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救过”柳传志、帮过王健林的人也要没钱了。

按某些描述,资本市场如果比作杀机四伏的黑暗森林,他就是一只神出鬼没的巨兽。他被形容为“中国资本市场深潜的一头巨鳄”、“八大民营金融家”之一。

作为王健林的老友,从万达创立到2014年上市的高光时刻,王健林的身旁不时有他的身影,万达上市前他大手笔抛出25亿给予支持,在港交所敲钟的时候,王健林还在致辞中特意表达感谢。

无独有偶,2009年9月联想混改,他同样以27.55亿买入联想股份,帮助联想混改成功,并且还在柳传志陷入泰山会合资公司经营困境时出手相助。

早在2007年,他就以控制260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内地“市值第一人”,有人拿他比作“大陆李嘉诚”。

就是这位“资本大鳄”,王健林的贵人、柳传志的恩人,“大陆李嘉诚”,“泛海系”缔造者卢志强,如今愈发堕入资金危局。

一 泛海卖卖卖

今年刚开年,泛海控股(000046)决定把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8%的土地,以30亿卖给绿城,预计将产生12.51亿收益,可以用于救急。

卖家底,这条来钱快的“大招”卢志强不到两年间用了两次。

2019年初,泛海控股(000046)以148.87亿把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号地块和上海董家渡项目卖给了融创,靠这个把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都降了不少。

这些地块都是多年前拿到,处于北京上海武汉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个个是房企眼红的宝贝,泛海控股为什么要忍痛割让?

这背后,是泛海控股日益危急的资金链和那个冷暖自知的金融化转型。

二 泛海有多缺钱?

摸查之后,泛海控股的财务状况,大概五句话应该说得清:

1负债规模大,尤其应付的短期债务集中;2经营回款不太好,持有现金还在变少;3手里现金少,偿债能力不足;4借贷融资没达期望;5还没出现债务违约但已有债务不得不展期。

截至2020年九月底的最近一次财报显示,泛海控股面临448.91亿有息负债和110.11亿应付债券和250.39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中,短债达到408.05亿。

收入情况怎么样呢?2020年1-9月,泛海控股实现营收92.29亿,同期扣非净亏损达到5.69亿,前三季度大幅度下滑。

比较下两个时间点:到2020上半年,公司的货币资金仅有204.6亿;到2020年九月底,在手货币资金更少了,188.68亿,现金短债比仅有0.4。

泛海控股(000046)几年来也是在不停借借借,但效果差强人意。媒体整理的不足额募集就有:2019年12月,拟发行债券不超过22亿元,实际发行数量为5亿;2020年1月,拟发行债券不超过17亿,最终发行数量为12亿;2020年2月,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不超过5亿元,最终实际发了4亿。

2020年泛海控股公开发行的第三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已经高达7.50%,其融资之难可见一斑。

为了筹钱救急,泛海也是想尽了办法,包括动员自家员工购买民生证券原始股,起步规模50万。

泛海控股还没出现债务违约,但已有债务展期,2020年就有多笔,其向民生银行申请延长质押股份期限,几乎将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全部质押。

这还是那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巨鳄”、“八大民营金融家”吗?

何以至此?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道门缝,卢志强迅速从这道缝里挤了进去,1996年参与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设立,持股9.42%,成了第二大股东。

2000年后,证券法、保险法等修订,金融业对民营资本陆续开放,卢志强在金融的大海里越发欢快畅游。

二十多年纷繁布局后,“泛海系”拿下了几乎所有金融牌照,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金融帝国;控股了泛海控股(000046)等六家上市公司分布于境内外;还入股联想控股、民生银行(600016)等39家知名上市公司、10家左右新三板挂牌公司。

2014是其加速金融化的关键一年,当年泛海控股的年报里说,要“努力将公司由房地产上市公司打造成为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综合性业务上市公司”,要“三年打基础,十年创大业”。

就像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了要去哪里,泛海控股的“一”变“三”战略,也走着走着就变成,“三”还没抓牢“一”却没有了——这个“地产+金融”扭曲成了“去地产、金融化”。

