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三十六坊 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台山上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

随着妇孺皆知的童谣歌《叮叮当》传唱四方,“仙人井”成为温州人对松台山印象最深的标志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儿童在松台山上放风筝(邵度 摄)

其实,松台山一带著名的水井不止一口,而是四口,而且都名列温州古城二十八宿井。

这段时间温州遇上百年一遇的干旱,市民在热议局部缺水的话题时,不由又想起了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温州古城大街小巷院落中到处是饮用的水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有关史料,明代城区共有1000多口水井,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晋代;温州市城建档案馆收藏的一张“1934年永嘉县城区(今鹿城区)公井分布图”,公井就多达140口。

九山斗城与二十八宿井

温州,一座以风水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建城史。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温州建城时,相传晋代著名学者、堪舆学鼻祖郭璞正客寓温州,“为卜郡城”。

温州郡城选址的规划理念,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郭璞严格遵守同地理和谐、与天道相应的理念,相出温州群山错立如天上北斗的天象,即城内外松台、郭公、海坛、华盖、积谷、巽吉、黄土、仁王、灵官九山错立,形成北斗星的布局。温州也因此被称为“九山斗城”。

“斗城”又隐喻“斗转星移”之意。在建城的同时,郭璞又建议“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也就是对应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依山筑造水井,以求“天长地久、水源不断”之吉兆。

二十八宿井文化是斗城文化的延伸。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二十八星宿在北斗星学理论中代指春夏秋冬,古人有“二十八星宿守天盘”之说,“守天盘”意思就指各守其地,各行其职。

城区二十八宿井分布图

2011年温州文物普查时发现二十八宿井中有16口古井至今保存完整。2017年,温州市鹿城区的元至清时代二十八宿井,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松台山一带,便有仙人井、金沙井、八卦(角)井和三牌坊古井。它们既是珍贵的文物,也见证着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每口井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最知名:仙人井

松台山最知名的井,莫过于仙人井。

仙人井坐落在松台山巅,与山下的八角井相对,因此又被称为“上井”。

相传,唐代高僧永嘉大师曾在松台山修行,时常饮用此井之水。永嘉大师坐化后,人们便把这口井称为“仙人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台山东麓岩壁上“宿觉名山”题字

永嘉大师(665-713),俗家姓戴,字明道,永嘉(鹿城区)人。温州乡贤南怀瑾曾说:“温州的文化在唐以前,没有出什么很大的人物,只有一位,那就是佛家的永嘉玄觉禅师。”

永嘉大师融合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学说,创立天台禅宗融合之说,是中国历史上成就非常高的一位高僧,在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传世名作《证道歌》流传到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现在全世界流传的《证道歌》超过一百多个版本。

憨山大师手抄《证道歌》

明弘治《温州府志》对松台山的记载中,也有“昔有异人炼药于此,祥云覆之”的记载,可见这座名山不乏“仙人”传说。松台山西首山脚边,原有一诗碑,为道光年间永嘉知县谢茂荣所作:水色溶山色,天空任所登。仙人邈不及,霞彩足为凭。落日烘虚谷,渔榔响暮罾。青云如可共,趁此好风乘。

仙人井的井栏为圆形,由单块花岗岩石凿成,井外壁刻有“松台仙井”四字,为清道光年间梅铨所书。梅铨,字鉴亭,乾、嘉(1736至1820)间浙江永嘉人,善书、画。

仙人井的井深只有5米,泉水从松台山岩缝涌出,水源长年不竭,水质清冽可口。井边原有一方亭,中有梅冷生撰联:小住为佳上岭何如下岭易;有泉可漱在山试比出山清。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浙南图书馆事业的杰出代表,曾担任温州图书馆馆长之职长达35年,现代知名诗人和民主人士。

最传奇:金沙井

金沙井,又称金沙泉,与江心屿的海眼泉、翠微山的玉眉泉并称温州三大名泉。此井位于松台山东北山腰,原解放电影院北面墙围外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解放剧院东向外貌图(孙守庄 摄)

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的《方舆纪要》中记载,“松台有井,泉甘美”,指的就是金沙井。

金沙井可谓是松台山最传奇的一口井,备受历代名人青睐:

早在北宋时期,规划三十六坊的温州知州杨蟠,就写有一首《金沙井》:细细沙痕落,流金在井泉。山人邀我饮,化骨共为仙。

井旁建有一座凉亭,亭内石柱上有一副明代张阁老张璁撰的楹联:井泛金沙,掬手悉清流白水;松添月色,举头即逼画催诗。

另有一联:此间是宿觉名山,五色祥云传胜迹;其地有金沙古井,千年勺水问真源。

可惜的是,如今金沙井与边上的泉亭已然不存。

别名最多:八角井

温州人俗称的八角井,位于松台山山麓正东脚、蝉街西端处。

八角井可谓是四口井中,别名最多的:

《清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中标有“来福门坐坤”,相传此井位于老城区坤位,因此得名“八卦井”,温州话里“角” 与“卦”谐音,此井被百姓俗称为“八角井”。

又因松台山山巅的“仙人井”人称“上井”,而山脚的八角井又有“山下井”之称。

另外,这口井不仅外壁镌刻精致,有“白鹿衔花”等花纹和图案;且井水清甜可口,久旱而不涸,又有了“甘泉井”之誉。据说边上的甘泉坊也因此而得名。

八角井还有一个更鲜为人知的别名——“大赍井”,据说明朝年间,有好人为此井取了一个特别有“文化味”的名字,意指此井内之水乃天公所赐,也有人认为与张璁府第前三牌坊中的“赉贤”有关。

八角井的井身用块石建砌,由八方青石围筑成八角井栏,俗称“八角井”。温州城区还流传一首以“八角井”字做引子的绕口令:“八角井头八个角,有八张八仙桌摆自八角井头八个角上落,有八枝八棱竹种八角井头八个角八张八仙桌上落,有八只金尖儿歇八角井头八个角八张八仙桌上八枝八棱竹的顶上落,八大人走来,手捏八粒金弹子,打八角井头八个角八张八仙桌上八枝八棱竹顶上八只金尖儿的头上落。”

最市井:三牌坊古井

松台山北麓、三牌坊西头,还有一口古井。这口井的井面呈六角形,井栏由青石板合榫而成,井壁用花岗岩块石砌成。

三牌坊,是指松台山北麓张璁府第前的赉贤、柱国、元辅三座石碑坊,三座牌坊竖立在进第大道上,展示着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张璁的功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温州三牌坊(邵度 摄)

这口井的水源充沛、水质清甜可口,是周边居民百姓最喜欢使用的古井。前些年,还有不少每天早上来这里提水的市民,甚至有的还是从水心方向赶过的。

三牌坊古井还曾是城区老百姓干旱时的救济点之一。2005年8月,这口井就被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END

参考材料:

明弘治《温州府志》王瓒 蔡芳编纂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汤章虹著

《鹿城老街坊》王丹主编

编辑:汤琰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