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魔幻现实故事:不久前,因严苛工作时长而导致员工猝死的拼夕夕,股价在全网的谴责声中不降反涨。
如果市场开始默许996,那我们的职场,离地狱模式也不远了。
想一想,当996成为招聘标准、007作为升迁指标、公司把ICU病房和心理咨询室设为标配、社畜的每一次带薪拉屎都要掐着deadline、以及高科技下的实时监工,让摸鱼无处遁形……
这种让工作吞掉一切的未来,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很显然,它不是。
于是,有了还带着学生意气的@王太虚wray,站在风口浪尖上质疑资本,为社畜发声,挑战996的不公。
尽管网上的谴责声不绝于耳,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为了争抢一份996的工作而挤破头。
至于为什么只提到了年轻人?
或许是对这些初出茅庐的职场新秀来说,他们尚且年轻,还可以拿着精力充沛的身体去拼高薪。
但那些有着孩子、身背房贷、体力渐衰的中年人,他们早就没有了选择权。
一个失业的中年人,就像用完的干电池,嚼过的甘蔗渣。哪怕过往履历再辉煌,但只要卡在年龄这个分水岭,就很容易被资本抛弃。
尤其今年突发疫情,经济极其不景气,中年人的就业机会疯狂缩水,运气好的还能主动降薪降职,保住饭碗,运气差的赶上公司大裁员,只能拿着失业补贴,开始了职场碰壁之旅:
曾以为中年危机只要降低身段,就能找到凑合的工作。后来发现人到中年,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失业后想糊口都难。
很多时候中年人不是愿意996,而是不敢拒绝996。
2021年1月3日,一辆奥迪轿车在拐弯时撞到了外卖骑手,轿车车主全责。等交警赶到现场后,外卖小哥哭得声音都变了调“算了,当没发生过”,说完不顾脚上的伤,一瘸一拐地要离开去送单,“超时奖金就没了”。
在这个人人为五斗米折腰的时代,上有老上上有老,下有小下下有小的中年人,真的还拥有选择权吗?
毕竟,996总比失业要好过。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跟工作彻底分隔开来 ,相信每个互联网社畜都有着在家加班,变相007的经历……
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变得很模糊。《奇葩说》里有个有趣的辩题:“下班后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反方认为“老板想让员工回消息,就得先付费”
▲正方认为“回消息占据不了多少时间,而且跟老板计较下班时间很不理智”
但这个问题的源头,不应该是“下班后,老板为什么要给员工发消息”吗?
如果下班后,工作群安安静静,那么社畜也不用纠结要不要已读不回。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