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爱啃书的初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弃医从文的民族战士,中华民族的新方向】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败落的封建家庭中。

这时的中国,距离鸦片战争爆发已经过去了41年,距离太平天国的起义失败也过去了17年;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华夏大地已是危机四伏、国运艰难。

为了迎接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家中长辈按照绍兴的习俗,依次给他尝了五种东西:醋、盐、黄连、钩藤、糖;以此象征他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先要备尝酸辛,经历磨难,最后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甘甜。

而事实也是如此,自小聪慧灵巧的这个男孩子,自从来到世间,命运便无法逃脱时代的裹挟,甚至过早地承担起了民族忧患。

十三岁那年,鲁迅的家庭遭遇到一场很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在杭州府狱被关押了整整七年。每年秋后,官府都趁机勒索,以致全家人最后不得不靠典当度日;而常年卧病的父亲又因庸医误诊,终于在三十六岁那年去世。

父亲求医问药的坎坷遭遇,让懂事的鲁迅决心学医,以拯救那些被庸医耽误的无辜性命,为此他甚至远赴日本;在日本,鲁迅接触到的不仅是更为先进的医学技术,还有更为先进的思想文化以及民族意识。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正值日俄战争爆发。

这是两个封建军事帝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中国领土成为它们角逐的主要战场。由于授课需要,老师也会在课堂上放演一些日俄战争的幻灯片。

有一次,鲁迅在幻灯片上看到了他久违的同胞,因替俄军做侦探而被日军砍头示众,而围观看热闹的同胞却流露出麻木的神情。

看到幻灯片上的这幕场景,讲堂里的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可那刺耳的“万岁”声,却如同利刃绞割着鲁迅的心,使他感到强烈的震动和巨大的痛楚。

这时的鲁迅才意识到:封建腐朽的思想比庸医还要可怕。

也是这场“幻灯事件”,让怀有满腹热枕的鲁迅毅然决定中断学医,将纸笔作为自己同封建腐朽的思想做斗争的武器,以唤醒更多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此后的他,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运动上。

可以说:鲁迅的文字,完全是将旧社会的腐烂伤疤一层层扒给国人看。

例如《阿Q正传》中,有着劣性的阿Q,仿佛就代表国民性的若干面,足以使人反省;又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更写出了人世间的悲惨,突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现象,震慑力不言而喻。

特别是1918年,鲁迅发表的首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更在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篇文章的出世,不仅为中国的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纪元,更如一声惊雷,将国人昏睡的意识和良知彻底唤醒,此后救亡图存的彷徨呐喊声,彻底激荡在每个国人的心头。

就连伟人主席也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由此可见鲁迅的文坛地位有多高。

可令人心痛的是:身为文坛巨匠的鲁迅,还未亲眼见到民族曙光,便被病魔匆匆夺走了生命!

【鲁迅去世原因:主治医生蹊跷失踪,荒谬病例证实误诊害命】

鲁迅的写作时刻,必不可少的伴侣是烟草!

好友许寿裳曾这样记载:

鲁迅除了喝茶吸烟外,并无其他嗜好。茶只喝清茶,烟草用廉价品,每日大概需要50支;早上醒来便在卧帐中吸烟,所以住会馆时,他的白色蚊帐熏成了黄黑。

因为鲁迅烟瘾极大,长期吸食廉价烟草,再加上长期伏案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最终透支掉了鲁迅的健康,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成为困扰他生活的劲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大,鲁迅的身体也彻底亮起了红灯。

特别是1934年以后,肌肉疼痛、盗汗等各种症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

得知消息的宋庆龄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等人力劝鲁迅出国疗养,但秉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念,鲁迅无论如何不肯离开多难的祖国。

他写信给好友李秉中:

“时亦有意,去此危邦,而眷念旧乡,仍不能绝裙径去,野人怀士,小草恋山,亦可哀也!”

众人力劝无果,只能让鲁迅减少日常工作量!

后来,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曾邀请鲁迅作为私人宾客去苏联住两年;但鲁迅同样以“还有一支笔可用,不能洁身远去”的想法,最终选择了拒绝对方好意。

随着鲁迅的健康情况越来越糟糕,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住院,但是为了战斗,鲁迅仍是忘我地工作,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

“赶快工作,赶快工作!

这句不断重复的话,便是他在生命后期用来鞭策自己的力量!

拖着病体的鲁迅,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他需要印外国版画,筹划杂志的复刊,还计划为自己编30年作品集,除此之外,还考虑要创作一部早就有构思的长篇小说,以反映中国四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

没日没夜地奋斗,是鲁迅与生命博弈的唯一方式。

许广平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病入膏肓的鲁迅:他是用小跑步走完他的毕生!

