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重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山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3天,占比达到91.2%,首次达到国家标准。

这份成绩背后,与以环保税为代表的“绿色税制”分不开。记者从重庆市税务局获悉,在企业绿色低碳改造中,“绿色税制”发挥着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的作用,让企业从被动减排转变为主动环保。

例如,“煤改气”作为低碳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得到大范围的推广。绿色税制的政策设计,就一方面提高了“煤改气”企业的经营收益,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成本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峡云海药业工作人员向税务人员讲解“煤改气”的承压蒸汽锅炉

重庆三峡云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云阳县绿色发展的代表企业,该公司于2015年率先施行“煤改气”项目。

技术改造需要更新所有设备,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且燃气成本较高,企业资金压力颇大。“好在有税惠政策的支持,公司设备改造升级顺利完成。”公司主要负责人邹隆琼介绍,仅2020年,公司就减免各项税费800余万元,购买环保设备的100多万元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一次性税前扣除。实实在在减出来的真金白银给了企业更多绿色发展的信心,更坚定不移向零污染、低燃耗、高产出的目标迈进。

污染减少,环境变好,企业成本不升反降,经济效益也在提高。公司会计廖丹算了一笔账,相比燃煤锅炉长耗时、低效率,燃气的高效率、低人力和维护成本使得综合成本整体下降,利润反而提高了。2019年,公司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2020年达到2.15亿元,预计今年有望突破2.5亿元。

同样因为“煤改气”尝到甜头的还有永川区乔国皮革制品(重庆)有限公司。

“皮革制品生产污染较重,以前附近居民经常到政府反映企业排放的烟尘、硫化物废气等味道重,影响居民健康。为此,公司前后花了40余万元用于赔偿和居民拆迁。公司发展和居民健康潜藏着一定隐忧。”公司财务负责人谢晓明表示,在环保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下,公司陆续投入131万元将能耗由原煤升级改造为天然气。

“煤改气”帮助乔国皮革厂实现了烟尘污染物“零排放”,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低排放”。“技术改造升级,老百姓与企业实现了‘双赢’。空气清新,老百姓不再为此担忧,企业税负也降低了不少。”谢晓明介绍,技改前公司2019年一季度缴纳环保税95793.93元,技改后2020年一季度缴纳环保税703.44元,下降幅度达到99.26%。

在绿色税制的引导作用下,工业企业通过“煤改气”技术改造实现了增收减负,同时,“超低排放改造”也成为很多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选择。

蓝天白云下的珞璜电厂

作为全国首家烟气脱硫环保示范电厂,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五年来投入近12亿元进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是重庆市首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现役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较之前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5%,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0%,减少烟尘排放88%。

据悉,自完成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该公司累计售气70.85万吉焦,实现收入3584.9万元、利润1091.6万元,打破节能与增收的瓶颈,实现双向正向刺激。

“随着电厂废气排放量降低,减免的环保税为设备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2018年至2020年,公司总计减免环境保护税564.2万元,购买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设备抵减企业所得税136.6万元。”公司负责人黄金喜介绍。省下来的钱公司进一步投入到机器设备更新和核心工艺改造上,让公司绿色发展的脚步走得更稳。

工信部数据显示,5年来,我国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1-11月全市减免环保税1.4亿元,绿色税制让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有力。未来,重庆市税务部门将继续加强与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发挥税收导向与调节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经济建设方方面面,为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贡献税务力量。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