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学生期末考试语文76分,数学87分,总分163,全班第一名,你可能感到惊讶,但是这样的情况却客观存在。某乡村小学一年级5名学生,二年级7名学生,一名老师负责这两个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学生越少,成绩越好提高,为什么一名教师负责12名学生的教学,成绩却很难提高呢?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是振兴乡村教育的良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颓废的乡村教育

曾几何时,乡村学校也办得风生水起,但是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乡村学生离开出生地到城市上学,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国家提出“撤点并校”政策,即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据统计,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尤其是从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实施“撤点并校”政策,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诸如:学生离校远,需要在校食宿,大量少年儿童成为寄宿生,孩子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还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负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国家意识到“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后,逐渐叫停了该政策,于是在很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袖珍学校”,一个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的情况非常突出。

本来乡村学校生源就呈越来越少的势态,农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大多数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一些农村家庭条件好的家长又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造成大量“优秀生源”流失,现在留在农村上学的大多为“留守儿童”,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常年不和父母在一起,老年人不懂如何教育学生,就进入“学生学习成绩越差——优秀学生流失越严重”的死循环。乡村教育陷入了“颓废”的现实。

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能否振兴乡村教育?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实施了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通过“教育均衡县验收”,达到县域内城乡学校“硬件”的基本均衡。截至2019年5月份,全国累计通过验收认定的已有23个省的2767个县,占比95.32%。现在农村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等一应俱全,和县城学校从“硬件”上来比,差别不大。

第二步,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通过对县域内所有教师的合理搭配,以达到影响教育发展关键因素——“教师”这一“软件”资源的均衡。

2020年起,全国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能否振兴乡村教育?

如果能利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让县域内的优秀教师主动、自愿流动到乡村薄弱学校任教,对乡村教育的振兴绝对有积极作用。但是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让“优秀教师”去得了、留得住、扎下根,是考验政策制定者的一大难题。

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不是分土豆,这堆土豆小,那堆土豆大,把大土豆拿过来几个,就均衡了。在实施“县管校聘”改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写在最后

乡村教育的“颓废”是客观存在的,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好政策,但是如何实施这一政策,真正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却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