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技投资》罗晓凡 刘逸伦

教育培训贷乱象频出,海尔消费金融风控引发质疑。

日前,有家长和学生用户反映,其在信息获得不完全情况下,通过平安系在线教育独角兽“平安好学”平台办理了海尔消费金融的贷款,且合作方疑存“零利息”诱导销售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平安好学”的贷款系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费金融”)提供。近年来,海尔消费金融与外部场景方合作频繁“踩雷”,作为资金方的海尔消费金融与助贷平台合作是否尽到了审慎风控的责任有待深入考察。

分期付款还是贷款分期?

“平安好学”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知名在线教育“独角兽”企业,运营方是北京创意麦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iTutorGroup”),产品主要是成人在线英语教育品牌“TutorABC”和青少儿在线教育品牌“vipJr”,现均改名为“平安好学”。

2019年7月,家长周菲(化名)为正读高二的孩子购买了平安好学青少年在线英语“定制1V1 Plus”课程。据周菲称,当时自己仅想购买一个月的寒假课程,但工作人员却极力为其推荐为期两年、总价格为31,943元的高价课程。

周菲曾向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对高昂学费实无支付能力,但销售人员向其保证一个月内没效果可随时退费。至于课程费用,工作人员告诉周菲可以办理分期(服务),“先交900元上课,然后找一张没有钱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就可以。”

然而,孩子上课半个月后,周菲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随后申请退费,却遭到了工作人员推阻。另外,此后每个月周菲都收到银行卡的扣款信息,直到半年后其登录平安好学APP查阅合同时,才发现自己办理的是海尔消费金融的贷款。“要是知道他是在给我申请贷款,我是不会报名的”,周菲称。

*周菲提供的合同截图与催收短信

无独有偶,大二学生小楚(化名)也遇到类似问题。2020年5月,小楚报名平安好学成人在线英语课程,并称其在未被提示任何贷款风险、未看到借款协议内容的情况下,平安好学工作人员为他在海尔消费金融办理了贷款。小楚告诉记者,在办理过程中其并未收到短信、电话等确认信息,直至被提醒还款时才得知自己办理了相关贷款。

就上述情况,海尔消费金融对《中国科技投资》表示,“海尔消金需要客户自己在申请过程中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客户申请贷款时有明确贷款提示,告知客户这是一笔贷款。同时也会通过监管要求的方式来确认是客户本人真实办理。贷款发放后,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确保客户明确贷款信息。”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孟博律师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应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业务办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使借款人明确了解贷款金额、期限、价格、还款方式等内容,并在合同中载明。从当事人的表述来看,不但平安好学涉嫌虚假宣传,海尔消费金融在给用户办理贷款时也有失规范。

零利息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尔消费金融与平安好学的合作关系中,平安好学不仅为海尔消费金融导流客户,还帮助学员“承担利息支出”。平安好学的工作人员张某对记者表示,“因为国家对我们(平台)有一些合作扶持项目,相关利息手续费由我们帮客户承担”。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科技投资》表示:“我司作为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受托支付的形式将学费付给教育机构,学员按期还款,帮助学员减轻学费压力,为用户带来全新优质教育消费体验。”

根据小楚提供的与海尔消费金融签订的《个人借款合同》显示,“本合同项下借款的每期借款手续费费率为0%,乙方(海尔消费金融)在向交易方账户(平安好学平台)付款时,如交易方需另行向乙方支付费用的,乙方有权将交易方应付乙方费用从本合同第一条约定的借款本金中直接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楚提供的借款合同截图

对此,有资深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出于对成本与坏账率的考量,不太可能会零利息开展业务,因此“零利息”可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额外对用户收取手续费用,另一种则是由培训机构支付这一利息。“但是上述合同内容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有权将平安好学平台应付费用从用户的借款本金中直接扣除,且未标明扣除金额,这意味着该笔费用还是由用户承担,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该分析人士称。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我司与助贷机构合作协议书、个人借款协议书中也分别明确约定相关权利责任,助贷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借款人可拒绝支付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名义收取的除协议明确约定的利息、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罚息等以外的任何费用。我司一旦收到涉及助贷机构乱收费扣费的用户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将按照协议对助贷机构进行违约处罚。”

消费金融行业专家苏筱芮认为“零利息”等宣传方式涉嫌诱导,2020年年底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六期风险提示,指出一些机构在宣传时片面强调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

苏筱芮称,一些机构存在的诱导销售行为已引起监管注意,后续不排除监管对此类行为进行专门指导甚至开出罚单,金融机构应以合规为本。

另外,海尔消费金融方表示,贷款直接发放至借款人银行卡内,这与小楚提供的借款合同有出入。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称:“我司所提供的贷款,均由我司独立自主风控,贷款直接全额发放至借款人银行卡内,不存在额外收费的行为。客户在申请贷款时,需要确认申请金额,如果金额与学费不一致,客户随时可以退出申请。”但根据小楚提供的借款合同显示,借款支付至交易方如下账户,户名:“北京创意麦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平安好学),开户行为华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并非为客户本人。

争议不断

监管早已开始对教育培训行业乱象的整顿。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针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2020年8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就“预付式付款风险大”对消费者提醒:“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额投入。要仔细查看分期付款合同,严防分期变贷款;不建议消费者选择‘培训贷’等信贷产品。”

记者经各方采访后发现,平安好学与海尔消费金融合作时或存在打“擦边球”行为。其在青少年课程中,利用分期付款的形式、通过消费金融机构一次性向学生家长收取超过3个月的学费,而在双方合同上则约定按课时数量计费,而非按日或按月计费。

在教育分期这一场景中,金融和培训机构的目标人群是没有支付能力或是支付能力较差的用户,分期贷款能够给他们带来便利,大大降低其接受培训的门槛。在整个商业闭环中,金融机构获取了利息收益,培训机构扩大了用户规模,消费者也获得了自己可以承受的支付方式。

教育分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巨头争相涌入这片蓝海市场。根据百度有钱花联合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赶集网和清研智库共同发布的2017年《新蓝领教育消费行为调查报告》,95后新蓝领在学历水平、对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超前消费观念等方面,较传统蓝领均有较大改变——新蓝领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高达86.5%,近5成倾向于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学费。

海尔消费金融某教育分期业务相关推广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称:“我一个月6个多亿(成交额)”。

但这个“多赢”的生意,却因金融机构、培训机构利益驱使而逐渐走形。金融机构为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降低了对培训机构的风控力度;而培训机构在有了金融机构提供的一次性支付学费保证后,让用户签订培训合同时办理分期产品,以此将学员牢牢绑定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由于退课的复杂性,可以大大降低学员的退课率,因此培训机构极力推荐这种新型学习模式。

近年来,与海尔消费金融合作过的达飞云贷、爱财集团、学霸君均先后“暴雷”, 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学霸君”近日传出破产消息,创始人张凯磊在朋友圈发布的公开信中提到国内大批学生家长退费难和机构所属老师面临着被拖欠工资的困境。

北京市鼎鉴律师事务所林丽鸿律师认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权必有责’,需要承担更大的合规审查的职责。在启动项目合作前,需对合作方的资质、合作模式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全方位论证;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应随时进行合规自查自纠,若发现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应立即停止并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备。”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同样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对合作方进行准入管理,并且持续对合作风险进行监测,在产品风控上进行调整优化,未来消费金融场景业务依然是比较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