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极为不平凡,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肆虐,至今仍未有效遏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疫情防控是摆在深圳面前的重大考验。作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逾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移民城市、口岸城市,深圳在抗疫“中国前线”,用日积月累修炼出的“平常功夫”展现了非比寻常的“世界水平”,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展示这座城市的勇毅和担当。

2020年也是深圳的高光之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敲响前进的鼓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这座处于风口上的城市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迎难而上、破浪前行,深圳在极不寻常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克服了极其罕见的艰难险阻,交出一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高质量发展年度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领跑全国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疫情初期,深圳拉响湖北之外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一声警报。深圳在全国率先公布确诊病例逗留轨迹,兼顾知情权与公民隐私保护,被看作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突破。

以超常之举、集全市之力,深圳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个月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时间实现境内确诊病例清零,并将复工复产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保持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深圳防疫工作得到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高度评价,并将深圳疫情防控策略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通过“惠企16条”等有力举措,深圳上半年经济实现深V反弹,GDP增长在全国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前三季度增速达2.6%,一季好于一季,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风向标”。

据初步统计,2020年深圳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789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7亿元、增长2.2%,居国内大城市前列。

事实上,从2020年9月份开始,深圳地方级收入累计增速就在全国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逐季向好。这个极具含金量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战疫情、稳经济取得阶段性“双胜利”。

按照推算,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2.8万亿元、居亚洲城市前5位。“十三五”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张历史答卷的完美收笔,也是“赶考”新时代的精彩起笔。

2020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深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新涌动

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年3月3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北京、上海、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这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将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

去年,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出台了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

其次,深圳还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成功获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加速推进,综合粒子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顺利开工,鹏城云脑Ⅱ等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行。

2020年1-11月,深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454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保持全国领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1.8万家,是“十二五”末期的3倍,居全国城市第2位。

2020年,深圳基础研究投入近45亿元,占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比例达39%。鹏城实验室成为国家在深圳布局的首个国家重大科研机构,深圳湾实验室、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被纳入国家重大科研机构建设体系,获批建设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全市创新载体达到2693家,其中国家级129家。

聚焦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安全稳定。深圳还落实新发展理念,出台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推动深圳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深圳企业创新动力充沛。去年前三季度,深圳企业提交21.9万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量16.4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4万件,多项知识产权核心指标居全国首位。

细处耕耘

“民生答卷”写满温暖幸福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深圳第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作为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全国文明城市(区)受到通报表扬。

全国文明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

深圳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背后有着扎实的民生根基。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教育医疗,深圳在过去一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深圳水环境质量实现巩固提升,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入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初步遴选的77个典型案例之一。空气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2020年10月12日,深圳南山区等5个区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深圳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至此,深圳实现了10个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2020年,深圳市集团化办学开始步入快车道,多个教育集团相继成立,成为深圳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外,深圳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深圳的办学活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20年,深圳持续加大优质卫生医疗资源供给,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港大深圳医院二期、肿瘤医院二期开工建设,全年全市新增床位超过1万张,新增医院9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

深圳推进全市高水平医院建设,新引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22个,启动新一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确定80个重点学科和15个重点培育学科。深圳依托整合性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让市民看病更方便、更实惠。

住房方面,深圳全力抓好安居工程供应,2020年全市计划供应4万套,年底已100%完成。在全国率先单独面向先进制造业职工、公交司机、环卫工人、残疾人等群体定向分配公共租赁住房6000套。

【记者】崔璨

【作者】 崔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