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万清空”的本质是一场“效率运动”。

全文50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说到闲置物品的交易,真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的当铺其实就是起这个作用的,而日本的中古物品市场,美国人的flea market(跳蚤市场)也都各有其特色。

不过,如果说到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商业模式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最开始自发的在互联网上形成商业行为的,很可能是闲置经济领域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闲置经济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深入,随着三次历史迭代,这个领域出现了类似闲鱼这样的中国最大的闲置循环枢纽,从而甚至完全重塑了这个行业,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和社区文明。

互联网的价值,永远是让人们彼此更近而非更远。

互联网闲置经济的演进逻辑

01

互联网简直天然是为闲置经济诞生的,这不是笑话。

某种程度上,闲置经济的本质是两个C端需求的匹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需求耦合”。

但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两个C端独立的需求无法免费、快速地进行耦合,所以,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人们一般会选择集市或固定店铺的方式进行集中式的闲置物品交易,这种模式几乎伴随着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易开始,就同时出现了。

当人们今天叫做“论坛”的这种形态还被叫做BBS(电子公告牌)时,它最初是为了快速发布股市交易等信息而出现的。随即,最早的互联网冲浪者把这种信息集散地当成了网民聚会的场所,不久之后,人们发现在这个平台上发布闲置物品信息似乎相当有效,于是最早的互联网闲置经济的根苗就出现在了网络上。

很有趣的是,和现今几乎一样,最早的论坛上热门的交易品类就是电子产品……那个时代的个人计算机相当昂贵,所以一块CPU或者板卡被反复交易是常事,我们熟识的不少IT大佬都是用这个方法装起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成熟和进入中国,这种闲置物品的交易形态也随之而来,大家在论坛、BBS这样的地方自发形成了社区,进行小规模的交易,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就是闲置经济的主力,他们借助校园网这一有利的条件,把闲置物品的品类从早期的电子产品扩充到了书籍、生活用品等。

第二代的闲置经济时代也要追溯到至少20年前,一些中国创业者开始搭建平台并试图模仿一个叫eBay的美国网站。当时,eBay网站通过为个人对个人(C2C)提供电子交易平台而著称,上面大量的交易品都是个人使用过的物品,根据笔者爬梳的历史信息,eBay在2003年的交易额就达到了238亿美元,净收入22亿美元。

不过,对于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PC上网的普及率并不高,信用卡不发达且网络支付条件不成熟,没有可信赖的第三方物流等,导致对标eBay的企业并没有解决当时适合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问题,C2C变成了事实上的B2C才得以发展壮大。

但互联网和闲置经济并没有因此失联,因为一种更适合当时的闲置物品交易模型的形态——分类网站开始崛起,在赶集和58历时十年的大战中,各自都发展了板块相当丰富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此时的闲置经济网络平台只提供发布的功能,没有服务、没有保障、不参与交易也不抽成,这种状态注定无法解决大多数人的闲置物品交易需求,因为没有保障、没有服务的结果就是推高了试错率和交易成本,缺乏信任,也使闲置经济一度背上了恶名。

时间终于到了2014年,淘宝的闲置交易频道“闲鱼”以APP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改版成功,由于有淘宝母体丰富的平台基因和交易体系,中国人终于期盼来了一个有服务、有保障的闲置经济互联网平台。不过,如果按照当时的计算方式,闲置经济在中国的电商领域的渗透率仍然不算高,比之邻国日本每年近3万亿人民币的闲置商品流通总额,中国的闲置经济仍在大爆发的前夜。

2015年到今天则是闲置经济彻底爆发的又一个五年,由于有了平台机制、有了10亿移动互联网网民和16亿台可以接入互联网的终端,闲置经济终于来到了普惠时代。

这是一个专业化更加明确的时代,一方面,闲鱼这种“通用”性质的平台开始成为中国最大闲置循环枢纽;另一方面,一些低频高价、专业度非常高的细分品类,如车、房和奢侈品则进入了垂直平台阶段,2016年开始的二手车平台大战一年燃烧数十亿营销费用的现象,让人们看到了闲置经济中蕴涵的巨大潜力。

有了平台,闲置经济为何开始不一样

02

简单总结一下,闲置经济可以分为社区时代、分类信息网站时代和专业平台或者闲置循环枢纽时代,共三个阶段。

那么,为什么进入循环枢纽时代,闲置经济才开始放量发展?

