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又被称为大象之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和大多数受中华文化圈影响的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家而存在。

然而到了近代,这个原本比缅甸都还要弱小的国家,却通过励精图治的改革和开放的姿态,并且不断抓住国际局势的有利机遇,而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了东南亚唯一独立的国家,其国际声誉和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其原本的宗主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泰国通过利用国际局势,改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次集中体现。

和当时的北洋政府不同,虽然同样认识到了参加一战的意义,但由于泰国军方中的德国传统的影响,泰国政府一开始只是选择了保持中立,而不是像北洋政府派出了几十万的劳工。

到了1917年,当德国发起无限制的潜水艇战时,极为依赖海外运输的泰国,在抗议德国无果的情况下,非常果断的对德国发出了宣战声明。

而泰国在对德宣战后的做法,则颇为类似于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宣战后所采取的政策。

一方面泰国撤换了泰国行政机构内所有的德国籍顾问的职务,特别是对铁路、银行、公共事业等机构进行了重点清理。将一座战地医院改造成了战时集中营,用以临时关押德国等同盟国人员。派出警察和便衣对同盟国的使领馆进行监视,防止发生暴乱。对停留在泰国水域的同盟国战舰进行扣留,防止沿海城市遭到同盟国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国的上述行动非常迅速,从早上发出宣战声明开始采取行动,到当天拂晓行动结束,基本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事故。

到了1917年的九月份,泰国政府与协约国达成协议,派出了一支由机动运输部队、医护人员和飞行员组成的共计八百多人的远征军,泰国由此成为了名义上和事实上的一战参战国。

和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的大量伤亡不同,到一战结束时,泰国这支八百多人的远征军仅有十九人战死沙场,并且泰国的这些阵亡士兵都得到了协约国当局极高的荣誉。

而一战后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的贡献不仅被协约国无视,相反,德国等同盟国在中国的利益,还被全部转让给了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

但泰国这个相比当时的中国要弱小得多的国家,其战胜国的利益却基本得到了保障。

一战结束后,泰国随即从德国政府那里获得了价值几百万英镑的物资赔偿,德国等同盟国在泰国所享有的特权利益被废除,德国在战前所投资修建的泰国铁路系统被泰国政府收归国有。同时泰国利用其国际联盟创始国和战胜国的地位,相继与英法美等国签署协议,废除了之前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如大家深恶痛绝的治外法权和关税自主权等。

与此相对,北洋政府在一战中的投入和收益仿佛不成正比,有人说这是因为泰国在经历了朱拉隆功改革后,经济、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能够保障国家独立自主的能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泰国当时的军事力量就真的超过了北洋政府吗?

实际上答案是否定的,在20世纪初时,经历了朱拉隆功改革的泰国,其军队总人数仅一万五千多人,其中陆军有三个骑兵团、两个炮兵团、八个步兵团,海军有两艘小型护卫舰,六到八艘炮艇和快艇、两艘巡洋舰和一艘战列舰。到1917年参战时,即使泰国军事力量经过了倍增发展,其实力也不及北洋政府中的任何一方军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军事实力支撑下,泰国以一种极为认真的方式参加了一战,不仅争取到了自己作为战胜国的权益,还以此为契机,从列强钳制的半附庸国地位中彻底摆脱了出来。这背后考量的是前期改革的智慧,是后期灵活应对的外交智慧,更是这个大象之国的民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