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传出了关于马云的一则新闻:蚂蚁金融股份(688688)发表公告:马云将其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阿里巴巴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无偿划转给浙江省财政厅以充实社保基金

这是一个谣言,已经得到了阿里巴巴的辟谣,笔者今天一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觉告诉我是假消息,为什么会是假消息?本文来分析一下,以后可以少上当,其次是还有不少人竟然相信这样一则谣言,这个事情也是要深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如何分辨这是一个谣言?

第一、如果马云要将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转让,这是属于股权变更的重大事件,应该发布消息的是上市公司阿里巴巴,怎么可能是由蚂蚁来发布消息?蚂蚁已经暂缓上市,目前并非是上市公司,没有披露信息的义务。

第二、马云经过多次减持之后,目前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早就不到5%了,何况是10%?截至2020年7月,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才4.8%,哪里来的10%?莫不是还要别的股东给马云先转让5.2%筹齐10%先?

第三、蚂蚁集团脱胎于支付宝,它的名字要么是蚂蚁金服要么是蚂蚁集团,但是从来没有说过是蚂蚁金融。

所以,这则谣言是漏洞百出,作为非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对这则谣言中包括的漏洞看不出来也很正常,而且有不少人心里觉得是有阴谋论的,所以,他们更愿意相信马云只有这么做才能“安全”,这真的是阴谋论的想法。下面我们再来破解一下这个阴谋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为什么会有人相信马云无偿转让股份这种阴谋论?

蚂蚁集团在2020年11月份本来是要在A股和港股两地同时上市的,但是因为马云在2020年内10月24日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的一番演讲而搁浅,之后,蚂蚁集团的管理层马云和井栋贤等被约谈,而阿里巴巴也被市场监管总局先是以反垄断罚款50万元,后又因为“二选一”等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阿里巴巴的股价跌去了三分之一,市值跌去近2600亿美元。

而在这期间,马云没有露过面,直到昨天(2020年1月20日),马云以和乡村教师视频连接的方式露面了,昨天,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阿里巴巴港股盘中大涨10%,收盘价格上涨了8.5%,晚上美股也上涨了5.5%,这都和马云的露面有关。

有些人认为马云的露面是因为付出了某种代价,所以才得以“安全落地”,有阴谋论的人心里就在想了,到底马云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而今天有媒体传出马云要转让阿里巴巴集团10%的股份给浙江财政厅以充实社保,这个假消息也许就会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3、马云其实很安全

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这种低级别的阴谋论?相信这种谣言?说到底是不自信,我们国家是有两个毫不动摇的,2018年某财经大V说民营经济完成了历史任务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一时让人风声鹤唳,最后不得不让国家出面辟谣。

我们有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了国家宪法的,而且在宪法中也明确写入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产权不受侵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所以,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公司的股权是属于个人私有财产,是和所有公民一样受到法律保护的,马云是很安全的。

4、对蚂蚁和阿里的处罚是对事不对人

至于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之前受到的惩罚,这是对事不对人,是因为这两家企业触犯了法律法规,所以才需要整改,我们国家还在发展当中,有新的经济形式在诞生,法律法规有滞后的表现,比如蚂蚁集团的贷款业务,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所以具体的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划分,如果按照传统的小贷业务,那么必然会受到严格的监管,那么科技金融创新会受到影响,而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表现形式越来越清楚,所以才有了针对经营网络贷款平台的法律法规出来。

而这个《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在2020年11月份推出的,蚂蚁集团的贷款业务正好是属于其中的,那么蚂蚁集团必然是要按照这个管理办法进行整改,蚂蚁集团干了网贷和银行的业务,但是并没有受到相应的严格监管,杠杆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是有 巨大风险的,蚂蚁集团的贷款余额高达2.1万亿,个人消费贷款就高达1.7万亿人民币,而蚂蚁集团所以公司的注册资本也才400亿,这其中的杠杆倍数实在是太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蚂蚁集团的业务进行整改,进行监管难度不应该吗?这既是保护蚂蚁集团,更是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不要觉得这种金融风险和我们没有关系。蚂蚁的贷款业务用了数十倍的杠杆,而这些钱是银行的,银行的钱是我们储户的,储户就是我们自己,这些钱要是损失了,最终损失的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阿里巴巴违反了反垄断法,这也是事实,互联网依靠的是流量,而现在用户上限已经在那里了,能上网的基本都上网了,互联网平台要想持续做大业绩,要么是在存量中做大蛋糕,也就是要用各种名义提高收费,包括商家和消费者,所以就有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补贴做社区团购等等,这种方式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收费,增大自己的业绩,你们如果觉得现在做淘宝越来越难赚钱、如果你觉得外卖越来越贵、如果你觉得互联网打车也越来越贵,那么逻辑就在这里。因为平台要提高收费才能做大自己的业绩,而用户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放缓了,已经到顶了,拼多多的996也是如此逻辑,如果不加约束,那么最后就是内卷,这些企业是赚了很多钱,但是用户呢?商家呢?

这些互联网企业还有一条路可以做大业绩,那就是投入研发,去做高科技,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经济效率,最终做大业绩,但是这条路比较难,周期也长,国家现在用反垄断法来惩治这些违法的企业,就是要告诉他们应该走哪条路,不能这么割韭菜,而是要做大蛋糕,这样才是双赢。如果平台的交易额每年的增速是10%,而平台的营收却能够保持30%的增长,那么钱是从哪里来的?各位可思考一下。其实平台做到最后就相当于是建立了一个王国,然后平台抽成(收税),如果抽成的增速远远高于平台交易额的增速,那么这只是财富转移而已。

马云在明知自己的贷款业务杠杆数十倍,拥有巨大金融风险的时候,却没有想过增加注册资本金来降低杠杆,而是想着让监管层给自己放行、松绑!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不该约谈吗?

马云,包括所有企业家都是一样的,合法合规的经营就不用担心什么,如果只想赚快钱、搞内卷,那么就要及时转变思想。做大蛋糕才是王道、才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