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本土

已逐渐变成大势所趋

作者:大宝老师

来源:爸妈视界(ID:bamashijie)

2020年年末,英国的疫情突然像是“开了挂”,感染人数倍增,病毒变异。牵动了不少留学生的心。

几个同行的中国学生约定一起从杭州起飞,逆飞英国。

这是陈甜班上,最后一批还没到的中国留学生了。

这其中,有一对学生情侣取消了行程,想等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再走。剩下的两男两女,目前还没人说不走。

陈甜的父母,为了女儿准备这趟出行,他们各自跟单位请了两天的假,飞来杭州和女儿告别。

“出行前,我们要她赶紧取消机票,不要这么着急去。”陈甜的父母抹着眼泪,向女儿挥手告别。

作为父母,他们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女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去英国。

陈甜决定出国留学的计划,是从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最开始她的目标是加拿大,觉得那里整体的生物学环境也更好。后来改申请英国,第一目标是曼彻斯特大学。

大四上学期,陈甜就开始准备申请英国读研。

本来去年9月开学,陈甜就要去英国,后来开学推迟到11月,又因为疫情一直延续,陈甜最终没有去成,只能在家上网课。

眼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在国内读研,有的找到了工作,还有的出国延期但找到了实习, 陈甜的焦虑油然而生,家在长春的她,没有什么对口的企业可以实习。

每天坚持背50个单词,这成为她坚持下去的支柱。

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位东北女孩坚持从杭州飞英国,做当前疫情下的逆行者。

当然,精神是可嘉的。

但在当前英国疫情蔓延的环境下,要不要置于险境的飞往英国求学,却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除了孩子为了学业,逆行海外。还有为了孩子的教育,舍近求远谋发展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为了孩子,

舍近求远谋发展

2020年1月初,一位远嫁澳洲的朋友,独自带着8个月的宝宝回国探亲,原本计划陪父母过完春节,4月就带着孩子一起回澳洲。

可不巧的是,随后疫情的爆发,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

本想等疫情有所缓解,再动身前往澳洲,不料疫情日益加剧,毫无止步的样子。朋友从4月机票延至6月,之后又改期到7月初。

朋友和老公一再商量,目前的疫情形势比较严峻,担心路上容易感染。

亲戚也都劝她,宝宝的安全最重要,现在冒着感染的风险,返回澳洲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不曾想7月中旬后,国外的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本来想等疫情有所好转,再动身启程。

结果这时候朋友的老公来电话说,必须要回去了。再不回去,朋友和孩子各自的身份就会失效了。

之后也担心航班会有所减少,回去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这样一来二去的沟通,她不得不做出选择。为了孩子,冒险飞吧。

无论家人朋友如何轮番说道,都苦劝无果。

2020年7月31日,朋友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带着宝宝途经上海、转机日本,一路颠簸终于回到澳洲。

这一路上,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和辛劳,还有强烈的思想斗争;

几天后,我收到她的消息。

她告诉我:目前她和宝宝还在居家隔离期,虽说是一家团聚了,但只能带着宝宝在家蜗居,不敢接触外界。

每天老公出门上班回来,都要求他做好消毒防护措施,尽量不靠近孩子。

这样看来,我想她是后悔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冒险回去,但眼前的生活,却不是她的预期。

2020年,对于很多出国的朋友而言,是无奈、纠结甚至迷茫的一年。

有人为了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出国谋学;

有人为了就业,为了前程,衡量之下,出国谋生;

还有人出于对未来的种种考虑,无奈之下,不得不冒险逆行奔赴海外。

这一代人的出国焦虑和恐慌,也随着疫情的爆发,日益加剧,引起我们的思考。

对于所有心怀梦想,不苟且于眼前,追逐远方的朋友,我们心怀敬意。

但抗议当前,愿每一位身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奋斗者,做好自我防疫,保护好自己。

2

面向未来的教育: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近代史学者李喜所先生在“今后的展望”一节中,提到:

“近十几年的出国潮,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不少青年出国带有盲目性,为留学而留学,为出国而出国。 有些人不是出去学习,单纯为了赚钱,如果钱挣到了也还不错,有的钱也没有得到,苦头却吃了不少,又无脸回来见‘江东父老’。”

由此看来,最近数十年来的“出国”状况也不尽乐观。

但出国潮的趋势却流行至今,说明了当今中国文化自信力的极度缺失,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西方的教育、仰慕西方的医疗,尊崇西方的文化。

我以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向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蜕变。

但若仅仅是为了出国而出国,跟上移民的潮流,大可不必。

异国生存并非简单,有很多人是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付出了比当地人更多的代价才得以换取体面的生活。

但要真正融入到西方的世界,还达不到。

圈子不同,何必强融。

出国并非一飞冲天,人生就进了保险箱,国外也并非都是人间乐土。

随着疫情的升级,国外经济日渐衰退,失业人员大幅上升,社会动荡,企业破产倒闭,疫情引发的新一轮的回国避难潮,已明显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2019年度中国出国留学市场数据显示:

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 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

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 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新冠疫情持续一年有余,受其影响,当前总体发展趋势显示:出国留学增速放缓,而学成回国人员也在逐年攀升。

2020年,留学开始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回首40年前,我们都说中国开眼看世界,现在随着信息全球化,知识共享时代的到来,全球留学生都开始奔向中国,大趋势的轮转就这样奔来。

回归本土,已逐渐变成大势所趋。

笔者以为,当前线上办公、线上教育概念崛起,引领云计算加速裂变。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模式迎来了颠覆性的突破;光伏、新能车、能源,半导体处于高景气周期;智能科技更是勇立潮头。

当下,我们只要认清形势,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

危机也是转机。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找新的生存机会和方式,是我们所有人都在面临的现实挑战。

3

疫情当前,未来依然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教育该何去何从?一定要出远门吗?

教育专家沈祖芸说过,教育资源其实无处不在,资源就在身边。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情感、技能与实践的培养。

我们这代人,往往习惯于把目光投向远方,做一个宏大的计划,然后用四面八方海量的资源去堆出一个奇迹。

但是,2020年,一场疫情的到来,逼着我们把注意力收回到我们的身边。

这一年,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花了更多的心思尝试在一个小区里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原来体育馆可以变成方舱,原来汽车厂可以生产口罩,原来解决问题的资源就在身边。

这也许是"长大以后"才会有的视角吧。大人的责任,就是不论资源多么有限,摆在面前的问题总得去解决。

- END -

* 作者简介:大宝老师,文章授权转载于 “爸妈视界”(ID:bamashijie)。父母的身份平凡而伟大,咱们眼中的世界有温情、责任、担当,也有无奈、烦恼和困惑。本公众号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案例与话题,与爸妈们一起:剖析社会热点、感悟人情冷暖,从百万父母视界中增长婚姻、家庭、育儿的智慧,从容应对家庭生活,收获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