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进击的巨人》的最终结局,3年前 谏山创已给出答案。作者如何看待大结局?创作过程遇到哪些趣事?他如何看待读者和观众?以及会烂尾吗?

让我们从结局出发,探索巨人缔造者谏山创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要有结局,要深深地印刻”

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他用手掌轻抚着婴儿的头,男人留下一个背影,一张小小的婴儿的脸在男人肩头露出:他睡着了,眉眼轻闭,仿佛在做一场温柔的梦。画面中留下一行话:你是自由的。

这是谏山创心中《进击的巨人》最后的图景,他表示可能会加一些小小的变化。 最终的结局是否会将作者的意志贯彻到底? 画面中那个男人的背影是谁? 孩子又是谁?

在一切揭晓前,先看看作者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谏山创接受《情热大陆》采访

当“巨人”的忠实粉丝约翰逊提出希望能一直画到第18季时,谏山创露出理解的微笑,随即表示不会永远画下去,自己已经规划好结局——不愧是看过《绝命毒师》的“魔鬼”漫画家。

谏山创诚恳地聊到自己的结局观:“《绝命毒师》之所以称为杰作,是因为他能够完美收官。”

在深度解析作者的结局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观众对于《绝命毒师》结局的评价:牛X的结尾证明这是一部无法逾越的神剧;热泪长流,想给编剧鞠躬;从始至终的完美……

了不起的结局是神来之笔,成就“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作品”。

谏山创的结局观透露两个信息点:(1)《进击的巨人》要有结局,不会永远画下去;(2)画下去唯一的目的是创作出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作品。

在此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结局和作者动机的关系在哪?结局对于作品的意义在哪?

大部分人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早就忘了原来是要干什么了。不少烂尾作品都会犯这个毛病:或 草草了事,或背道而驰,或莫名其妙,或索然无味……烂尾剧情就像你在吃一块可口的点心,吃到最后一口,赫然发现一只绿油油的苍蝇躺在最里层,怒意“腾”地一下窜上来。

谏山创反复强调“要努力创作出能够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作品”,这个创作动机始终不曾动摇。从始至终的自知与自觉,是保证一部作品耐得住时间检验的核心。

创作上坚守初心,能帮助创作者抵御纷繁的诱惑,摒弃私心杂念,保持自身世界的完整性,为作品赋予独立的灵魂。

“连载到18季,一定要有高质量。 ”如果只看到连载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无视其内部规律,巨人将无法成就伟大。

结局的意义是什么?创作者如何判定这个时候是该大结局了?为什么“巨人”的结局备受瞩目?

每一个作品都需要一个结局场景以表示对观众读者的尊重。一个优秀的结局,必须同时是“不可避免而又出乎意料”的。

如果高潮已经打动观众,如果他们忍俊不禁或被恐惧惊呆,还在擦拭眼泪,戛然而止地收尾,将是非常不礼貌的。优雅的结局就像是戏剧中“帷幕徐徐降下”的效果,在最后一页加上一行描写,把镜头慢慢送回,好让观众喘口气,定定神,从容得体地离开。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回答,如何度过此生,以及如何面对死亡。 故事的结局,就像是一个人如何书写自己面对死神的终极一刻。

在《进击的巨人》中有很多神来之笔,都在不断刻画一个人怎样面对自己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号称“开膛手”的肯尼,在夕阳下回顾自己这一生,领悟到“所有人都是某种事物的奴隶”,他选择坦然赴死,把巨人的脊髓液交给兵长。

调查兵团团长埃尔文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和士兵们慷慨赴死,把死亡的意义托付给下一个生者。

在最终季第6集“战锤巨人”的对决中,我们惊觉惨遭毒手的戴巴家族,早就做好牺牲的觉悟。以此来拉拢世界各国的团结,共同面对危机。

一个有力的结局,它创造出一种“壮观和真理”浑然一体的效果,就像一部交响曲的结尾,回应和回响着之前所讲述的一切。

结局是当最后一个休止符画下句点,这个人的形象竟是复活了起来,他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生命。每 当观众回忆起他面对死神的最后一刻,他的思想、悲喜、形象都 浮现于观众的脑海中,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里。

2

“从混口饭吃到魔鬼循环”

-“开始连载时什么心情? ”

-“当时一心只想混口饭吃。总之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钱,但是我想画的东西还是越变越多。”

谏山创很有趣的一点在于他的真实。提到开始连载的心情,第一反应是解决了生存问题:有饭吃,有钱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得看到谏山创为了画分镜稿哈欠连连,抓头挠背以及窝在沙发上生无可恋,表示很难受,想逃避现实的样子。

以及创作过程中遭遇“魔鬼循环”的煎熬:困的时候想不出来好的分镜——就去睡觉——醒来就饿了,饿了就吃饭——吃完饭又困了——困了又画不出来好的分镜——为难得只能休息……

