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在线教育严重受到资本裹挟,一些企业穷尽方法获客,让在线教育越来越演化成烧钱运动。与之伴随的是监管困难,亟待建立健全在线教育的监督监管机制。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剑指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下文有删减)

文中介绍,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用户规模从2016年1.04亿增长到2020年4.23亿。而疫情又给在线教育按下快进键,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218亿预计扩大到2020年的5000亿元。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热钱正在涌入在线教育行业。2020年,作业帮对外披露2轮融资总额达23.5亿美元;猿辅导对外披露3笔融资,总额超35亿美元。据统计,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行业此前十年融资总和。有数据显示,2020年前9个月,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网校三家在广告和销售方面的投放总额约达55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以上。

当前校外线上培训机构普遍通过融资进行资本运营,但过于逐利,一些线上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客源,不把钱用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刀刃上,而在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做广告,营造所有孩子都需要参加培训的氛围,加重家长的焦虑。还有一些线上培训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恶意降低收费以赔钱的模式运营,挤垮中小机构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一旦融资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迅速倒闭,造成群众预收费无法退回,比如近期非正常停业的‘学霸君’‘优胜教育’等,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指出,资本大规模介入在线教育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大规模预收学费造成家庭财产安全隐患;二是部分在线教育产品和平台充斥大量广告,还有的存在诱导消费、游戏等内容入口或链接;三是不断融资烧钱、低价获客的经营策略,使在线课程的师资水准、教学质量和学习服务难以得到保证;四是部分“抢跑学习”“超前教育”内容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五是部分在线教育产品存在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是资本助推下,在线教育行业急剧壮大,另一方面,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现实问题。

校外线上培训内容核查困难,是在线教育监管的难题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培训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自编材料,许多英语培训机构使用境外教材,虽然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对培训内容的备案审核,但容易出现讲的内容与备案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如果学生家长不举报,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一对一的课程监管难度更大,尤其是部分英语类线上机构,外籍教师身处国外,目前还没有对在线国际用工监管的政策,教育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并加强对线上培训互联网企业的监管。

培训预收费监管困难,是监管的又一难题。尽管国家明确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但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机构仍通过打折、返现等方式,诱导家长超期交费。如果群众不举报,教育部门很难及时发现培训机构的违规收费问题。“培训机构作为市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对其资金使用进行监管,无法对其经营状况作出有效判断,待机构‘跑路’或停业后,相关部门再介入为时已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说。

对此,方树生认为,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在线教育行业熟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行业尤其是企业负责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教育素养,使其更好遵循教育规律;加强行业监管,在顶层设计、过程监管、执法力量、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给予更多引导、督促企业更好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建立健全在线教育的监督监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指出,在线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涉及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围绕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须是合法合规的。其次要确保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教育实践的检验。教育技术产品和服务需执行严格的标准,并建立校园准入制度,避免某些应用和课程对青少年产生误导,消除其负面影响。三是应用场景的规范,要对在线教育应用进行备案,否则网络空间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伤害。最后还要注意在线教育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这对保护师生权益,保障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