1936年,鲁迅的病情已经刻不容缓,肩膀和两肋开始疼痛,气喘,并出现连续发烧。

5月末的那天,好友史沫特莱特意邀请了美国著名肺科专家邓医生为鲁迅看病,由茅盾担任翻译。

经过诊断,邓医生虽然称赞鲁迅为最能抵抗疾病的中国人,然而同时又遗憾宣布了他病情严重,恐怕过不了年。

他表示: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就会死掉了。

邓医生建议鲁迅找一家设备好的外国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却被鲁迅谢绝了。

为此,鲁迅开玩笑说:邓医生的医学是从欧洲学来的,一定没有学过给死了五年的病人开方的法子。

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鲁迅更加信赖自己私人医生须藤。

可令人心痛的是:正是须藤医生的诊断,却加剧了鲁迅的病逝!

周建人在1949年发表的《鲁迅的病疑被须藤医生所耽误》里曾说到:

鲁迅病重时,也曾经看过肺病专门医生,据那医生说:病已严重,但还可医治,第一步须急把肋膜的积水抽去,如果迟延,必不治。问须藤医生时,回答是说:肋膜里并无积水。过了约莫一个月的时间,须藤又说确有积水,才开始抽积水。

而鲁迅病逝后,须藤医生后期的所作所为,反倒是更加证实了这些猜测!

须藤曾发表了一篇《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文末并附录《鲁迅先生病状经过》。

可许广平发现:这份病历中所写的症状和治疗,同实际治疗经过并不相符;内容完全是在鲁迅去世之后为了公开发表而临时编撰的。

特别是随着《鲁迅日记》出版后,人们将两者进行对照,更能发现这份事后编撰的“病历”的漏洞;比如在《鲁迅日记》中明确记载了今日无医生上门治疗;而须藤的病历中却显示这天曾给鲁迅输液。

后来上海《解放日报》还特地因《鲁迅先生不是直接死于肺结核病》这篇文章,对鲁迅的死因进行了详细报道,报道中称:

“鲁迅先生的直接致死原因,是左侧肺大泡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引起自发性气胸,压迫肺和心脏而引起死亡。”

要知道这种自发性气胸,是可以抢救的。

如果当时须藤及时给患者抽气减压,是可能转危为安的;而且鲁迅离世前20多小时中,完全有机会排气解压进行抢救,可精通医术的须藤却没有这样做,以致失去了这个最后抢救的机会。

对于须藤的异样做法,周海婴和许广平深表怀疑。

再加上鲁迅去世没多久,须藤医生竟然彻底消失了,许广平多次前往日本,也没有再见到对方;这样的怪异行为仿佛更加证实了须藤的身份和行为另有隐情。

2010年,高龄的周海婴专门公开发言:鲁迅的死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须藤迫害,再者便是须藤的误诊。

如今细细品味其中详情,由衷觉得万分可惜!

可即便如何悲叹,鲁迅离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对于许广平母子,还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坛,这是注定无法挣脱的悲伤!

【最后的鲁迅:死前右手指头已发紫,第四条遗愿催人泪下】

到了1936年10月,鲁迅病情急剧加重。

不仅连一向坚持的日记都不能记了,来访的客人更是无法起身会见,只得由夫人许广平做耐心解释和转达意见。

10月17日下午,鲁迅像是想起了什么,非要出门一趟。

许广平看着态度坚决的丈夫,也没有硬性阻拦。

于是在胡风的陪伴下,鲁迅前往了内山书店;晚上又同前外探望自己的哥哥聊起了搬家的事情。

当天鲁迅的精神状态极佳,为此许广平还稍稍松了口气。

可没想到,深夜时分,看似好转的鲁迅又发病了。

到了18日清晨6时30分左右,他自觉情况危急,强行支撑坐起,给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写了一封短信,先是表达无法践行10点钟之约的歉意,又提及自己的痛苦,希望内山帮自己速请医生。

这里的“内山先生”,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

自1927年两人相识以来,他们就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无论事业或生活上,两人都互帮互助。

当内山完造带着须藤医生匆忙赶来时,发现鲁迅的双足冰冷,而两手指甲已经发紫。

要知道:鲁迅一生创作了700多万字的作品,这700多万字全是靠他右手一笔一划写就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年的提笔写作,早已让他右手指的血管异常了;而突发的病情,更让身体受到紊乱血压的冲击,导致手指彻底紫黑。

须藤医生赶到后,决定给鲁迅注射强心针的同时,每隔30分钟给鲁迅吸入酸素;并认为:如治疗后两日内病情不恶化,即可度过危险期。

可须藤却未留意,此时的鲁迅已是危在旦夕!

