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知乎专栏 《榆次往事》作者:东街饼老板

榆次老城今址,始建于隋开皇九年,至明清时逐步定型,很多古老的街巷一直延续至2000年榆次老城开发改造前。

这一篇主要来写写榆次老城(及周边)与「家族」和「姓氏」有关的街巷名。

带有家族和姓氏的地名,各地都很常见,比如什么李家庄,王家营,什么佟家坟,陆家嘴,呼家楼之类,还有北京著名的方家胡同、史家胡同等等,诸如此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榆次县志中的榆次城关图

榆次这类地名也数不清,比如郭家堡、使赵、岂家庄、田家湾之类,村镇的名称,今天暂且不提,暂只聊聊榆次城的街巷中,和姓氏、家族有关的那些。

本篇将榆次老城大体分为,城内,南关,北关,大东关,小东关几个部分。

城内

  • 俞家街

俞家街原名为「俞家牌楼街」。由于俞姓人家早已消失多年,如今我们并不能知道有关于这个俞家的更多信息。

俞家街北通小北门,南至东大街,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原俞家街两侧拆除,且向南打通至思凤街,更名为「府兴路」,俞家街已不存。

  • 富户街

这里应当是榆次老城最有名的街巷之一。

「富户街」单从名称上看就知道这里住过大户人家,而据说,这里原本的名称并不是「富户」街,而是「户府」街。明代万历年间,官至「户部尚书」的褚鈇,他的宅第就位于这条街里。

褚鈇,原籍榆次东白(杨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

富户街上褚鈇宅院「宫保第」(来源于微博网友「空间古筑」,摄于2000年)

榆次城内望族——桑芸家族的多处宅院,也曾位于富户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库全书河南通志》中有关桑芸的记载
《四库全书河南通志》中有关桑芸的记载

据称桑芸的家族原籍在江苏南通,先祖名为桑苑,元代时来到山西太原为官,后元末战乱而留在榆次定居。桑家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

富户街在如今榆次方言中的读音为「富富街」。 根据今天榆次话来分析,今天的榆次人应该是不会将f与h声母相混淆的。「户府街」变为「富富街」的过程,或许恰能反映出,较早历史时期的榆次话,或许与今天的 祁县、平遥、交城、文水,及吕梁一带方言类似,有将「府」等字,读作「hu」的特征。 这 可能是晋语并州片早期的共同特征,如今只在汾州吕梁方言中有保留——太原的「缉虎营」,原本的名称也为「七府营」。 「户府」街,可能从一开始在榆次方言中,就读作「huhu」街,经历了后来的演变,最终变成了「fufu」街。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富户街一带被拆除,西北侧建起县衙广场和仿古花园,其余部分现多为空地。褚家、桑家等的宅院均被拆除。

榆次老城开发前的富户街晋通花店西侧(来源于微博网友「空间古筑」,摄于2000年)

任家巷

任家巷的得名,与早年生活在这里的任姓家族有关,任家在明代出过一位名人,名叫任义。

任义,明山西榆次人,字时中,号五云。天顺三年举人。官南阳府同知,上清(理)军(籍)便宜五事,著为兵部条例。以不附权贵归,讲学授徒,人称五云先生

又《山西通志》:

任义,字时中,榆次人。天顺己卯举人,授南阳府同知,有蠹政,数世弗清者,一时划之殆尽。上清军便宜五事,著兵部条例中。值汝邓饥,先度地为屋,发粟以赈民。至如归,全活以万计。以不附权贵归里,讲学授徒,从游及门者几百人。自号五云,人称为五云先生

任家巷在北大街西侧,北大街以西,这里曾有不少老宅院,西端有任家巷小学,南侧有榆次二中家属院。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原任家巷区域被拆除,现为老城北门停车场,任家巷已不存。

  • 寇家巷

榆次寇家巷的寇姓是个大家族,常有人说宋代名相寇准是榆次寇家巷人,还有榆次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便是寇准。

如今看来这说法多半是附会,不过寇家巷的寇姓历史上真的出过几个大人物:

寇天叙(1480—1533),明山西榆次人,字子惇,号涂水。正德三年进士。除南京大理评事,累迁应天府丞。武宗南巡驻南京,江彬等佞臣恃宠为虐,敲诈官府、人民钱财,天叙力抗之,民得不大困。嘉靖初擢刑部右侍郎,改兵部。

以及他的堂弟:

寇天舆,明山西榆次人,字子立。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督辽东饷,规定出纳条格。官至东昌知府,治绩为山东最,为忌者所中,罢归。

寇家原籍在徐沟,约于元末明初时迁来榆次城内,居住在寇家巷关庙巷一带,寇家巷中曾有寇家祠堂。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原寇家巷一带被拆除,现为西湖花苑小区,寇家巷连同寇家祠堂已不存。

