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陈彩娴

昨日(1月21日)晚 8 点 30 分,科学技术部发表《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一文,对此前网传中科院裴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作出处理通报。

通报结果总结如下:

曹雪涛、李红良与耿美玉 3 人不存在造假,但论文存在图片误用;而裴钢与饶毅的涉嫌论文未发现有造假。

对于此通报结果,网友一时高呼: 低情商,学术造假;高情商,图片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惩罚结果,总结就是:

曹雪涛( 63篇论文 ):在 未来 1 年内 不能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不能担任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不能招收研究生,改正图片、回应质疑、写检查。

李红良( 21篇论文 ):在 未来 2 年内 不能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不能担任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不能招收研究生,写检查。

耿美玉( 5篇论文 ):接受领导批评与教育。

裴钢与饶毅:平安无事。

不过,“涉事人”饶毅对此处理结果并不满意: 科技部发布通报结果没多久,饶毅便写了一封邮件,于昨晚 10 点25分向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实名举报了另一位“涉事人”裴钢院士 ,称其在199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Five-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sufficient f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涉嫌学术不端,一时风波不断。

饶毅的举报理由,不是因为裴钢“误用图片”,但是研究结果无法复现,存在造假嫌疑。具体详情如下:

1

饶毅深夜举报裴钢

显然,饶毅对科技部的调查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在邮件中,他正式公开举报一篇由裴钢担任通讯记者(即主要负责人)的论文。

涉嫌造假论文如下: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96/14/7922.full.pdf

根据百度百科,裴钢本人的简介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论文一作 Kun Ling 目前担任 Mayo Clinic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副教授。

根据饶毅在“饶议科学”公众号上所展示的邮件内容,他提出,该论文的图3、图4和图5研究证明, CXCR4 和 CCR5 这 2 个GPCR (G蛋白偶联受体)只要五重跨膜就能发挥功能。

图注:在论文摘要中,裴钢等人指出 CXCR4 和 CCR5 只需五重跨膜就能发挥作用。

但在论文发表时间(1999年)至今,全世界的科学家一直公认 GPCR 是七种跨膜蛋白。

也就是说,即使裴钢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该论文后,全世界的教科书还是认为所有 GCPR 都是七重跨膜才能发挥作用。

饶毅指出,在该论文发表 21 年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了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包括裴钢本人的实验室。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人证明 CXCR4 和 CCR5 只要五重跨膜就能起作用。

按道理说,裴钢等人如此重要的研究突破,如果是正确的,全世界的科学家不可能在 21 年里也没能复现证明。那么,原因可能只有一个:研究结果造假。

此外,饶毅还提到,“在 2020 年 12 月 4 日上午上海徐汇区的一个法庭上,裴钢承认,他实验室还有第二篇文章,证明 CXCR4 和 CCR5 两个 GPCRs 可以只要三重跨膜、一次跨膜就能够起功能。”

饶毅认为,这是“生物学界的天方夜谭”,而裴钢本人也怀疑自己的实验室有人造假,因此“不敢发表所谓第二篇论文”。

最后,饶毅提议: 邀请第三方对这篇发表于1999年的论文进行重复实验。

如果能够验证,可以还裴钢实验室一个清白,饶毅公开道歉;如果不能,裴钢应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撤销论文。

2

回顾饶毅举报史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的饶毅教授便已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以及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涉嫌学术造假。

当时,一封举报信轰动学术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一年多,饶毅仍坚持举报,显然不会轻易放弃。

而截至目前,裴钢等均未对饶毅的举报作出回应。后事如何,期待更多消息。

https://mp.weixin.qq.com/s/tfK1GQL3y9XRUEol9z6ShA

https://mp.weixin.qq.com/s/Einyoi1OZffHukoZdLyg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