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毕业北漂: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22岁那年,张小小大学毕业,父母都劝他回家乡报考公务员,他说他要留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在北五环租了房子,经常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其实谁也不知道,他在北京过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的腊月,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乡村里的打工人陆陆续续开始回家,大包小包的行李,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在车站等待着客车的人群中,老人孩子总是格外显眼。

一年365天,这帮打工人在家里,时间最长的也没超过一个月。

而和普通打工人不一样的是,张小小几乎每年过年,都是腊月27号的晚上回来。

好好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吃了母亲精心准备的回家第一餐,然后陪着父亲去集市买好些他们落下的东西。

29号已经有了年味,那一天也是张小小回来的第二天,走亲戚或者陪在父母身旁。

30号或者初一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促膝长谈。

或许是父亲今年的收成,或许是母亲的几句关心,或许是对他们共同对孩子婚事的几分催促……

一年过得很快,张小小的年龄,也慢慢在增加。

随之改变的,是他每年回家待在家里的天数,以前是正月初十,慢慢地变成了初八,甚至有一次,是初四的下午。

刚刚毕业的几年,父母总是要他在北京注意身体,不要总是熬夜,要吃好一点……

邻居家的男孩子结婚了,第二年有了孩子,父母开始在过年的餐桌上,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结婚是件大事,今年一定要多在意呀。

他说:我还没到25岁,我还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我不着急。

就这样又过了五六年,他依然在北京漂着。

都说北京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在北京不存在怀才不遇,只看你肯不肯努力。

北京真的不存在怀才不遇吗?

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这句话还是太扯!

毕竟北京几百万的年轻人,留下来的哪一个,不是为了脱颖而出?

年轻人选择北漂,有很多一部分人是背着情怀,而不是对自己的定位!

至少张小小是这样,从小地方出来,他给“北漂”注入了浪漫主义和文化想象的情怀!

逃离家乡,他觉得哪里都比小县城好!

02 他在外面,过得并不是很好

张小小学的什么专业,我不是很清楚,只听他父亲在我面前提起,刚开始在一家公司,电脑办公,后来干销售,骑着电动车不分冬夏到处跑。

再后来,就是2020年了,3月份返工以后,听说北京生意惨淡,辞了销售,张小小在一家酒店当保安。

而这一年的张小小,北漂10年,32岁,女朋友分分合合,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22岁毕业,在社会闯荡10年,他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变得风度翩翩,成为别人无法替代的职场人。

农村出身的他,在最重要的10年里,普普通通,甚至有点凄凄惨惨。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北漂,留在北京的每一个年轻人,也并不会越过越好。

迷茫的人,焦虑的人,堕落的人,比比皆是。

写字楼里灯光通明,局外人觉得励志,只有坐在写字楼里通宵干业务的白领,知道加班到凌晨的辛酸。

本科毕业10年,他一直漂在北京,10年过去了,32岁的他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老婆,没有孩子。

他老家的同龄人,有的换地方漂,有的留在家乡发展。

10年过去,不管在哪,只要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定位的人,基本都已经成家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父母眼里混得最好的,莫过于一毕业就选择回到家乡的老师,医生,公务员。

10年过去,张小小也才32岁,岁月荏苒,他还可以抓住一次机会,成为父母期待的公务员,但是他拒绝了!

十年前大学毕业,有些北漂人看不起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的同学,等到十年过去,又换成了体制内的人对他们的看不起。

这一次张小小的拒绝,不是因为看不起,是因为恐惧,是因为自卑!

每次回家的同学聚会,每次几个同龄人一起的交谈嬉闹,大家都在互相诉说着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但是和他们比,最惨的,也不过是一事无成的张小小!

父母年纪渐大,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的压力,只增不减,在同龄人面前,他也越来越自卑!

医生老师公务员和北漂一族,或许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人这一生,不管漂在哪里,都是为自己而活,其实从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位。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线城市打拼成功,有些人,可能从自身性格出发,他就只适合二三线的压力!

03 在一线城市,大多数人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褪去文化底蕴,北京越来越接近一个生存的概念。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女孩,在北京上了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她很清楚地告诉我,她要回家!

回到3线城市,成为了一名初中老师,比起在北京漂着,她说,北京人才饱和,优秀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其实我们的家乡,是最需要她的地方。

在她的经历里,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句话像是对年轻人的道德绑架,其实它不是!

如果有人关注过西部人才流失的数据,就知道这句话到底有多真实,前几年,人人都去北上广。

而如今,一大帮的毕业生扎根西部建设,西部缺人才吗,不缺,只是这边人才流失太严重,大家对于土生土长的家乡,似乎都不抱有任何的希望!

而恰恰是自己不看好的家乡,又给另一帮同龄人创造了就业和生活的希望!

这一帮人甚至选择留下来,这三四线的小城买一套不贵的房子,离职场的压力远一点,呼吸新鲜的空气。

观察一线城市忙忙碌碌但似乎并不是很有作为的年轻人,满打满算没有7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除了房租交通所剩无几的工资。

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只是奔波地活着,而不是用心地生活!

04 不管在哪,都要找准定位

写了这么多,洋洋洒洒几千字,并不是所有人都回到家乡,因为可能有些人学习的专业,在家乡根本就找不到可以糊口的工作。

当然,也不是劝所有人都去北漂,相对于过去的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钟情北漂,而是选择了自己合适的工作。

我想说的是,不管在哪,踏出社会,就要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

年少气盛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可以天下无敌,四处碰壁以后,才发现,自己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20几岁的时候找准自己的定位,才不会到30岁还为择业困扰。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机会,但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负责。

高考的时候选错了专业,想考研去自己心仪的专业和学校,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20几岁初入社会,选错了方向,同样也会备受折磨。

这就是所谓长大的意义,没有越挫越勇的性格,那就不要去人才扎根的地方自寻苦吃,浪费生活的意义。

如果胸怀大志,行动能力跟得上创新能力,那便也无需隐居,踮起脚尖,一定有属于自己更广阔的天空!

图|来自网络(侵删)

——END——

作者:陈一北,喜欢写一字,希望活得用力一点,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关注,解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