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让人过周末了!

Sir没想到,明星们都爱掐准周五下班时间爆料。

Sir更没想到。

上一个星期班,做了整整五天阅读理解???

录音1,录音2,回应1,回应2,女方长文,男方长文……

Sir这周的心情,可以用以下表情包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点是追不上了。

比起满天飞的吃瓜狂欢,Sir更迫切想回到地面。

准备好了吗?

Sir将开启有点严肃的话题,带你们走进一个被热搜折叠的世界。

这里没有一句话掀翻舆论的疯狂。

这里只有,一条命,都难以泛起涟漪的沉甸。

01

摔倒

新闻很简短,就五个字:

“残疾人摔倒”。

这算什么新闻嘛。

别急,看下去。

主角一,陈小平,31岁

身患瓷娃娃病,天生残疾,这辈子只能靠轮椅出行。

命真苦对吧?

她偏不是那种认命的人。

2020年开始,她与同伴组成“三剑客”团队,干成了你我这辈子可能都干不成的事:

深圳出发,历时50天,途经28座城市,行程6900公里。

抵达拉萨布达拉宫。

还是“自驾游”。

座驾,是那辆残疾人专用三轮车。

这过程也让她晋升网红。

一路直播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励广大残友,全网坐拥超300万粉丝。

粉丝送的外号让她非常高兴:“轮椅上的小仙女”

之后,她开始游走各地演讲,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利用影响力帮助他们创业,就业。

可就在一周前,2021年1月11日。

她如往常那样下班回家,驾驶轮椅,途经深圳一条斑马线。

摔倒。

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怎样一条斑马线?

再普通不过的斑马线。

仔细看,这坡也没多陡吧。

正常人绕一绕就过去了,普通电动车也穿行无阻。

于陈小平呢?

一个曾独自驾车,风餐露宿,翻越青藏高原的小巨人。

终究没有迈过深圳这座超一线城市,马路边一道普普通通的坎。

一次意外?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主角2,文军

“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一个毕生精力都在鼓励和推广“无障碍出行”的残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年赴云南考察,酒店楼下的无障碍通道被私家车堵住了。

赶时间,没办法了绕路吧。

结果同样——

摔倒。

死亡。

路上无任何警戒标识的大坑,结束了他的生命。

47岁。

一次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考察之行,变成一条结束残疾人生命的绝路。

讽刺吗?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

说,我们都会说。

实际上呢?

一次次,一次次的悲剧。

不断反射着我们“残疾”的周遭。

02

路盲

一个数据:

中国目前有8000万残疾人

他们都去哪了?路上很少见吧。

再一个数据:

2017年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仅40%

当外面的世界危机四伏时,能像陈小平、文军那样勇敢奔走的人,极少。

大部分只能躲在家中。

普通人看来,当然应该鼓励残疾人走出去,融入社会,我们欢迎。

他们看来呢?

出门好啊,走盲道吧——中国有全世界最长的盲道。

嗯,出门能走50米算你赢。

那条件好点的,坐轮椅呢?

抖音博主@韩路聊车 不久前做过实验,在北京,假装自己是残疾人坐轮椅体验一天。

这体验还算简单的——私家车外出,他只需坐轮椅到地库上车。

可刚出电梯,就是一道坎。

好吧,车是坐不了了,改地铁呗。

好不容易离开写字楼,正开心呢。

嘿嘿,猜不到吧——能下台阶算你赢。

可算到大路上了,地铁站就在马路对面,方便。

斑马线上对着红灯,严阵以待。

3……2……1,绿灯。

等等,时间还剩多少。

——15秒?!

对,臂力能赶上正常人百米冲刺,算你赢。

接下来就不用说了。

进入地铁站才是“灾难”的开始:

最后,这位博主自己都承认:

如果是真的残疾人,没有帮助可能根本就到不了车厢里。

当然会有人提出质疑——城市不是有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吗?

