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临床深度心理干预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对精神心理障碍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成瘾疾病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是病理性记忆,其中包括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以及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

而且,根据记忆再巩固理论,唤醒、激活病理性记忆后,可利用药物、心理干预对其进行编辑,改变该记忆的存在状态。对于个体来说,这不会导致他们遗忘这段经历,但往往会改变了他们对这段记忆的感受。

我们创立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就是可以较快达到该目的的心理干预手段之一。而当相关的病理性记忆被修复后,相关的症状可大幅度缓解,甚至快速消失。这也反过来为“症状的背后是病理性记忆”这一发现提供了印证。

而当我们将在深度催眠下发现的病理性记忆,也就是患者具体的记忆事件,详细地告诉患者的父母时,他们往往非常惊讶:“那么久之前的事,他们怎么还记得!?而且细节记得那么清楚?!”

很多父母都觉得匪夷所思,但绝大部分患者在深度催眠下想起来的事件,又确实发生过。

其实这也是很多科研人员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从出生到长大,大脑积存了大量的长期记忆,为什么有的记忆就是特别深刻、特别精准,即使经过了很长时间,记忆都仍然保持稳定,不容易模糊或出错呢?

这个记忆现象对于大众来说可能习以为常,“那件事特别重要,所以就记得很清楚呗”。但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科研人员认为深刻记忆的形成是个未解之谜。

去年,布里斯托尔大学相关人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一些新发现,有可能揭示了相关记忆机制的秘密。

我们大脑中的海马在形成记忆的过程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尤其擅长于将短时记忆进行巩固,转换成长时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马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当两个相邻的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联系变得强而兴奋时,记忆就产生了。可是,如果这些神经元的联系活动过度兴奋、活跃,就有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所以,除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连接之外,抑制性连接也一样重要,两者要保持平衡。抑制性连接能使神经元之间“冷静冷静”,帮助大脑正常运作。

而布里斯托尔大学人员的研究则发现,抑制性连接的功能可能不止于此。如果某个记忆形成时,抑制性连接的强度特别强,那么这个记忆的内容和储存就更不容易受到干扰。

换言之,当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连接的强度特别高时,相比起其记忆,这个特定的记忆就更加稳定、精准!

所以,为什么患者的病理性记忆特别稳定、精准?为什么在深度催眠下,有的青少年能回忆起1、2岁,甚至刚满月时的创伤事件?根据以上研究发现,我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该事件发生时、相关记忆形成时,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连接特别强。

虽然很多孩子在外显记忆层面忘记了,未能提取这部分记忆。但它们仍然非常稳定、精准地保存在内隐记忆层面,并在深度催眠下得以提取。

而为什么有的患者接受过该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后,发现相关记忆仔细想能想起来,但有所模糊了呢?

有可能,这是因为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减弱了相关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连接的强度,在修复创伤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积极的记忆,所以个体对该事件的原有记忆变得模糊。

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仍有待证实。期待我们以后能有机会与相关科研人员合作,通过临床科研去寻找答案。

之所以分享这个关于“记忆”的科研发现,是希望与患者、家属以及关注精神心理领域的读者共同学习更前沿的、更科学的、尤其是跨学科的精神心理学发现,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对精神心理障碍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