这就要翻过去回溯闲置经济的特点和痛点,如果按照需求来排序的话,闲置物品交易者的前三个需求分别是:可靠、高效、卖出好价钱。

可靠是一切的前提条件,如果遇上了虚假交易,轻则上当重则破财;在可靠性有保证的前提下,大多数人的需求是尽快把东西卖出去,也即高效;而在信用和效率皆有保障的情况下,卖出较好的价格则成为了交易者的愿望。

梳理了这些需求以后,我们就不难看出闲鱼这样的闲置循环枢纽为什么能有效的促进交易效率。

首先,闲鱼脱胎于淘系电商的可靠平台、技术保障、支付体系,甚至ID都是多平台打通的,这套体系的存在,使得交易双方有了基本的信用保障。传统闲置交易市场,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市场监管者、人鱼混杂的特点,经常发生买家容易买到假货,经常发生被骗的现象,而闲鱼推出的“省心卖”、“无忧购”、“验货宝”等功能,通过平台的制度设计和信任背书,可以消除此类弊端。

以“无忧购”为例,其聚焦3C数码、奢侈品、潮鞋潮玩、美妆四大领域,平台提供“包真、包退、包邮”三包服务,由服务商提供回收、鉴定服务,同时平台承诺“假一赔三”,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而“验货宝”,通过先验货后交易的流程,即买家拍下,卖家顺丰发货到第三方实物鉴定中心,鉴定为正品,顺丰物流到买家,来解决高价值宝贝买卖家的信任问题。

其次,闲置经济是一个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则潜在匹配的成功概率越高。而闲置经济也遵从“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的原则。根据比达《2020年第1季度中国二手电商研究报告》显示,在排行前十的闲置交易市场APP中,闲鱼以8000多万的月活遥遥领先,是第二名的4倍,更远远多过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如此明显的虹吸效应,使得闲鱼拥有大量的流量和丰富的货源,而这进一步提升了匹配的耦合概率。

再次,由于有了足够丰富的同类对比,也就是大量闲置物品不是“孤品”,这就使得“比价”得以实现,越是交易量大的物品(比如iPhone手机)就越有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横向对比后的“公允”价格,这个价格未必是最高的,但一定是主流的,可以为交易者所乐意接受的。

而最后,还要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闲置物品循环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始占据年轻人的心智入口。

如果大家读过鲁迅的《风波》就不难知道,在前工业时代,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很低,所以使用者一定要榨干其价值,这就出现了一只瓷碗碎掉了都要请人“钜补”(即用铜钉固定碎片)的现象。而在今天,大工业生产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换代速度,产品的耐用性也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卖旧换新”不仅成为一种节约、环保、体验更丰富的经济行为,甚至成为一种次元文化。

举个例子,截至2020年4月,闲鱼活跃着1400多万泛二次元用户,约有7500名涵盖娃圈、潮玩模型、Lolita、cosplay、国风等各细分领域的二次元创作者,以及超400个相关“会玩社区”(也就是原来的“鱼塘”),每天有大量闲鱼用户因为相同的小众兴趣爱好相聚于此,并在圈层内外产生不少高质量互动,甚至从小众文化逐渐实现破圈。由此,闲鱼二次元在线卖家数和新发卖家数都实现大幅增长。

用一份商品的价格(甚至有溢价)通过闲鱼在次元文化圈与同好交换,体验多个产品的特点,这不仅仅是闲置经济的乐趣,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记忆和文化,闲鱼不仅盘活了闲置经济,也输出了一种正向、好玩的消费风气。

为什么闲鱼能做到最大?为什么百万清空最接地气?