就从其金融化加速的2014年查起,其业绩走势和结构变化,清晰反映着这种过程——房地产极速萎缩,金融又无法填补地产缩水后的窟窿:

  • 2014:总营收76.16亿, 房地产57亿, 金融约15.53亿

  • 2015:总营收126.7亿, 房地产94亿, 金融约32.52亿

  • 2016:总营收246.71亿,房地产185.45亿,金融约60.49亿

  • 2017:总营收168.76亿,房地产82.55, 金融84.9亿

  • 2018:总营收124.04亿,房地产48.54亿, 金融约74亿

  • 2019:总营收125.02亿,房地产28.05亿, 金融96.32亿

截至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泛海控股的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接近95%,有多大呢?半年51.60 亿。同期,该公司房地产业务的收入仅为2.91亿。

泛海控股过去五年完全不添置新土地了。2020年,干脆将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其他金融业”。

可能更危险的是,泛海控股六、七个财季以来一直处于经营性亏损。2020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分别是-1.2亿,-4.08亿,-6.12亿;其实,通过向融创出售资产,2019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约20.85亿元,而全年净利润仅为10.94亿,实际上后三个季度还亏了10亿净利。

房地产被弃,是纯粹主动还是三心二意+时事所迫,也许只有泛海局中人才能了解。从外界客观标准看,这个无论主动被动的去地产化/金融化,是失败的。

在泛海地产还在高光时刻的那些年,如今的好多千亿房企,都是泛海面前的弟弟,而今在泛海前方一骑绝尘。

那么:

四 泛海地产怎么搞残的?

这么复杂的现代商业运营,必然是多因一果。但复盘下其实能发现,行业这二十年实践蹚出来的大坑,多数都被泛海踩中了。

这次卖地牵涉的武汉中央商务区就能把这些问题看个一斑。项目总占地面积414.29万方,号称要投资千亿,截至2020年9月30日,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1132.98亿元,负债总额为596.22亿元。堪称泛海地产的“吞金兽”。

作为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超大综合体,这个项目的形态非常复杂,集国际商业中心、超豪华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精品会展、高端公寓、精品住宅等于一体。早在2002年,泛海控股得到该项目,截止目前,还剩大量的未开发部分。截至2020年9月30日,官方信息显示累计开发建设面积462万平方米,据壹地产的说法,才开发了三成。

泛海控股普遍采用“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包含基建工程等耗资巨大,各种资金折算之后,地价未必比“净地”便宜。

对房企更致命的杀伤还在于开发时间的拉长和不可控。比如最近卖给绿城的地块,泛海控股2007年9月取得,截至目前,地块尚未报建,未进行开发。

这也是泛海地产的痼疾:卖给融创的上海项目和北京项目,也是迟迟不能回流现金。外滩核心区的上海董家渡12号、14号地块,2002年5月获得,到了2019年,连拆迁都没完成。

超级大盘,巨量资金需求,一二联动开发模式,慢周转,复杂综合体……每一把都是能杀死房企的利刃。

何况,泛海控股还染上了房企“富贵病”——海外地产。

同样是在2014年的年报里,泛海控股称要“走出去、国际化”,决议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先后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索诺马、纽约、夏威夷等地拥有多个项目。后来曾在2020年两次试图出售海外项目,都未成功。海外地产这个坑里曾经掉进去万达、碧桂园、绿地、复兴等知名企业,泛海也深陷进去。

回看泛海控股第二个十年经历的虚幻、错失、掉队、窘迫,再回看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卢志强和他的泛海控股还在高光时刻,北京的泛海国际居住区、武汉中央商务区也曾屡屡成为冠军项目,那时的卢志强似乎从不为缺钱发愁。

下面三题如果卢志强再做一遍是否答题会有所不同——

金融帝国的光环,对于头顶天花板脚戴脚镣的民营资本值不值当?

“走出去”之后一比较,会不会看到风景这边独好?

房地产到底是个“土饭碗”还是“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