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来源|知产行业观察 作者|橙子

有机会崛起,没机会反超。

商标揭示业务动向

拼多多新增,“拼多多支付”商标申请,2019年申请了“多多支付”商标,2020年1月,拼多多正式收购付费通,后者是上海市政府部分牵头成立的在线支付服务机构,持有支付牌照。这一步,拼多多赶在了抖音和快手前面。

抖音、快手也已完成相关商标注册,抖音申请在36类金融物管等多类申请了“doupay”、“抖支付”等商标;快手则申请了“老铁支付”商标。两家公司分别收购了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和易联支付取得支付牌照。

「知产行业观察」搜索“支付”相关已注册商标,共有 2, 631个,申请主体不乏公众熟悉的互联网巨头,美团、小米科技、京东、滴滴等均在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10%,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为38.9%。虽然撼动两大巨头还为时尚早,但新入局者们的厮杀已悄然开始。那么,支付服务被巨头们争先布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支付服务背后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底层逻辑:价值转移

传统金融业务为“存、贷、汇”,支付服务对应“汇”,即汇款等结算业务,其核心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依赖两大要素——

账户,这是价值的载体,通俗说,是大众眼中的存钱账户,包括银行账户和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

系统:系统是价值转移的通道,清算系统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支付系统为各类支付手段和介质,如手机扫码,pos机刷卡等提供支付服务。

基于账户和转移的基础产品逻辑,派生出传统的收单、交易业务(消费者在商店刷卡,银行打款给商户并扣除一定手续费),新兴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并衍生出财富管理、网络融资、账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增值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无论是当下银行还在做的传统支付服务,还是2019年交易额已突破8万亿的线下扫码支付,以及支付宝、微信快捷支付,或者京东、美团等提供的支付服务,其本质都是提供价值转移服务。

该服务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核心有两点:支付规模和费率。在费率受到行业监管的统一约束下,支付规模是主要的变量因素。

如今消费者面临的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尤其是直播带货的市场红利刺激下,抖音、快手等平台积极布局自己平台旗下的支付服务业不难理解:流量是自己的,用户是自己的,用户消费的时候用的支付通道也是自己的。这么好的生态闭环,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又能在自有场景中切割部分用户心智,为自身后续业务发展打开局面。

有机会崛起,没机会反超

2013 年以来,依托流量红利的爆发和巨头高投入的竞争,移动支付高速发展,取代互联网支付成为非银支付业务的主体形式。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非银支付机构移动支付金额从2012 年的0.18 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54.53 万亿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24%。

根据易观口径数据,自2016 年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集中度不断提升。在此趋势的驱动下,支付宝和微信成为抖音、快手、京东等后入局者难以逾越的大山。截至2020年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高达90%,两者合计占据了50万亿左右的市场交易量。剩下的不到10%市场份额还有其他上百家中小支付机构争抢。

以切入直播带货较早的快手为例,其2020年前9个月的GMV已达2041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加上直播打赏的千亿交易,总计也不超5000亿,这个交易额相对支付宝如九牛一毛,支付宝的交易额是10万亿级。

“支付业务的内涵更多在于用户黏性、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闭环和数据沉淀,只要存在可能性,互联网平台都会尝试自建生态闭环。

2020 年支付牌照的买卖频繁,具有独立场景和生态流量的互联网平台纷纷注册自有支付品牌。如字节跳动的doupay、快手的老铁支付、携程的携程宝、拼多多的多多钱包、B 站的bilibilipay。

但支付行业经过十年的充分竞争,支付宝、微信作为一线巨头,已将用户、商户和服务全部纳入及的生态系统,这样才形成了闭环模式。相对与抖音、快手等,支付宝和微信的领先优势不仅在于线上,更重要的是线下的商户基础。”某支付行业业内人士和我们聊了一下他的观点。

由此看来,在当前移动流量红利将尽时,巨头的高支付渗透率,依赖其庞大的用户优势、数千万商户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后来者想要反超难度极大。

可为什么要反超呢?

或许,抖音、快手等并无意反超,抖音内需要用到支付的环节包括主播打赏、付费直播、带货下单等,把自己的抖音支付上线,避免用户支付选择仅有支付宝、微信的尴尬,优化用户体验,守住自己的流量池,慢慢培养用户习惯,拿一部分是一部分。

毕竟,内容才是短视频的核心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