如此真实又好笑的创作历程,目前为止坚持了12年。创作是一项艰苦卓绝的过程,各中辛酸常常不为人知。

优秀的作品总是稀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视频网站、电视、报刊、书籍的海洋中大海捞针,我们对平庸、漏洞百出、索然无味的作品感到失望。

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能够密切地深入并观察生活,保持自知和本真是创作的关键。他始终在做一项孤独的任务:他必须拥有天赋的创造力,能以别人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形式把材料组织起来;他必须将自身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洞察注入到作品中,他还必须有很多爱。

对故事的爱——相信你的视觉印象只能通过故事来表达,相信你的人物会比真人更“真实”,相信你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的世界更深沉;

对戏剧性的爱——痴迷于那种给生活带来排山倒海般变化的突然惊喜和揭露;

对真理的爱——相信谎言会令艺术家裹足不前,相信人生的每一个真理都必须打上问号,即使是个人最隐秘的动机也不例外;

对人性的爱——愿意移情于受苦的人们,愿意深入其内心,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察看世界;

对知觉的爱——不仅要沉迷于肉体的感官知觉,还要纵情于灵魂深处的内在体验;

对梦想的爱——能够任凭想象驰骋,乐在其中;

对幽默的爱——笑对磨难,以恢复生活的平衡;

对语言的爱——对音韵节奏、语法句义探究不止,乐此不疲;

对两重性的爱——对生活隐藏矛盾的敏锐触觉,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健康怀疑;

对完美的爱——具有一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激情,追求完美的瞬间;

对独一无二的爱——大胆求新,对冷嘲热讽处之泰然;

对美的爱——对作品的优劣美丑具有一种先天的知觉,并懂得如何去粗取精;

对自我的爱——无需时常提醒,从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必须热爱创作,并且还能忍受寂寞。

也许正是因为谏山创心中的爱,让我们在巨人恐怖的吃人世界,在血泪遍野处,看到一朵朵摇曳的野花,在战争中燃起守护爱与和平的决心,在绝望处迸发人性与勇气。

3

致读者:尽管骂,创作还是听我的

谏山创如何看待读者与观众?

对于读者的评论,他保持开放心态,直言道:“非常怕我的作品没有批判的声音。从来没看过这么难看的漫画,这样的评价对我而言才有价值。”

而对于读者的口味需求,他更为审慎和坚定:重视读者的感受,定期了解读者的反应;同时,创作上保持自主,哪怕卖不出去,也要一如既往贯彻让人永远铭记于心的创作准则,不盲目迎合读者的口味需求。

作者、作品、读者、世界构成一个文学活动的有机整体。

读者在面对一部作品时,不会防卫自己的情感,他们以一种连自己的爱人也不曾知晓的方式,向一部作品敞开心扉,迎接欢笑、眼泪、恐惧、暴怒、同情、激情、爱恋和仇恨——这一仪式常常令他们筋疲力。

读者不仅令人惊叹地敏感,而且比大多数作品更聪明。创作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使出他的浑身解数,力图超越聚精会神的读者或观众所表现出的敏锐感知力。

一部作品如果没有读者,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了解观众的反应和预期,就行之不远。

如何处理好创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谏山创做了很好的示范。尊重读者,而不是加以鄙薄。

每当我看到那些鄙薄我智商的作品,我常常想起《进击的巨人》三笠的这段话:我很强,比你们都强,非常强!所以我能把那里的巨人驱散,哪怕是独自一人。你们不仅身手差劲,还胆小懦弱,很遗憾,你们就在这里羡慕我好了,羡慕地作壁上观吧!

它就像是作者对于读者的启发:如果世界残酷,面临高压,遇到你不喜欢的人与事,与其作壁上观,发泄吐槽,不如走出自己的围墙,像优秀的领路人学习,与心中的巨人奋战到底!

4

烂尾?不留坑是我的执着

《进击的巨人》会烂尾吗?谏山创会像《权力的游戏》一样伤害读者吗?相信写到这里,依然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粉丝关心着这个问题。

巨人陪伴我们走了这么多年,它早已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而是一个朋友,我们曾把很多知心话,真挚的情感交付给它。

《进击的巨人》临近结尾,就像要和知心的朋友告别,那种珍重与不舍,缱绻与惆怅一一涌上心头。

谏山创比我想象的更理智、冷静且执着。在最后的场景早就有了答案的情形下,一直不断向着终点前行,并且致力于不留坑。

再有一段铺垫作为助跑,就能迎来终究之前,不如和“巨人”一起享受最后的时光。到告别之时,唯有深深的祝福 :一路有你的陪伴真是太好了,今后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待到春暖 花开处,我们再相逢 。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