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新昌,班竹古村

位于天姥山西麓,是古代天姥、天台和临海古驿道上的核心要地,沉淀了无数历史人文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斑竹村位于新昌县城东南15公里的会墅岭麓,夹在溪(斑竹溪)山(天姥山)之间,据《新昌县地名志》载,因村“多斑竹”故尔得名。

浙闽古干道,即天姥古驿道穿村而过。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班竹村又被称为“天姥门户”。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是徐霞客栖游科考地,是当代竺岳兵提出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内古遗迹众多,古驿道、司马悔桥等标志性古建筑保存较好,惆怅溪依村而过,沿溪粉墙黛瓦,山径通幽,一派田园风光,处处古朴儒雅,似乎飘荡着唐诗之韵。

踏春访古,走唐诗之路,在此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励志励人,催人奋进。古村斑竹往外延伸而出的一条古道,满见历史风韵。斑竹与古道,也一起成为一段历史,构成一片风景,连绵千年。

古道两侧,村民沿道而居,古村呈现一个东西很窄而南北很宽的格局,村子南北的宽度就是古道的长度,约一公里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公里多的北端,就是著名的司马悔桥。掩映在溪山之间,飘散古老气息,虽是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却是别样的清朗俊逸。据记载,唐初名道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无心仕宦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他与当时的名士交往甚密,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甚至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都是他的座上客。如此名士朝廷自然也十分看重,于是下诏相请,司马承祯遂欣然应请,行马至落马桥前却突然反悔,决意再不出山,于是将落马桥改为司马悔桥以为记,“窃谓此当为处士轻出者戒”。

司马悔桥的东端,还有司马悔庙,同为纪念司马道士而建。里面的后厅塑着司马的坐像,背后是写意的山水,在清癯的身后无边渲染。

章大宗祠,也是斑竹著名的古建,属清晚建筑,古建内无论是历史人物的取材,还是镶金镂空的雕刻,都展现了造作的精美和工艺的精湛。据史料记载,最早定居斑竹的是章氏,始祖章木,南宋初定居新昌,后裔分泽岭、梅湖、醴泉三派,醴泉派分支上虞、后又迁居鄞县,清咸丰年间,章氏族人章鋆中状元,曾来新昌祭祖,其子孙遵嘱而来斑竹重建祠堂,这就是章大宗祠。

除了章氏宗祠,斑竹已无象样的台门。这里的古建多为砖石墙面和黄泥墙面的老房,有点像台门,但又不是真正的台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斑竹历史上更与中国文化上的那些著名诗词大家紧密相连。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开始,村内古道也称谢公道,后期人们在谢公道的基础上加以修建有了如今的斑竹古道。这古道的时光里,散落着动人的诗篇,有壮游的杜甫,宦游的李绅,隐游的严维,仙游的李白……据说,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200多名诗人墨客,几乎全部走过斑竹古道,走至天台。

斑竹古村落还有着深刻的霞客踪迹与记忆。与据《徐霞客游记》载,明·崇祯五年(1632)四月十八日,大旅行家徐霞客午后从天台万年寺经牛牯岭,下会墅岭夜宿斑竹驿铺。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了近200字的记载。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