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杨大姐背负着累累债务来到杭州,一穷二白的她将过往的苦难扔到脑后开始,开始了崭新的奋斗之旅。9年过去了,杨大姐不仅还了债,还买了两套房,在杭州安定下来。而这一切的代价是杨大姐付出的远超大部分人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到杭州时,杨大姐结束了两段失败的婚姻。

来到杭州5天后,杨大姐花了200元钱租了一处不到20平的民房,并找到了一份淘宝配货员的工作。在仓库工作时,杨大姐发现仓库内丝巾积压严重,于是她便主动提出业余时间去夜市摆摊,帮老板清理库存。几天下来,杨大姐的夜市生意十分红火,老板也承诺每卖掉一条丝巾,杨大姐就可以获得除去成本外的所有利润。

虽然有了两份工作,但这些工作的薪水仍然不足以让杨大姐在城市安家,于是她又购置了一个早餐摊,开始卖凉皮、炒面、杂粮煎饼。接着她又找到了两份保洁员的工作,收入水平再度飙升。

不过这5份工作也让杨大姐再也没有休息的时间。

每天凌晨3:00,杨大姐便会出门准备卖早餐,随便卖些丝巾。

卖完早餐后,杨大姐便赶赴A公司做保洁。

10:00~14:00,杨大姐回去网店上班。

14:30~16:30,杨大姐要去B公司做保洁员。

19:00到24:00,这是杨大姐的夜市摆摊时间。

杨大姐声称,自己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

就这样,杨大姐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杭州买了间酒店式公寓,还在老家重庆买了一套新房。

杨大姐的努力有了回报。

杨大姐已经结过婚,而且还有了孩子,离婚后一个人生活的她,本可以不用活得这么累,是什么支撑着杨大姐玩命工作呢?

杨大姐如此努力,一来是为了给自己争口气,二来是为了儿子和父母着想。为了摆脱自己前半辈子失意的人生,为了孩子与父母以后的生活能够幸福体面,杨大姐愿意牺牲一些休息时间,多赚一些薪水。

尽管杨大姐口述的故事中存在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细节,比如长时间三小时的睡眠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基本上是不可持续的,但她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她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吃苦耐劳”。

杨大姐的经历被媒体曝光后,网友们在表示钦佩之余,也发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杨大姐已经足够努力,如果累坏了身子,无论有多少套房子也没用了,杨大姐应及时退休,尽早享受生活。

这些评论的存在反映出了两代人之间生活观念的差异。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些宣扬“年轻人不能吃苦”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调查了2590位在职80后青年,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80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与此同时奉献精神和服从意识较弱,情商也略有欠缺。

又过了几年,90后也被强行戴上了“不能吃苦”的帽子,如今一些招聘单位又表示00后求职者吃苦精神也很差,不能沉下去做事情,眼高手低。

“不能吃苦”似乎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们的原罪,在许多人看来,年轻人们理应像杨大姐一样多多吃苦,通过不断的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杨大姐的经历是特殊的。她自身学历不高,求职时选择有限,因又承受过生活的种种磨难,渴望赚钱的决心十分强烈,努力对她来说不是难事。

而年轻人们之所以不愿吃苦,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选择,对物质以外的东西也有更高的追求,所以不认可杨大姐的“拿命换钱”。

《广州日报》的记者曾深入西南多省,探访了正在珠三角地区打工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身上同样存在着“不能吃苦”的标签,和极度能吃苦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似乎被惯坏了。

但这实际上并不是件坏事。

黄仪容便是一位不能吃苦耐劳打工妹,她曾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仅工作了半年,黄仪容便因忍受不了长时间的加班和车间的高温工作环境选择了辞职,现在她在一家熟食专卖店做营业员,薪资和在工厂打工时相同,而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却改善了不少。

“吃苦耐劳”并不是杨大姐的奋斗目标,杨大姐的目标很简单,赚钱,买房,将妈妈和孩子接过来一起居住。如果她能找到更有效率的赚钱方法,杨大姐也不会如此玩命工作。 杨大姐的“吃苦耐劳”实际上是拿命换钱。

希望有一天杨大姐和年轻人们都可以不再“拿命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