  • 铁家巷

铁家巷其实并不是「姓铁」的人家,而是本为「铁匠巷」。更早的来历不知道了,大概是因为这里有过铁匠人家吧。

铁匠巷的位置在俞家街南口,路南侧稍偏西3米。铁匠巷很窄,大约只有2~3米,也很短,大约只有40米左右,北端连着衙门街(东大街),南端连着富户街。

据说在清代时这里居住了铁匠人家,因此而得名铁匠巷,后来被改为「铁家巷」。

印象里幼时的铁匠巷,东西两侧都是高墙大院。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铁匠巷北口被封,周边均被拆除。铁匠巷西侧建起城隍庙广场,铁匠巷东侧建起仿古的「游客接待中心」。今天老城景区的东入口处牌楼南侧,即为原铁匠巷。

南关

  • 张家巷

张家巷位于南关东部,关于张家巷和这里的张家,我没能找到更多的资料,只知张家是明朝至清朝时的文武之家。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张家巷一带被拆除,现为清虚阁广场。

  • 路家巷

路家巷也是南关的一条巷,位于清虚阁北侧路东。路家在清朝中前期时,是一个商业大家族,只是不知如今的榆次是否还有路家巷的路姓后人。

路家巷曾有晋商佘氏的宅院,佘家原籍榆次张庆南营村,先辈早年曾受聘于榆次巨商大张义宋家,后来生意做到了汉口和天津、太原等地。

路家巷曾是一条繁华的街巷,曾有多家商号,还曾有酿醋厂、火神庙、关帝庙等。

1929年,河南许昌人陈禹祥在榆次南关路家巷开设「华北纸烟公司」,次年迁往太原,更名为「华北烟草公司」,不久,华北烟草公司与太原「德记烟草公司」合并,这便是后来「太原卷烟厂」的前身。

1956年,榆次农肥厂在南关路家巷建成,后改为「榆次化纤厂」,当时是山西省唯一生产腈纶纤维的企业,后该厂逐渐衰落破产,原址建起仿古的大乘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家巷的老宅院门「养天真」(来源于微博网友「空间古筑」,摄于2000年)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路家巷一带被拆除,今为清虚阁广场及新建起的仿古寺庙「大乘寺」。

  • 曹家巷

曹家巷是小东门内的一条街巷,位于清虚阁的南侧,东西向。

曹家巷现存的老院落之一,榆次商标印刷厂

沙家巷

沙家巷本与沙姓无关,本名为「沙港街」。

「港」字,原本并非「港口」之意,而是指「江河的支流、小水沟」等。港字在榆次方言读若「讲」,与「家」字同音不同调,因此沙港街最终被改为了「沙家巷」。

沙家巷西段北侧原有南关小学。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沙家巷,阁西街,阁后街一带,被部分拆除,有部分院落目前留存了下来,这里以及曹家巷,可能是目前榆次老城区域仅有一点旧房子了。不过显然,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定会被进一步拆除。

北关

与南关不同,南关算是城内,而北关,虽作为榆次城的一关,早已存在,但其真正的成村年代,却晚至大约民国时期。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北关一带多是荒地与坟地。

所以,北关没有「X家巷」,只有「X家坟」。

如:桑家坟、寇家坟、马家坟(今榆次一中处)、阎家坟(今139专用线与锦纶路之间)、张家坟(现部队营房西),许家坟、刘家坟(中都路东)等。

民国以来,大量河北河南等地灾民来北关定居,北关地区一时间遍布民居。

再之后,经过了几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如今的北关,早已看不出原有的各处「坟」的痕迹了。

如今,恐怕大多数榆次人对北关的这些「坟」,都是不大了解的吧。

大东关

大东关和小东关,一北一南,位于榆次老城东侧的大东门与小东门外。

大东关曾有郝、王、杜、张等姓氏的古老家族在此定居。

其中郝姓有河北、郝都、中郝等三支不同来源。

王姓据称由太原晋祠迁来。

2000年后,榆次老城开发,大东关原村庄逐步拆除和改造,现已基本融入城市。

小东关

小东关的古老家族,主要有赵、白、李、郑、郝等姓氏,因此便有以这几个姓氏命名的,赵家巷、白家巷、李家巷(李家圪洞)、郑家巷、郝家巷等。

赵、白、李三姓,至迟在明朝初年时,就已定居在小东关,其中:

李家,先祖为明嘉靖年间曾任顺天府尹的李敏。李家巷,又称李家圪洞。

赵家,为清代至近代榆次著名的官商家族,清中后期至今,商界名人仍层出不穷。赵家现存道光年间「赵培基」宅院一处(已被部分拆毁)。

白家,清代时曾有一个名叫「白海马」的,以制作豆腐脑而闻名,即为「榆次三宝——元宵灌肠豆腐脑」中的「豆腐脑」。

郑家,据称约于明代中后期,由榆次北赵迁来。几十年前,郑家巷北口槐树以西,直通向南关城东墙外的东西向道路,被命名为「郑西巷」(即后来被称为「小东关北大巷」的西段)。

郝家,也曾是小东关的大家族,不过如今村中郝姓人口已不多。

2013年起,小东关「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如今这五条巷子,早已随村庄一起拆除完毕。小东关村原址,将由某本地开发商建起一处商品房小区。

这篇里提到的榆次老街巷,今天基本已全部消失。现在的各种地图,以及地图类app中,早已搜不到这些地名,它们仅存于我们的记忆里了。

几十年以后,还会有人想得起这些街巷的样子吗?还有,当年这些老家族老住户的后代,你们现在都在哪里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