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 董鑫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消息,2021年1月20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出席英中贸易协会在线举办的告别座谈会,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深化合作》的主旨演讲。

座谈会上,刘晓明提到,他将离任回国。

从2009年至2021年,刘晓明共出使英国11年,是中英关系史上任期最长的中国驻英使节和中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驻外大使。

出使英国11年

刘晓明出生于1956年1月,今年65岁,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关系硕士。

从1975年至今,他从事外交工作47年,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6个国家常驻。

从1975年至2004年,刘晓明担任过驻赞比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科员、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长、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公使、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2004年至2005年,他短暂在甘肃省有过地方从政经验,曾担任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和省长助理。

2005年至2006年,刘晓明出任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他派驻朝鲜担任大使。

2009年至今,刘晓明任驻英大使。

在1月20日的英中贸易协会大使告别座谈会上,刘晓明表示,出使英国11年,是他第三次担任中国驻外大使,也是他驻外时间最长的一次。

“我很荣幸地成为中英关系史上任期最长的中国驻英使节和中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驻外大使。”刘晓明说。

中日大使BBC辩论

中国驻英大使馆坐落在伦敦波特兰大街49号,向南数百步,一街之隔,正是节目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总部所在地。

驻英期间,刘晓明多次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并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回答涉华问题,阐明中国立场。

不少中英媒体报道他的采访时,都会用“直面媒体”“正面交锋”“舌战英国名嘴”等词汇来形容。

2014年年初,虽然《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和电影早已经完结,但书中的大反派“伏地魔”突然在英国又火了起来。

起因就是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的一场辩论。

2014年1月2日,刘晓明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幽灵,把靖国神社比作恶魔的化身,“如果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就是其魂器之一,代表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一面。”

随后,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也发表文章称,中国有可能成为亚洲的伏地魔。

争论还从报端延伸到了电视。

2014年1月8日晚上,BBC的《新闻之夜》栏目直播了一档专访节目,做客嘉宾正是刘晓明和林景一。在主持人的采访中,刘晓明一一驳斥了林景一为日本去除宪法中“禁止以军事手段解决争议”条款、窃取钓鱼岛等问题上辩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广播公司一名发言人当时评论说:“两名大使同时在演播室参加直播,这颇为罕见。”

刘晓明指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不是日本的内政问题,日本领导人向战犯致敬,鼓吹所谓的侵略未定论,是他们对其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毫无忏悔之意。

“在我们看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可不是个小问题,这关乎日本如何看待自己的侵略历史。我想引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那些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他说。

这并不是刘晓明唯一一次引用英国人的话来反驳。

2020年7月9日,刘晓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旗舰高端访谈节目“安德鲁马尔访谈”(The Andrew Marr Show)现场直播专访,阐述中方在香港、华为、新疆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当时,英国决定自2020年年底开始禁止购买华为的5G设备,并在2027年之前清除所有现有的华为5G设备。

刘晓明引述了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进行回答。

“历史总在轮回。中国的乾隆皇帝在公元1793年,告诉英国国王,‘我们不需要你们制造的东西’,这成了中国此后150年衰落的开端。227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020年,英国对中国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5G技术’,我不知道接下来的150年将会发生什么。”他说。

“请你不要总打断我”

2019年11月,刘晓明接受BBC《尖锐对话》栏目资深主持人斯蒂芬·萨克专访,就涉港、涉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等问题阐释中方立场。

《尖锐对话》是BBC旗舰访谈栏目,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观众,多国政要名流曾接受该栏目访谈。

在采访过程中,主持人斯蒂芬·萨克带着偏见,连续发出尖锐提问。采访期间,他还多次在刘晓明回答问题时强硬插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晓明多次提醒主持人:

“现在该轮到我讲话了。”

“希望你不要再打断我的讲话。你们的《尖锐对话》栏目应该是话题尖锐,而不是你总一个人讲,不让别人讲。”

“请你不要总打断我回答你的提问。你谈了很多问题,我需逐一回答。”

同样的场景在2020年再次上演。

2020年4月,刘晓明接受BBC《尖锐对话》栏目资深主持人斯蒂芬·萨克在线专访,就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阐明立场,澄清事实。其间,主持人多次尖锐提问,并无礼打断刘晓明的回答。

刘晓明则并没有被主持人“带跑”,多次立场坚定地明确表示,病毒最早发现于武汉并不等于起源于武汉,不能因为暴发了疫情就指责中国,要看到中国竭尽所能努力抗疫。中国是病毒受害者,中国不是病毒制造者,中国也不是病毒源头。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注意到,当时,BBC国内新闻台(BBC News)和国际电视频道“国际新闻”(BBC World News)向英国本土和全球滚动播出10次上述专访。

不过,刘晓明也曾被媒体“拒稿”。

2020年8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直播采访刘晓明时,主持人白岩松提到,刘晓明写了关于香港国安法以及华为问题的文章,但是英国主流媒体拒绝刊发。

刘晓明表示,英国不存在所谓西方标榜的新闻自由,它有污蔑你的自由、有诽谤你的自由,但没有给你驳斥和答辩的自由。英国媒体对中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偏见,要在西方国家讲好中国的故事,或者突破这种对我们的封杀,还任重而道远。

对中英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刘晓明还曾就中英关系专门举办过记者会。

在中国国家主席2015年对英国进行了“超级国事访问”之后,英国领导人提出要共同打造“黄金时代”。

2020年本是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5周年。

但后来发生了一系列问题,中英关系遭遇一系列困难,面临严峻形势。很多人都在问,中英关系怎么了?原因何在?是中国变了?还是英国变了?

2020年7月30日,刘晓明就当前中英关系在使馆举行网上中外记者会。

面对BBC、路透社、美联社等27家中外媒体的30余名记者,以及多国驻英外交官,刘晓明在记者会开场白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没有变,变的是英国。中英关系遭遇困难,责任完全在英方。英国要打造“全球化英国”,绕不开、离不开中国。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就是与发展脱钩,就是与未来脱钩。

2021年1月20日,在英中贸易协会大使告别座谈会上,再次谈起中英合作,刘晓明举了几个例子:

中国投资的纯电动、低排放出租车驶上了伦敦街头;英国美食饮品通过“进博会”的平台走上了中国百姓餐桌;中国投资为英国当地创造了可观税收和就业,也为英国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对于中英合作的未来,刘晓明表示充满信心,并提出了三点期许:

一是要胸怀大局,互尊互信。历史告诉我们,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英关系就向前发展;反之则遭遇挫折,甚至倒退。

二是要把握大势,坚定信心。中英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充满信心,对中国开放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英互利合作未来充满信心。

三是要抓住机遇,深化合作。 中英应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双方政策协调和战略对接,深化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金融、高新科技等领域合作,打造更多合作成果,助力各自发展繁荣,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资料 |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网等

校对 | 葛冬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