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省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事业全面稳步发展

提升“民生温度” 增加“幸福厚度”

■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海口新海港片区的新海学校(迁建)项目2020年9月投入使用。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1月20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主题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短板补长”,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省民生事业发展“成绩单”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过去5年,我省将“真金白银”投向民生领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就业、教育、医疗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稳步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高民生支出 保障扩面提质

“‘十三五’期间,我省民生支出总额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比‘十二五’时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全国2019年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是67.0%,我省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左右,位居全国前列。”省财政厅副厅长杨传喜介绍。

七成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新期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省举全省财力、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各部门做好防控经费保障工作,省财政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43.78亿元(含中央补助资金8.5亿元),确保了全省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有效减缓了疫情对就业和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守住了“六保”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省民生领域“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我省坚持就业优先,稳住全省就业‘基本盘’,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群体就业进一步稳定;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就业环境更加公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璟在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2.93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就业45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低于4%的控制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据介绍,我省坚持民生为本,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方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22.18%、15.57%、17.65%、29.28%。另一方面,我省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按年度自然调整。

作为民生之源,收入支配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海南“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海南城镇、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长目标分别为7.0%和8.0%。到2020年底,这一目标实现情况如何?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多少?

“增收目标如期实现。”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总队长何永东在发布会上给出答案,“十三五”期间,海南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43降至2020年的2.28,缩小0.15。他介绍,2020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4元,比2015年增加8925元,累计增长47.0%,年均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4%。

加大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着力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我省民生事业不断发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教育、医疗,是百姓民生“话题清单”上最重要的内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十三五”期间,我省各市县相继开展市县级“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共引进1.8万名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截至目前,全省已引进或正在洽谈的合作办学项目共计104个,其中北师大附中等51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已经落地开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省各市县(区),提供了13万个优质学位。

从1.0版本的“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到2.0版本的“校长+骨干”学校管理团队引进工程,再到3.0版本的“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过去5年,我省不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通过引进‘好校长、好教师’‘好团队’‘好学校’的‘三好工程’迭代升级,我们走出一条‘高位嫁接’优师名校、开放发展的教育发展路径,有力促进了我省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燕仪在发布会上说道。

据介绍,“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示范性项目引进的校长教师到贫困地区、民族市县、乡镇以下学校任职任教达到75.33%。所引进的优质学校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当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万宁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市县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大量回流。

看病就医问题,也是关切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5年的25.25%下降为2019年的20.42%。”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杨金瑞指出,过去5年,我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就医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聚焦“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我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三五”时期,我省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比2015年提高8.64%。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30万以上人口的县均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一批高品质医院建成,一批新建项目投入使用和试运行,一大批重点项目正顺利推进;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12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人民福祉

一串串数据背后,是持续提升的“民生温度”;一项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为老百姓生活不断增加“幸福厚度”。

展望“十四五”,杨传喜表示,省财政将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包括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健康海南建设,强化救助兜底保障,积极促进就业创业,促进文体事业发展等,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建保提出,在今后的5年,一是要稳定和巩固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果,争取数字指标不下滑;二是要注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事业尽可能均衡协调发展;三是要从人大工作角度,通过立法和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为我省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及其国际化程度提升服务,为出国留学、出国就医的人员一定比例回流国内,转流海南作贡献。

有期待,有憧憬,更有长远规划。杨金瑞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八一二三九”任务:突出1个关键指标,即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1岁;围绕2个核心网络,即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安全网和医疗健康服务网;狠抓3项体系,即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开展9个工程,即公共卫生防护网工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工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大疾病防治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智慧健康海南工程、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卫生健康人才发展工程。

如何促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下沉、以高质量就业实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问题,同样引人思考。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表示,“十四五”期间,省就业局将重点补齐短板、做实基础,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脱贫之后的农村劳动力更好更稳定的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社会化和多元化等方面,创新就业服务手段,推动公共服务项目基层延伸,促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海南日报海口1月20日讯)

“十三五”期间

我省民生支出总额6381.9亿元

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

比“十二五”时期提高3.6个百分点

我省民生支出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比

从2015年的2.43

降至2020年的2.28

缩小0.15

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2.93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就业45万人的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低于4%的控制线

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人数占比自2018年起稳定在50%以上

城镇就业占比稳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合理

重点群体就业进一步稳定

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

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逐年增多,2020年达到145.8万人

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6.6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7万人

认定就业扶贫车间(基地)274个

开发扶贫公益专岗33530个

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

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数量

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2.29万人和1.5万人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22.18%、15.57%、17.65%、29.28%

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

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

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比2015年提高8.64%

全省各市县相继开展市县级“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

共引进1.8万名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

截至目前

其中

51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已经落地开学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省各市县(区)

提供了13万个优质学位

文字整理/周晓梦 制图/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