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当中蕴含了不少悲欢离合,动人事迹。有句话说“生娘不及养娘大”,养大一个孩子真的是很不容易,在当代社会就已经有很多不易,更不用说是在旧社会时期,那个时候的封建思想严重,女性地位非常的低,不管女性付出了多少,地位始终都不及男性。

虽然从古至今有不少优秀的女性事迹,但是在封建旧社会,依旧不认可女性的能力,觉得女性就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做好家务就好了,对女性有非常大的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向命运低头

旧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一直存在,不过在封建时代的女性,总会有特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夏伯根,就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坚守精神。

夏伯根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就是一般的工薪家庭,家里人一直从事船工的工作,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的维持生计,不能再有别的太大花销。夏伯根作为家里的孩子,自然也就早早的出嫁,那时候家里不富裕,有女儿的父母一般都是为她们早早就安排了婚事,夏伯根也不例外。

出嫁后的夏伯根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她在夫家家里,也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只是从这个贫穷的家庭,去到了另一个贫穷的家庭而已。婚后的夏伯根还要操持着家务,日子过的艰辛,但更另夏伯根雪上加霜的是,没过几年,丈夫就因病去世了。

这在当时以男性劳动力为主要家庭收入的夏伯根家里,生活变得更加困苦,同时夏伯根与丈夫还孕育了一个孩子,旧社会的封建思想本就对女性有诸多的限制,对寡妇尤其是要求多,有时候寡妇还会被歧视欺负,这让夏伯根很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虽然困苦,但不管怎么样都要过下去,毕竟还有孩子,于是夏伯根打起精神,收拾好心情,努力的过好日子。

就是这样积极向上的夏伯根,在一次巧合下,遇到了邓绍昌。邓绍昌是邓小平的父亲,妻子早年去世,孩子又不在身边,独自在重庆生活的邓绍昌,对坚韧率真的夏伯根慢慢的产生了情愫。经过别人的介绍,几次接触后,邓绍昌更加被夏伯根善良、勤劳的品质所吸引,于是决定娶其为妻,这让夏伯根的生活多了一丝曙光。之后的几年里两人生活的很幸福,可是没过几年,邓绍昌在从重庆回广安的路上发生了事故,也因此失去了生命,这对夏伯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再次失去丈夫的她伤心不已,但生活依然还是要继续,而这次的夏伯根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除了要照顾与前夫的孩子,夏伯根决心还要照顾邓绍昌的几个孩子,要将他们一起抚养长大,她凭着自己强大的内心,从此寡居在邓家。

勤劳坚韧的夏伯根

夏伯根在邓家一开始还比较的拘束,毕竟是续弦到邓家的,地位不比原配,大家对夏伯根也不太了解,所以刚开始时邓绍昌的几个孩子,以及姑姑、叔叔那些亲戚们对夏伯根都不太热情。

可慢慢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夏伯根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日子长了,邓家的叔叔、姑姑们开始对夏伯根有了改观,对她的处事评价颇高,邓绍昌的孩子们也对她有了很高的赞许。夏伯根不仅家里打理的好,是家里的顶梁柱,她对革命事业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始终坚持为了中国的和平解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48年的时候,在四川华蓥山的一支游击队因人员不够,只能依着山间的地势与敌人展开斗争,经常吃不上饭,其中有一名游击队员受伤了,不小心藏身在了邓家的院子,被夏伯根发现后,她便将游击队员隐藏在了邓家,为他治疗伤口。夏伯根在照顾他的时候还了解到,他们的队伍经常缺供给,战士们吃不上饱饭,于是夏伯根准备好了粮食给战士们送过去,战士们接过粮食后很是感动。不过毕竟是在战乱时期,时间长了难免会有心怀异心的人知道后通风报信,故此游击队员们整顿好行装后,在夏伯根的护送下离开了封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胜似亲人

多年之后,邓小平回归到邓家,回来之前夏伯根很担心,这位没有见过面的孩子,会对自己有抵触,结果等邓小平真的回来之后,她的担心却显得有些多余了。

虽然邓小平是当了领导人回来的,但是对夏伯根这个养母的种种行为也是十足的敬佩。邓小平也从舅舅那里听说了夏伯根的一些事迹,更是佩服这位继母,辛辛苦苦的,不求回报的照顾着家庭,邓小平感动的喊了声“夏妈妈”,这让夏伯根很是触动。之后的岁月里,夏伯根对邓小平也是照顾有加。因为邓小平的工作原因,需要调动到别的地方,邓小平就向组织上申请将这位母亲带在身边,虽然他们没有血缘的关系,却胜似亲人。

结语

直到后来邓小平下放后,也还将夏博根带在身边,下放后的生活很是艰苦,但夏伯根却有着一颗对生活不屈的心,照顾着邓小平和邓小平的太太。慢慢地在夏伯根的影响下,邓小平对生活就又充满了希望。

有时候生活给了我们困难,给了我们磨难,有的人逃不开,一直被苦难所缠绕,有的人却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更加幸福的生活。人不能因为逆境而放弃自己,生活是自己的,努力活的精彩才最重要,我们要抱有一颗坚定幸福生活的心,不管前方道路如何艰辛,努力下去,就一定会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