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十七岁驰骋沙场,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岳云十五岁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少年既有胆识和能力,又有华夏民族的进取之魂,他们在历史的轨迹之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夺目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司马光,可谓是家喻户晓,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认识他的。司马光砸缸这件事体现了一个孩子的聪明与决断力,所以他的事迹也成为了老师们教育学生的必备范例。但是,却少有人知道,司马光砸缸时他救出来的孩子是谁。

要说古代那些见义勇为的事情,其实也发生了不少,但是司马光砸缸的事迹之所以能被人们一直记住,而且还出现在课本里,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将目光放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的地方,根据史料的相关记载,司马光砸缸的地点只有两个可能,光山县或者是洛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彼时的国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之城都是开封,所以开封也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那就是如果有什么奇闻逸事一定会迅速地在民间传播开来。所以司马光砸缸的事情发生之后,人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知道。

其实,司马光砸缸这件事情本身是很简单的。司马光年龄还小,他和几个同伴一起在庭院里嬉笑打闹,但是孩子们调皮,在这个过程里有一个孩子不慎掉入了一个大瓮之中,其他的同伴们看到之后都感到手足无措,有的人还害怕家长责怪,就此跑远。但是司马光却反应迅速,他立刻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破了大瓮,待到大瓮之中的水流干,那个瓮中的孩子也保全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来说,如果有一个孩子跌入了大瓮之中,我们最先想到的必然是抓紧上前把他从瓮中拽出来。但是如果用拖拽的方式,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会用力挣扎,如果这时候呛水,或者是刚好因为水太多堵住了呼吸道,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会溺亡。

但是司马光却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就是把大瓮砸破。当大瓮被砸破后,其中的水便迅速流了出来,由此这个孩子也得救了。其实,有许多成年人在长大之后回想起所学到的这一个故事,也依然会感叹司马光的聪明,司马光的思维是非常具备变通性的,而且在那个危机的时刻,他没有慌张,特别迅速地作出了反应,这也是许多成年人都欠缺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光如此聪明,他在长大之后自然也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所熟悉的《资治通鉴》其实就是由司马光进行编纂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个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文学家。也正是因为司马光不仅在学术之上非常的勤奋和努力,而且他的人品也十分的正直,所以他才能够一路向着光明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司马光砸缸所救的小孩,很多人都无从了解他的真实姓名。但是根据后世所整理的一些资料来看,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上官尚光。上官尚光的族谱之中也有着明确的记录,关于司马光搭救他的经历,而且,上官尚光也是一个心怀感恩之念的人,他在长大之后依然会常常想起司马光对他的救命之恩,所以也为司马光建立了一所感恩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光的小小举动,成功地挽救了那个孩子的性命,也让一个家庭没有因此丧子。人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用心地爱护它才能好好地生活下去。司马光童年时的反应能力比许多年长他的人都要强得多,所以之后他也在历史文化的研究中有了同样灵敏的洞察事物的能力,也得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史学家。

在我们几千年的浩瀚历史中,人们始终热爱国家和同胞,追求极致,乐于助人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发图强,保卫祖国。像司马光这样的文人,能够在文化领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贡献,像霍去病和岳飞这样的战士,也能够在战场上用武力让敌人们闻风丧胆,甘心臣服,以保卫祖国疆土的安定。我们虽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仍要为中华的持续富强而奋斗。

参考资料:

《警世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