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提要:憨山大师在五台山弘法护教八年之久,辩才无碍,具菩萨行,多次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台山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是台山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护法功臣。而台山的禅修体悟与世法锤炼也使憨山大师对佛法宗旨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对世法人情的把握更为练达圆熟,为其后期的佛法修持与弘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憨山大师在五台山的弘法活动

万历四年(1576),晚明四大师之一的云栖祩宏(1535-1615)行脚至五台,并造访憨山,云栖是晚明佛教净土信仰的坚定弘扬者,比憨山(1546-1623)年长,但法腊较憨山晚(云栖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即1566年出家。而憨山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即1557年出家)。他瘦削孱弱,难以承受台山的酷寒,与憨山晤谈后不久即南返余杭。此后,二人虽鸿雁往来,但未能谋面。云栖圆寂后,憨山应云栖弟子之邀,撰写《云栖莲池禅师塔铭》,盛赞云栖乃“法门之周、孔,以荷法即任道”。

据《年谱》三十一岁条,憨山该年尚有一次发悟,但详情未载于年谱中,且因“无人请益,乃展《楞伽(经)》印证。初未闻讲此经,全不解义,故今但以现量照之,少起心识,即不容思量。如是者八阅月,则全经旨趣,了然无疑。”“现量”即现实量知,以直觉量知色等外境诸法实相,为尚未加入概念活动,亦无夹杂分别思惟、筹度推求等作用的认识活动。《楞伽经》为相宗经典,也是禅宗宝典,重在阐述万法惟心所造的原理。此书强调“迷”之根源是未能了知诸法乃自心之显现,若彻悟心为万法之源,舍离能取、所取对立,即可臻于无分别之境界。禅宗的入定或发悟,“现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而现量一旦打成一片,形成思维定式,或有不可思议的收获。《楞伽经》本就鼓唱离言绝相,顿证一心,所以,憨山以“现量”贯穿全经,对其奥义了然于心也在情理之中。

憨山机敏过人,应世处世能力在南京已得到认同,在京师时又曾与官僚墨客推挹往来,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五台为佛法圣地,他虽吊影木食于孤峰雪岭之上,却不断有宰官贵戚慕名造访。万历四年(1576)秋七月,已转任雁平兵备的胡顺庵入山相访,二人静室晤谈,深涧敲冰,其乐融融。

五台山林木茂密,遮天蔽日,正是禅僧修行的绝佳场所,但附近山民勾结不法之徒,经常盗伐山中林木,僧侣出面阻止,却因势单力薄,反遭殴打。万历四年,力阻砍伐的塔院寺大方法师遭奸商诬陷,“拟配递还俗,丛林几废”,大方在台山德高望重,对憨山更是恩重如山,所以,当他闻知此事后,旋即拜谒胡顺庵,请他出面公断。因后者的干预,大方之冤得伸。憨山顺水推舟,并“为胡公言,台山林木,苦被奸商砍伐,菩萨道场将童童不毛矣。公为具疏题请,大禁之。自后国家修建诸刹,皆仗所禁之林木,否则无所取材矣。”林木葱茏不仅是台山僧众之福,更为其他佛刹的修建提供了优良的木材。憨山的应世之才首次在台山展露出来。

不过,镇澄空印《怀妙峰澄印二师长歌(有引)》一文中,却认为制止砍伐林木是憨山、妙峰二人所为。他说:“蒲坂妙峰、金陵澄印,居龙门。蓬壶道人(即胡顺庵—引者注)守河东,因视戍,登清凉,闻其道,过龙门而见访。本分外事,言及台山之废。二师泣曰:‘兹山赖有幽林深谷,禅者藏修。今山民砍伐殆尽,公如不护,则菩萨胜境,不久残灭矣。况兹山实国家内藩,保固边防,亦国宰之职也。’公颔之,呈于抚台高君(高文荐),奏请禁革,砍伐乃寝焉,实二师之力也。”

同年冬,憨山应邀至胡顺庵寓所,撰述他生平第一部著述——《憨山绪言》。这篇著作“旨出于西方圣人,而文似老庄者也”。全文以格言式笔调,诠释合会三教,融通万法的思想。福徵《年谱疏》同岁条云:“在胡公馆所说《绪言》,信口信手,弥月而成。胡公命人录之成帙,即付梓工,请名《绪言》以行,实为发轫之著作。其中章法句法,似拟老子,而立言大旨,则在教三道一。后此十四年,在牢山,作《观老庄影响论》,实先后发明也。”

万历五年春,憨山从雁门返回台山,“因思父母罔极之恩,且念于法多障。因见南岳思大师《发愿文》,遂发心刺血泥金写《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胜缘,下酬罔极之恩。”

用血液作朱墨,书写经书,称血书或血写。《梵网经》卷下云:“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四十《华严经》卷四十述之尤详:“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晚明高僧如紫柏、智旭等也曾以血书形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憨山与妙峰刺血书经的消息传到皇宫后,受到神宗及其生母,号称“佛老娘娘”的慈圣皇太后的鼓励,神宗并赐以金纸。