再次,我们回到地面。

地点,内蒙古包头;测试人员,残奥会冠军。

一个无障碍斜坡,把运动健儿都累得够呛:

更别提那些更偏远,更难看到的“面子工程”了:

当然,攻击个例没有意义。

Sir也没办法揪着每一个斜坡,每一段人行道提出质疑。

这些现象摆在面前,Sir更想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无障碍”,就是抹不平他们真正的障碍。

03

眼盲

忽视,轻视,并不只针对残疾人。

比如每天都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奇怪现象:

人行道怎么老出现坑坑洼洼的情况?

一下雨,地砖全变地雷,稍不注意就溅半身水。

严重时还会引起交通事故。

关键市政部门都看在眼里。

隔几个月就来翻修,越修越乱,越修越多……

问题其实出在行道树。

过去,市政部门大多会选择浅根系的树,随着树根伸展,对地面造成破坏。

导致必须隔一段时间就扒开地砖,清理根系……

好路都让树拱了。

这,只是城市市政建设经验不足的一个案例。

北京大学李迪华教授,曾在《一席》发表过著名演讲。

相比原标题,Sir记住的是另一个名字——《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把城市建设得人嫌鬼厌》。

“人嫌鬼厌”背后是什么?

不仅反人类,更是魔幻。

一条路上,不同路面之间无端生出几公分的台阶。

老人看不见怎么办?

人行道上,突然横亘的大水沟。

孕妇踩空了怎么办?

马路边,行人走的地方只剩几十公分。

小孩放学怎么走?

如果以上画面还不足以让你心惊肉跳。

来,看两张图——

这是某城市新建的大广场,老气派了。

从下面看,没啥问题吧?

可从上面看呢?

乍一眼……

完全就是平地啊!

这便是名为“轻视”的多米诺骨牌——

城市为了赶超城市,不断追逐着KPI;

而我们为了追上城市,不得不把自己变成飞檐走壁的“蜘蛛侠”,实力超群的“鹰眼”,足够坚硬的“钢铁侠”……

问题是。

谁去看见“人”?

04

心盲

这个问题不仅是向城市提的。

一个城市的良心,如水桶,永远取决于它最短的那一块。

之于我们也一样。

对同伴的保障,取决于所有人。

好消息是,许多人在肉眼可见地推动着城市的改变。

2006年,北京就对市内20多家景区进行改造,增建无障碍设施。

2008年,我国政府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2012年,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2018年,全国首个《残障人员旅游服务规范》开始试点。

……

甚至,这些措施也“推出”了一些杂音。

起初只是疑问:

后来变得言之凿凿:

变得冷血:

不要以为这些声音仅存在于网络。

它早已在现实中发酵。

去年十月,抖音曝出一段视频。

成都公交车司机,遇到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

司机按规章停下车,放下无障碍踏板。

同时,不忘用委婉地语气询问:

谁带你出来的?

像你这样的,应该有人陪着才对吧?

残疾乘客则马上掏出证明,说自己能独自出行,不需要监护。

司机当然是好心。

可从乘客激动的态度能看出,他不是第一次受到类似质问了。

不信的话。

翻翻视频下面的评论,吵得不可开交:

这事谁对谁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里写得清楚:

“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

这里,Sir想引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

“法律,是对人类道德最低的要求。”

反过来,放在残疾人身上——法律,只是对弱势群体最低限度的保障。

这事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底线的问题。

打住。

Sir今天不参与辩论,道理实在太浅显了。

Sir这篇文章想说的,有且只有三个字:

去看见。

看见两条逝去的生命。

也看见他们背后,无数可能庸常,但必然珍贵的生命。

看见偶然的不幸。

也看见必然发生在我们身上,人类广泛的无助,比如衰老、疾病、死亡。

看见之后呢?

不说什么改变世界的“大词”,就留一个实际可操作的小措施吧。

当你在街上看到不合理的盲道,隐蔽的“杀人阶梯”,“断头台式”的人行道……

只要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

不要犹豫——拨打12345,接通政府的服务热线进行投诉。

一念之善。

去扶起下一个可能摔倒的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