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杨海燕的支教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回想半年来,在绵延起伏的高黎贡山脚下,波涛汹涌的怒江边,她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支教生活中的一幕幕如同电影一样清晰,铭刻在她的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丽的怒江大峡谷▲

2020年 9月20日,下关四中正阳校区教师杨海燕接到前往怒江州对口帮扶支教的通知,她将到贡山一中支教。从大理市到贡山县有480多公里,汽车绕山绕水穿行在崎岖的大峡谷,需要12个小时。

9月22日,杨海燕到达贡山一中,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

刚到贡山一中的杨海燕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支持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光荣而神圣。杨海燕下定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全身心投入支教工作,把工作干好。

贡山一中创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70.49亩,是贡山县唯一的完全中学。学校有2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837名。根据学校安排,杨海燕承担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每周18节课,6个早自习,2个晚自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海燕 :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才会更加积极上进。”

在贡山一中的每一节课,杨海燕都会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在全班面前大声赞美学生,把微笑送给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自信大方,让学生积极上进,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光芒,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地去学习,积极进取。同时,将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让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课后的交流更加贴近,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和‘学’之间的配合。”杨海燕说,和孩子们做朋友是她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

“杨老师温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让我们感觉无比亲切。”“杨老师和蔼可亲、温柔大方。”每次批改作文时,看到文中学生给自己的赞美,杨海燕心中都会升起绵绵温暖。

比起杨老师,同学们更爱称杨海燕为“燕姐”。课后的校园,学生们总是热情洋溢地喊着燕姐跟她打招呼。“我用心和孩子们交流,收获了孩子们的真诚。我现在也很享受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杨海燕说。

杨海燕 :

“摒弃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好的习惯更能帮助每一个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前行!”

贡山一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和藏族,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一个班36名学生中,有7名学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杨海燕重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包括书写习惯、听课习惯、阅读习惯等。教学生们使用圈点勾画、做旁批和默读、浏览等学习方法。细化作业批改,用一对一、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马上改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校园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组织多项活动强化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周的阅读课上,杨海燕带领全体学生共读一本名著,然后再交流分享,积极鼓励学生热爱阅读。通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阅读的一本好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制作以阅读名著为主题的手抄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日常教学中,强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结合教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教育学生知礼有礼,做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领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习得文化。

除了在教学上帮助孩子们,杨海燕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努力追梦,将来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自由飞翔。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去帮助到更多的人,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

支教期间,杨海燕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贡山一中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上示范课、集体评课、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和贡山一中的老师深入交流研讨,介绍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的创新思维,奉献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科学探讨、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一学期匆匆而过,杨海燕的支教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学生的喜爱,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称赞,支教工作圆满结束。

“对于我而言,支教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贡山一中的老师而言,这段时间是宝贵的。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经验和方法分享给贡山一中的老师,让他们继续帮助贡山一中每一个孩子实现梦想。”这一段支教生活是杨海燕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坚实足印,也成为了她生命中最美的教育记忆。(图/文:下关四中正阳校区教师 杨海燕)

编辑:李雪 向红玉

值周:张 辉

主编:李 胜

总编:罗宗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支教时短,师生情长!高黎贡山脚下,她传递梦想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