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江西家长退出家长群,并发出“教是我教,改是我改,最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的激烈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一言论精准地戳中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原本学校和家庭的结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学校的职责是知识传授、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家庭教育则重在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以及对辅助学校教育。

但随着实践我们出现家长被迫过度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的情况,大量家长难以逃脱的成为“编外教师”,家长的不满积蓄已久。

但为什么家长们极少出来发表不满的言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尤其是小学中学,孩子每天有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下度过的,所以很多家长纵使对老师学校有不满意,也不会轻易说出来。

因为那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处境,谁也不敢拿自家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其实矛盾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事情,由于家长学校的矛盾肉眼可见,近几年相关教育部门陆续推出“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有关政策,去年中央层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今年11月 10 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布了《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当中明确了教师应当承担的职责,以及相应的惩罚。

但是这项改革也只是在部分省份推行,还有很多省份依旧没有做出相对的对策。

目前我们学校和家庭之间责任和权利的问题的确有些倒置,很多老师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将部分责任推给家长,看似让家长参与了教育,实际却挤压了真正家庭教育的时光。

真正的家庭教育其实既不高深也不复杂,一家人包饺子是家庭教育,爸爸妈妈陪孩子看电视是家庭教育,但让家长教授孩子课本知识并批改相关作业,这叫知识教育原本属于学校老师的职责,如果一味地挤压孩子家庭教育的时间,到头来孩子很容易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

或许有的老师会站出来喊冤,因为在现在这个教育环境下,老师的工作量也极其的大,而且由于制度设计的问题,老师的考核、评优都直接和所带班级的分数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下,老师想要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制度也不允许。

的确站在个体的角度,老师有老师的难处,但是当下的社会谁不难?

教育事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既然选择这一职业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传道授业解惑上,理应比家长更专业,而不是把压力传递给家长。

理想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彼此和谐的,双方都知道彼此的价值,彼此尊重,并且能够在彼此的框架内做到不越界,但这其实很麻烦,而且我们是个人情社会,很多家长和老师更像是彼此的人脉。

教育孩子仅仅只有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拥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孩子可以成为社会的一颗螺丝钉,但更重要的是她要能够成为一个可以和谐发展的人。

而家长和老师职责没有边界的结果,则直接导致孩子没有时间感受知识教育以外的事情。

其实“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背后所展现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社会的焦虑现状,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奔跑,生怕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孩子的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孩子他们被淘汰于是给他们大量的填塞知识。

有趣的是关于“家长退群”事件拍手称快的都是爸爸,而妈妈们则明显冷静得多,甚至大部分妈妈觉得这样做太冲动了,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你退出家长群一时爽了,那孩子的教育问题该怎么办?

这是因为在中国家庭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要高于爸爸,妈妈们也深谙其中的规则,所以即便对老师的一些安排心有不满,她们也不会直接去挑战,默默忍耐以求尽快完事。

所以追根到底我们要解决的除了责任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认知问题,当家长和老师都明白教育的规律、目的,尊重彼此的边界,矛盾自然而然就少了。

我们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