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medicalxpress)

王雷编译

近日,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揭示: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完全消失,经过长时间的扩散流行,终将会演变成症状轻微的普通感冒。该模型由埃默里大学的鲁斯托姆·安蒂亚(Rustom Antia)等研究人员建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01

新冠病毒感染VS普通感冒

COVID-19疫情肆虐,一场普通感冒都令人紧张不已。新冠病毒感染和普通感冒存在一些相似的症状,普通感冒只出现发热、乏力、流鼻涕等轻度症状;而新冠病毒感染,除了发热,还有炎症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症状。

与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的两种冠状病毒(SARS-CoV-1、MERS-CoV)相比,新冠病毒引起的致死率相对较低,但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染途径特殊等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WHO) 称,新冠应该成为全人类的一次“警钟”, 我们 需 要从这场疫情中吸取教训,为下 一个“全球威胁”做好准备。

人类历史上经 历过多次大流行病,给 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致命的流行病之一,该流感病毒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造成 2000~5000万人死亡,死亡率为1%~3%。

1918年法国一家美军营地医院的流感病房(图源:Shutterstock)

如果你在儿童时期感染过引起普通感冒的流感病毒,就会对该流感病毒产生部分免疫力。也就是说,成年后,如果再次感染该流感病毒,症状会很轻微,并且流感病毒可以更快被清除。

目前还没有新冠病毒的免疫学相关数据,研究人员不知道人体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疫苗或自然感染)将持续多长时间,多大程度的疫苗接种量可以遏制COVID-19疫情传播也是未知的。因此,研究人员基于此前流行的几种冠状病毒(HCoV)免疫学的相关数据,来预测COVID-19的发展趋势。

02

模型预测COVID-19的发展

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已经在人类社会引发3次疫情:2003年的SARS、2019年的MERS以及2020年的COVID-19疫情。

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相比于致病性高的SARS-CoV-1、SARS-CoV-2、MERS-CoV等冠状病毒,HCoV只会引起人体发热、乏力、流鼻涕等轻度症状。对引起感冒的几种流行HCoV进行相关免疫学特征研究,能够对COVID-19发展方向的预测提供重要线索。

研究人员筛选出已在人群中流行或定期传播的4种HCoV,它们只引起普通感冒且症状轻微,人体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也是长久的。也就是说,人们一遍又一遍感染该类病毒,但很少会引起严重疾病。

为了建立该模型,研究人员收集了4种流行HCoV(HCoV-229E、HCoV-OC43等)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相关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研究人员认为,阻断几种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很快,但免疫力可以保持很久。

如果新冠病毒也符合这个特点,也许未来某一天,新冠病毒可以与人类稳定共处,且只引起类似于感冒的轻微症状。如果真是这样,新冠病毒的新感染病例将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而对人群整体的致病性可能就相当于普通感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病毒向流行病的转变取决于R0(基本传染数)和免疫减弱的速度

在该模型中,研究人员基于IgM(急性反应)和IgG(长期记忆),对儿童和成人的4种HCoV进行年龄特异性血清阳性反应分析,并收集详细的数据集。研究发现,首次感染4种流行HCoV都发生在生命早期(原发感染年龄在3.4~5.1岁)。成人(15岁以上)没有检测到IgM滴度,表明成人感染4种HCo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但不会消失

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预测扩展到致病性高的3种冠状病毒(SARS-CoV-1、SARS-CoV-2、MERS-C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流行状态下,冠状病毒的IFR(感染死亡率)主要取决于儿童感染的严重程度。其中,SARS-CoV-1和SARS-CoV-2在年轻人中具有较低的IFR,而MERS-CoV的IFR在过渡到地方性流行期间,并没有呈现出下降趋势。

如果这种模型预测成立,COVID-19疫情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自身,如果获得群体免疫力,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将会降低。 目前,疫苗是 更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旦疫苗被广泛使用,将加快COVID-19向普通流感阶段过渡。

(图源:Shutterstock)

当然,COVID-19疫苗大规模接种期间,仍需强化公共卫生措施,限制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在人群普遍拥有免疫力以后,可以调整或者中止疫苗接种方案。

参考文献:

https://www.livescience.com/coronavirus-common-cold-virus-future.html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1/01/11/science.abe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