03

如果说到闲置循环,如今闲置经济参与者都会认同,闲鱼发起的“百万清空”是最大的IP,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活动,是闲置物品的集体焕新。那么,“百万清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前面说了,在解决了信用问题后,闲置经济的敏感点是效率和效益,由于非标品的本质,闲置物品的交易效率和标品仍有差距,而“百万清空”的本质是一场“效率运动”,促进了供需双端的加速匹配,但这仅仅是其特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深入的研究“百万清空”,会发现其具备四个要素:

第一大要素:入口IP化,IP心智化。

现在,经典定位理论的“心智学说”已经广为人知,带来了轰轰烈烈的“电商造节”现象,而造节并不是凭空制造一个节日,它制造的是一个心智入口,分别与“打折、好货、难得一遇“等关键词挂钩。

而对于心智要素运用的无比娴熟的淘系平台来说,“百万清空”既是一个心智入口,也是一个公共话题的设立,年轻人用积极参与的方式参与公众话题的共建,分享获得感,形成了“入口即心智、心智即营销、营销有定位”的特色。

换句话说,“百万清空”利用阿里和闲鱼多年的品牌势能积累,带来闲置物品的集中焕新,成为了闲置供求双方必入的一局,也打造了一个“易进难出”的心智世界,这使得此后,同类的活动无论如何花样翻新,消费者都会下意识与“百万清空”对标。而由于其品牌势能远高于其它入口,占据了更牢固的心智地位,就会留给一个后来者难以逾越的心理门槛。心智比其他的闲置平台高一个层次。

且不说“百万清空”,就说去年双11当天,#双11后的凡尔赛人#登上微博热搜,原是有网友发现双11后,连时下最火的“凡尔赛人”也免不了涌入闲鱼卖闲置,来翻身为自己回一波血。该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不仅令闲鱼再次出圈,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闲鱼“在双11令大家钱包翻身、闲置翻身”的用户心智深入人心。

而“百万清空”的心智氛围更是参与感极强的、狂欢式的,数据显示,1月15-18日期间闲鱼百万用户踊跃参与清空闲置,创造了闲鱼两个月以来的活跃峰值,已经超过了许多标品“电商节”的水准,堪称盛事。

第二大要素,把实惠给到参与者。

这就要说到,第三代“闲置循环枢纽”模式为何对第二代“分类C2C”形成降维打击,就在于后者虽然也提出了服务概念,但一直相对泛化。

其实,由于闲置品的非标准化、交易信任成本高等客观现象,闲置经济需要的服务水准,其实高于标品交易,而“百万清空”不仅延续了闲鱼一贯的服务水准,闲鱼平台推出的另一项“省心卖”服务通过支付宝现金红包、回收加价等优惠利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准。

第三大要素,深层次满足用户诉求并固化。

如果仔细看“百万清空”的延伸内容,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闲置循环参与者的深层次需求都得到了极大满足,通过各种服务加持、伙伴助力,实现了“平台帮卖免沟通,48小时成交”、“上门回收立刻变现”、“拒绝砍价”、“不满可退”等,几乎覆盖了闲置客户的所有刚需。

而且这些优质服务并不是转瞬即逝,通过沉淀,它们构成了服务升级的一部分,固化成为了一套可持续日常化的闲置循环升级风暴。正是通过踏踏实实的提升服务,“百万清空”既是闲鱼的一次品牌焕新,也是更高水准的服务体系的发布,同时还是一场能收获实惠的盛宴。

由于一系列组合拳,“百万清空”活动在新增发布量贡献度和召回中低活跃度用户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四大要素,生态赋能,实质创新。

前面说到,某种程度上,年轻群体的“卖旧买新”不仅仅是一种倡导节约的循环经济,也是这一群体追求更丰富的购物体验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环境中,新品和闲置品之间天然割裂,而且闲置品领域利用信息割裂而压低价格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在“百万清空”中,借助阿里的生态能力和供应链能力,打通了闲置到新品的通路,把以前的“买-卖-买”三步变成了“去旧尝新”的一步,不仅降低了交易时间和成本,而且形成了新的闭环。

过去的一年中,有2亿人在闲鱼上交易,创造了2000亿的成交额。而在3000万在线卖家中,有60%以上是年轻人,每天有500万95后以打卡闲鱼为乐。

我们可以发现,闲鱼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高度契合,它不止是一个闲置平台,也是一个心智入口,更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大型社区平台,在这一点,闲鱼更是走在了所有闲置交易平台的前面,是大型兴趣分享社区的先驱者IP,这对于青年群体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这是闲鱼领先的文化保障,也是黏性所在。

而在此基础上的“百万清空”,在笔者看来,不仅仅是闲鱼的有力IP,也是一个闲鱼社区文化的集中释放,是一个有心智、社交、兴趣“三原色”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