为表示对血书《华严经》的慎重,憨山撰《刺血和金书〈华严经〉发愿文》,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体裁,此文纯是诗偈格式。文中称:“我以手书持,点画心自在。愿此虚幻身,恒得金刚体。身似紫金山,端严最无比。闻名及见形,心生大喜悦。”据《年谱》三十三岁条,憨山在“血书”过程中,确实做到了“点画心自在”,淡泊如水,令观者心悦诚服:

予三十三,刻意书经,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游山僧俗至者,必令行者通说,予虽手不辍书,然不失应对,凡问讯者,必与谈数语。其高人故旧,必延坐禅床,对谈不失,亦不妨书。对本临之,亦不错落。每日如常,略无一毫动静之相。邻近诸老宿,窃以为异,率数众来验,故意搅扰,及书罢,读之良信。因问妙师曰:“印师何能如此耶?”妙师曰:“吾友入此三昧纯熟耳。”

万历六年(1578),憨山除血书《华严经》外,在台山基本平静度过的。不过,《年谱》也详述了他当年中发生的三个不可思议的梦境。

第一梦:梦见了他久慕的澄观法师。“初一夕,宿,入金刚窟,石门榜‘大般若寺’。及入,则见广大如空,殿宇楼阁,庄严无比。正殿中唯大床座,见清凉大师,倚卧床上,妙师侍立于左。予急趋入,礼拜立右。闻大师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往来不动之相。随说其境,即现睹于目前,自知身心交参涉入。示毕,妙师问曰:‘此何境界?’大师笑曰:‘无境界境界。’及觉后,自见心境融彻,无复疑碍。”[50]这一梦可谓憨山长久以来“清凉”情结的圆满呈现。于清凉山得闻“清凉”法语,醍醐灌顶,五内清凉,且有妙峰相伴,资益良多。

第二梦:梦见上兜率天听弥勒说法。“又一夕,梦自身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迥无所有,唯地平如镜,琉璃莹彻。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阁中尽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来无外。……顷之,见座前侍列众僧,身量高大,端严无比。忽有一少年比丘,从座后出,捧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则见弥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然如梦,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开明心地,不存一字。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楼阁耳。”憨山此处所言的弥勒说教即唯识学“转识成智”之说。

《成唯识论》卷十云:“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即(1)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转至无漏时,得成所作智(又称作事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2)第六识(意识)转至无漏时,得妙观察智(又称观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能依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3)第七识(末那识)转至无漏时,得平等性智(又称平等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4)第八识(阿赖耶识)转至无漏时,得大圆镜智(又称境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能遍映万象,纤毫不遗。具此四智,即达佛果。

憨山梦见弥勒开示自己,或与他苦参《楞严经》有关,《楞严经》卷五云:“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第三梦:与文殊菩萨有关,台山正是其道场。“又一夕,梦僧来报云:‘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请赴。’随至,则入一广大殿堂,香气充满,侍者皆梵僧,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见有一人先在池中,视之为女子也,予心恶不欲入。其池中人故泛其形,则知为男也,乃入共浴。其人以手戽水浇予,从头而下,灌入五内,如洗肉桶,五脏一一荡涤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洞然透彻。时则池中人呼茶,见一梵僧,擎髑髅半边,如剖瓜状,视之脑髓淋漓,心甚厌之。其僧乃以手指剜取,示予曰:‘此不净耶?’即入口噉之。如是随取随噉,其甘如饴,脑已食尽,唯存血水。其池中人曰:‘可与之。’僧乃授予。予接而饮之,其味如甘露也,饮而下透身毛孔一横流。饮毕,梵僧搓背,大拍一掌,予即觉。时则通身汗流如水,五内洞然,自此身心如洗,轻快无喻矣。”]憨山此梦中,“主人公”文殊菩萨并未现形。文殊表智,他设浴邀请憨山,使后者五内“荡涤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洞然透彻”,这或许暗示憨山已脱胎换骨,智慧增进。关于这三个奇异之梦,福徵《年谱疏》同岁条云:

一梦亲见清凉大师于金刚窟中,倚床授记,便得涉境现前,身心无碍。照前数数不忘清凉,不忘妙师因缘。再梦至兜率天,弥勒楼阁,亲见庄严宝座,弥勒佛命僧授经,登座,觌面闻说染净,历历在耳,便得识、智之分,了然心目。三梦亲赴文殊菩萨北台顶设浴,恶女,泛男,自是憨祖童身现相,一心不乱,本来清净,无丝毫牵染,才得入香水海中,脱皮换骨。又复杂现好丑净垢,惊厌爱恋,种种诸相,彻底变怪,五色无主。……虽然,若非放舍身命,深住冰雪堆里,活埋六年,大死几遍,安得死里发活,大梦出头,包天裹地,耀古辉今,作没量大人去。……将捉笔伸楮,自叙《年谱》之日,不过海内一苦行老人,皈心尊宿而已。诸方禅衲,于在日见三梦之谱者,必且笑为呓谈。于化后闻三梦之说者,甚将呵为魔境。惟憨祖自信得及,天下后世,断无一人信得及也。而今乃知弥勒授经,全证当来劫如无始劫。文殊设浴,专浴皮肉身成坚固身。

图:网络 文:《中国佛学》 作者:戴继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