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真是太愁人了,小小年纪什么都懂,太早熟。幼儿园中班就知道交男女朋友了。”同事李姐跟大家分享着她最近的育儿烦恼。

李姐的儿子朋朋上中班,最近几天回来,经常会提到一个叫朵朵的朋友。刚开始,朋朋只是说自己经常跟朵朵一起玩,这两天回来竟然说朵朵是他的女朋友,长大以后要和朵朵结婚。

“你们说,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这么早熟啊?还有女朋友,还要结婚,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看得出李姐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我劝她不要想这么多,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只是正常的同伴交往,但是李姐就觉得,孩子说的那些话,让她感觉担忧,这分明像是“早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像朋朋这样有异性好友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并不少见。通常孩子们的异性同伴行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表现。

经常在一起玩。

刚进入幼儿园以后,孩子们开始有了同伴之间的交往。随着社交能力的增强,孩子们会有选择性地去结交朋友。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或者是几个,经常一起玩的,区别于普通同学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可能是同性,也可能是异性,但是在孩子的眼里,他们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并没有性别之分。

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和他们在一起玩的,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叫做玩伴,孩子对于朋友的界定并不是像我们成年人那样复杂,也不会把异性区别对待。

喜欢这个异性朋友,经常把他/她挂在嘴边,甚至会很在意他/她对自己的看法。

朋友家的女儿木木,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十分要好的异性朋友。木木在家里分享幼儿园里的趣事时,经常会提到这个朋友的名字。她会因为这个朋友夸她的衣服漂亮而开心,经常跟爸爸妈妈说,这是她最好的朋友。

可能有些人认为木木这样的行为,已经开始去喜欢异性的朋友了,这算不算是早恋呢?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这样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

社会心理学认为,“喜欢”是人际吸引的一般形式,也是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情感。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喜欢一个人,只是因为喜欢跟这个人玩,或者是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和兴趣。太过复杂的原因他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喜欢一个同伴,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经常和他在一起玩。

要和异性朋友结婚。

都提出要结婚了,这种能够说明是早恋了吧。其实,这还是不能够说孩子是早恋的行为。4、5岁的孩子会开始进入“婚姻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用“结婚”,来表达对于某人的喜欢。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会说要跟自己的爸爸或者是妈妈结婚,他们不懂结婚的含义,只知道喜欢一个人想和他经常在一起,就会说出结婚的想法。当孩子喜欢和一个小伙伴玩,也会说出,想和他/她结婚,其实这是孩子表达内心喜爱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孩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家长和老师如何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行为,家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

4岁的浩浩,经常会去拉班上女孩的手,还会去拥抱女孩子,甚至还去亲过小女孩的脸。老师向浩浩的家长反映过这个问题,一个女孩的家长,也来找过浩浩的妈妈,让她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要当“小流氓”。

当妈妈去问浩浩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浩浩说“因为自己喜欢和她们玩”。人类对于表达自己的喜欢会选择比较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进行身体接触。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喜欢他就会抱抱他,亲亲他,这些行为模式都会让孩子模仿到学习到,之后用到与同伴间的交往过程中。

如果孩子在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亲吻,搂抱,或者是提出要结婚”这样的行为。首先家长不要立刻去斥责孩子,而是要问清楚原因,而后进行正面的引导。

告诉孩子,向朋友表达喜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像亲吻搂抱的行为,如果小朋友不喜欢,就不可以这样去做。否则,会伤害到自己的朋友。

对于孩子提到结婚的问题,这是处在“婚姻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家长不要去批评或者是打压。可以告诉孩子,结婚是长大以后的行为,现在你喜欢自己的朋友,就可以经常和他/她在一起玩,这是你们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

面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行为,家长应当适当关注,正面引导。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朋友的性别。

如果孩子没有提到男女朋友这个概念,家长不要在他面前说,别用成年人的想法去跟孩子开玩笑,说“男女朋友”之类的话,只是说成“好朋友”就可以了。

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性别的认知虽然能够从外貌上分清男女,但是,他们的性别区分意识还是比较弱的。在跟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他们并没有去刻意地区分男女,都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玩伴。对于孩子来说,朋友是不分男女的。

当孩子提出“男/女朋友”这个名称时(这种情况,通常是受到大人的提示或者是影响),家长要尽量淡化这个概念,跟孩子提到这个朋友的时候,可以叫“好朋友”或者是其名字,不要强调“男女”。

不要阻止孩子跟异性同伴交往。

有些家长真的是谈异性色变,生怕自己的孩子早恋。当看到孩子有异性朋友的时候就会去训斥或者是阻止孩子的行为。

家长的过分关注和阻拦,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让本来很单纯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在跟异性交往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的想法或者行为。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干涉,会影响到他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在孩子交友的问题上,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但不能过分地控制,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

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进行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会从同龄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处理方式的问题上,有时会比跟父母学习的东西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性同伴之间的交往,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叫做

“异性效应”

。就是说异性之间会出现一种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效应,当两性共同参加活动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出色更顺利。

“异性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当幼儿在去跟自己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学到异性身上不同于同性的优秀特质,还能够促使自己进步,因为希望在异性面前表现得更好一些,就会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己的能力。

家长朋友们,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异性的伙伴,千万不要以自己成人的角度去想他们的问题,不要破坏孩子纯真的友谊。家长想得过多,做得太多,反而不利于孩子正常的交往。

多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接触社会,去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