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书院之一,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在岳麓书院的门联上,有这样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大约是说,楚国的确是汇聚人才的地方,岳麓书院更是群英荟萃之所。

门联中提到的楚国,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在这方土地上不光涌现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文人骚客,同时也养育出来了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确实配的上“惟楚有才”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不论古代时湖南就是人杰地灵之处,就算是现代,从这里也走出去了147位两院院士,位居全国前列。因此,在湖南家庭中,一直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即使是在并不算富庶的小山村中,也会将对下一代的教育放在首位。

在湖南有这样一座村子,村里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几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不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堪称是全国最强的“学霸村”。

一、湘江河畔的风水宝地

“学霸村”坐落在在湘江河畔,名为秧田村。从外表上看起来,这座村子普普通通,整个村庄里种满了绿色的蔬菜,田地里排列着整齐有序的大棚,与一般的村子没什么两样。

正是这样一座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村庄,却因盛产学霸而闻名中国。在这个村庄中,全村人数不足5000人,竟然走出了800余名大学生,其中包括26名博士,170余名硕士,本科生更是高达659名,甚至一家满门博士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座小山村的地理位置绝佳,能够算得上是风水宝地了。在当地,村民们私下里都以“龙脉”自居,这是因为秧田村整个村庄的形状就宛如一条盘踞休憩的巨龙,且此处地形为低山丘陵,大小村庄排列错落有致,不正如龙的脊背嘛。

同时,在山村的西方,有一座状若笔架的山峰,顺势而上。有懂风水的村民解释,这座山峰正好位于山村的“文昌位”,山的形状又如同笔架一般,是上上大吉之兆,且村庄的门口就是捞刀河,正是寓意村庄要源源不断地出读书的人才。

如此一解读,秧田村不愧是占据了天时地利,着实算得上是风水宝地。

二、声名远扬的学霸村

当然,所谓的“龙脉”之说只能算是玄学的说法,是茶余饭后乡亲们的谈资。探寻秧田村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如此之多的栋梁的原因,还得归因于这里人们的注重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入这所村庄后,就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都是与学习息息相关的。村子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一堵“博士墙”,墙上挂着秧田村迄今为止走出去的26个博士,其中不少人毕业于哈佛等世界名校,就读于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学生也在多数。

根据当地村民叙述,“博士墙”是村里干部提议修建的。一来可以通过“博士墙”记录下这些博士们青年时期的学习经历,二来也可以向全社会展示出村里培养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够把这些博士们作为榜样激励后辈不懈努力。

村民们十分赞同该位干部的提议,纷纷捐款为修建博士墙出力。很快“博士墙”便修葺完毕,矗立在了村子的中央。在博士墙上,有两句话显得格外醒目。一句是“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另一句是“勤耕重教,耕读传承”。

这两句话,表达了这里村民朴素的愿望。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改变命运,同时也饱含了村民们对于下一代所寄予的厚望。

早在清朝时,高中举人彭子铨就同情孩子们没有地方学习,于是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田地,带领当地的乡绅们建立了一所文光书院。几百年过去了,每天早上,文光书院依旧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勤耕重教是秧田村村民家中的良好家风,秧田村人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了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往前推几十年,老一辈就提出了: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这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秧田村的村民们也的确做到了。

几十年前,大家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时,村里的孩子们就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即使农活再忙,孩子们的手也只能握笔杆。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之时,孩子们也没有喊一声累,叫一声苦。

正是秉持着良好的家风、贯彻着勤勉的学风,秧田村才有了如今人才辈出之辉煌的场景。

三、第一位走出村子的博士生

秧田村之所以能有如今之成就,与第一位走出村子的博士生屈婷有着很大的关系。屈婷原本是村中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去大城市打工了,只留下她和弟弟,由村中的爷爷奶奶照顾。

当时村子里的条件十分艰苦,学堂也是十分破旧,但是这却丝毫阻碍不了屈婷的进取之心。她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方面孜孜不倦,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她都丝毫没有懈怠。

在多年努力之下,屈婷最终凭借高分被南开大学录取,但这却不是她求学之路的终点。屈婷本人也是十分上进,一路攻读到博士生,给村里的孩子们做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屈婷的成功事迹,使得村中的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起来,大家都已屈婷为榜样来教育孩子。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村子,在外闯荡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有所作为之后,这些孩子们成立了“教学基金会”,并且每年坚持为村子捐献出了一笔钱,用于表彰考上大学的学弟学妹们。

每年高考分数出来后,“教学基金会”和村里的干部都会格外忙碌,他们需要清点好考上大学的孩子的数目和名字,然后挨家挨户给这些孩子们发放奖励金。这件事情坚持了许多年,已经成为了秧田村的优秀传统。近年来,奖励金已经从曾经的400元上涨到1000元了。这也足以体现村子对教育的重视。

那些成为企业家的孩子们,在为家乡捐献资金的同时,也会出资帮助村里修缮古井古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让村民们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于是他们也会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所作为。

小结:

事实上,如今不仅仅是秧田村,如今在这座村庄附近的几个村落,都已经受到了秧田村的熏陶,逐渐重视教育起来,大家都将培养下一代作为毕生的追求,排在首要地位,这也促使了更多人才的出现。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秧田村的历史和人文,造就了村民们在读书上的热忱之心,而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民风、家风,也早已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之中。学习,在众多秧田村民心中,就是不变的信条和坚定的信仰。

要知道,在这样一座小村庄,多年来大人们没有被读书无用论蒙蔽双眼,也是难能可贵。秧田村在教育上的成功不管是放在哪里,都是十分辉煌的。八分之一的村民都是大学生,说出来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正如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所说,“好家风、好乡风、耕读文化代代传承,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强化了精神文明建设‘内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