴上也留着中国式胡须。头发是正在变白的深灰色。”

不过,并不是每个外国人都对李鸿章印象不错,至少斯特林·西格雷夫认为李鸿章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善者”。据斯特林·西格雷夫的回忆,他见到的李鸿章穿着一双厚厚的朝靴,站起身来时的身高超过六英尺四英寸。因为李鸿章曾患有中风,所以他的面部表情比较僵硬,给人一种总是在微笑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个危险的男人露出一副纯洁的微笑,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诡异的事。因为见面时天气已经十分炎热,所以李鸿章佩戴的帽子是纱料的。清国的官帽就像是灯罩一样,后面还有一根长长的孔雀翎,被一根翡翠缅甸的管子紧紧套住。在李鸿章的官服外,还有一件丝绸大褂。衣服上的前后补子分别绣着白鹤,据说,这是清国文官正一品的标识。

他的腰间有一个皮质的腰带,上面挂着钱包和口袋,口袋中放着扇子、鼻烟壶等一些小玩意。正因李鸿章在外国人面前所展现出来的高姿态,亦让他获得了“李大架子”的外号。通过这几位外国人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端起架子的一面。虽然,当时满清国力不济,但李鸿章所展现出来的威仪,或多或少地起到了外交作用。

虽然,这份作用对于羸弱的清国来说于事无补。

参考资料:

【《晚清四大名臣》、《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