他躺在床上,喘息不止,呼吸困难,几乎不能说话。

所以给鲁迅注射完强心剂后,仍然无效。

在接近极限的痛苦折磨下,鲁迅最终停止了心脏跳动!

一代文坛巨匠,就这样安详地躺在卧室的床上,浓黑的双眉,好像勇士破敌的利剑。

那衣橱中,依然挂着鲁迅最后出门时所穿的一件破旧的黑哔叽长袍。鲁迅生前,从不注意自己的穿着;直至最后一年,因身体瘦弱,不堪重压,才特地做了一件丝绵的棕色湖绉长袍,不料这竟成了他临终穿在身上的寿衣……

在他七条遗嘱中,他交代自己的后事:赶快下葬,不做纪念,丧事不收钱。

除此之外,还特别在第4条遗嘱中交代许广平: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

他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所以提前写好了遗嘱。

饶是英勇无畏的民族战士,也有柔情千转的软肋,而许广平便是他最后的牵挂!

读此场景,让人不禁心酸落泪!

【轰动的葬礼:16位大佬抬棺,国母、北大校长扶棺】

鲁迅去世后,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进而整个中国文化界都感到了震动。

鲁迅去世了?是的!鲁迅去世了!

这样不敢置信的噩耗像一个巨大的铁锤,沉重地敲击在人们的心头。

谁也不曾想到:这位以笔为武器,唤醒沉重中国龙魂的民族勇士走的如此突然,也走的如此遗憾!

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宋庆龄女士在收到消息后,也立刻赶往了鲁迅先生的家中。好友冯雪峰根据党的指示,同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许广平共同商议后,发布了治丧委员会名单。

其中,葬仪委员决定由宋庆龄、蔡元培、毛泽东、斯梅达列(即史沫特莱)夫人、内山完造、沈钧儒、茅盾、萧参(即萧三)等八人负责;其中列有中国共产党巨人毛泽东氏之名,极堪注意。

抬棺者共有16人,分别是: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可能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巴金的名头,但是这16个人当时的名声却一个比一个大。

而为鲁迅先生扶灵的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孙中山的妻子宋庆龄、日本作家内山完造,还有著名文学家茅盾、胡风等人。

星陨山颓,万众同悲。

鲁迅的遗体停灵在上海万国殡仪馆;灵柩上覆盖一面白底黑字的大旗,上面是沈钧儒写的三个大字:“民族魂”。

连续三天里,前来瞻仰遗容的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有上海的各界人士,也有四十多个外省团体的代表。

送葬队伍更是绵延十几公里!其中有老年人、小学生,还有不少外国作家、记者,人们都屏息沉默着,目送先生最后一程。

值得注意的是:

队伍经过租界路面时,巡捕房竟派出了一批批西洋巡捕和印度巡捕来监视。

这群人骑着大马,手执长矛,在殡仪队伍四周巡察。

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当队伍走到上海虹桥路时,千万人终于火山爆发般地喊出了震天的口号:“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先生终究是用如鞭似剑的笔,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

【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了鲁迅】

文人身上都带有一股清高,他们难以真正去承认别人的才华比自己更高。

然而在文学领域,鲁迅却是被所有学者公认的文坛巨匠和民族精神的领路人。

当沉睡的国人都在选择伪装的时候,唯有鲁迅用锋利如手术刀的笔,解剖着自己的灵魂,也解剖着不忍直视的社会现状;而那些如惊雷般响亮的呐喊,亦为黑暗中行走的人们带去了光明,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他凭借一支锋利的笔闻名中外,而这些犀利清醒的文字文字也被时代凝视。

从故事《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到散文《朝花夕拾》,再到数十篇杂文,他写的是生活,也是对现实的讥讽与希翼,这些文字亦串起了几代人的语文课本。

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了鲁迅!

的确如此!

那些少时读来晦涩不解的文字,随着品尝了人生的喜乐悲欢后,再看已成满眼泪花。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走得太远,也经历得越多,以至于慢慢忘记了出发的初衷。

细观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多少人活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比如木讷无神的闰土,比如恃强凌弱的阿Q,再比如因怨念自毁的祥林嫂……

所以,在84年后的今天,也推荐大家读读鲁迅的文章;时代虽走远,可鲁迅精神却永不过时,那些经典流传的作品中,亦藏着最宝贵的警醒力量,能够唤醒我们日渐麻木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