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杜秋开嫂子,因为她爱人黄吉飞是我的好朋友,老大哥。疫情期间,老黄在北京铁路局坚守他的岗位,嫂子在石家庄,走上了抗疫一线,在隔离点保障。联系嫂子的时候,她用沙哑的声音说:“我正在给他们配餐,有200多份,这会儿比较忙,晚点再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嫂子在位于石家庄的中铁三局医院工作。这次和同事一起,被抽调到隔离点,为被隔离的人员服务。

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石家庄全速推进密接者、次密接者集中隔离。这批被隔离的人,住在石家庄长安区的一个酒店,距离我住的酒店大概10分钟车程。但是,按照防控要求,我们很难进入隔离点里面采访,只能用电话交流。

嫂子所在的中铁三局医院和石家庄翟安门诊部共同承担这个隔离酒店的保障任务,整个团队一共19名医务人员。从接到任务开始,到现在接收了201位隔离人员。

虽然他们是医生,但实际上还承担着酒店服务员的任务。医生们要负责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每两天给所有人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被隔离人员进驻隔离场所后,医生要在24小时内核实隔离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情况。询问他们有什么基础疾病,在吃什么药。这些信息整理好之后,要按照规范进行每日体温监测、症状监测,关注他们服药的情况。尤其要确保老人、小孩和病人能够得到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隔离的人群里,有5个月大的婴儿,也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患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医生们要收拾房子,准备消毒液,准备各种物资,被隔离人员有什么需要都尽力满足,大家基本都是通宵干,连轴转。

这几天步入正轨了,他们的作息时间大概是这样的:

6点 起床

6点30分 工作人员吃早饭

7点30分 进入隔离区工作

送200多份早饭

收集被隔离人员的需求

配送生活用品

巡视、测体温

12点 送午饭

清理上午的垃圾

不一定几点,干完活出隔离区吃午饭

16点 消毒

17点30分 送晚餐

清理下午的垃圾

巡视、测体温

20点左右 从隔离区出来吃晚饭

工作流程写下来,看着很简单,但他们每天都在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有一天早晨,有个小伙子说头晕,感觉自己血压高。医生们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是心情郁闷,憋的血压高了。他们就穿着防护服,过去和他聊天。聊通了,他觉得舒服多了。中午的时候他说,心情舒畅,不憋闷了,血压也不高了。

还有一天,早餐是牛奶、面包。有人提意见说,不想吃面包,不想喝牛奶,要喝粥。嫂子只好慢慢解释说:因为我们工作强度大,没能照顾好你,很抱歉。医生自己经常吃凉饭,顾不上喝水,走路走得脚都肿了。咱们也不是天天吃面包,下次如果再送面包,我把我自己的泡面给你,好不好?……

嫂子说,这些天她把平时一年的话都说完了。200多份饭,每天搬运3趟,最近力气也长了不少。不止她一个人这么辛苦,大家都是各司其职地在坚守。团队里只有3个男同志,每天背着药水进行消杀的重任,就落到了他们身上。

工作中,他们也收获了温暖和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看见送饭的阿姨来了,就把自己画的画送上来,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医生们就觉得,虽然辛苦,但有人心疼,值了。

这是隔离中的一家三口,妈妈带着孩子们写给医生的诗。诗里面写着:我不知道你是谁,平常日子里,也许你我素不相识,而此时,你就是天使……

还有一位武汉人,得知自己的医生朋友在隔离点战斗,就给他们送上了温暖的奶茶,配送单上还特意备注:武汉伢给国际庄加油!

虽然我写的是嫂子一个人的故事,但名单上这个团队的19位医生,都在默默地奉献。

虽然我只有这一个团队的名单,但所有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还记得我采访过支援武汉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叶青,她说,在半夜查房的时候,病人拍了一张她在巡视的照片,称赞她是天使。她说,我也觉得我就是天使,我觉得我就是在黑暗中守护他们的天使。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当我们愿意承担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守护别人的天使。

记者邢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