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演讲中说道:

“假如人的平均寿命有85岁的话,我们就别占人便宜了,能活到84岁就足够了。”

“在80岁那年身体出现健康问题,83岁那年才得大病,84岁那年就去世,少受点苦。”

“可千万别演变成了我活了85岁,70岁就成了病秧子,75岁就常年跟医院打交道,您承受不了,孩子承受不了,社会承更承受不了。”

白岩松这番话,说出了当下社会的现实。就是在人人都追求“高寿”的情况下,提出一种较为“悖逆”的观点。

但是,越是较为矛盾,较为悖逆的观点,就越有其真实的一面和相对应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那他活到哪个阶段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健康的人,他不需要过分占用社会资源和影响孩子后辈的生活。

但是,如果一个人年老了,身体不再健康,而又只能一直跟医院打交道,那这样的人,其实不仅仅是他自己受苦,更是让社会和孩子受苦。

人年老了,其实这个问题是特别真实的。尤其是那些卧病在床多年的老年人,他们不想再麻烦孩子了,可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是活得辛酸。

人最好的状态,其实就是活到平均年龄就可以了,能少几年跟病魔打交道,就少几年跟病魔打交道。如此,人才能活出高质量的人生。

小区里面有一位老人陈叔,他在65岁那年便卧病在床,动弹不得了。可是,就是这一躺,他便躺了15年,直到今天。

在这十五年中,陈叔基本上都是待在那小小的床上,连外面的世界都没见过。

不是他的家人不想让他看看外面的太阳,而是他就只能躺在床上,就连脊椎都变形了,根本不可能坐着,或者站起来。

其实,自从陈叔卧病在床以来,他们的家人就一直过得不太好,因为他们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他们每个星期都得帮陈叔去医院抓药。有些时候,还得花高价钱请医生来家里给陈叔看病。而且,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得让人来贴身照顾......

这样的日子,陈叔过得很痛苦,家人也过得很痛苦。

记得有一次,陈叔是这么跟他的亲戚们说的:“如果你们可以的话,就别管我了,我也不想这么活着了,这躺了十几年了,何时是个头啊?”

其实,谁不想长寿安康呢?可是,如果只有长寿,而没有安康,那这样的长寿日子,不就是一种现实的折磨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观点,大多人都是较为接纳的,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们中国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无论何时,都希望自己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反正越长寿越好,就是不关心身体的健康如何。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美好愿想,又有谁不想实现呢?

可是,一旦人缺少了福气,多了病痛,可却很长寿,像上文的陈叔一样,那这样的“长命百岁”的日子,真的是好日子吗?

有些人,他们悄悄地来,也悄悄地去,不痛苦,而是像秋叶一般,凋零了,也就走了。这样的无痛苦人生,才是最为美好的。

可有些人,他们悄悄地来,却要经受苦难才能走。不是今天做个大手术,就是明天像植物人一般卧病在床,反正身上满是手术刀的刀口,手上满是针孔。

他们,没有活出“秋叶静美”的人生美好,而是活出了“寒冬刺骨而愈烈”的无休止的痛苦。

其实,哪一种的人生模式最好呢?是追求数量的人生模式最好,还是追求质量的人生模式最好?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答案,可就是因为迫于现实而不敢说出来罢了。

有西方科学家研究过,往往能在平均年龄去世的人,他们的日子是较为幸福的。

对于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解脱。而对于那些无可奈何的人来说,这也能减少家庭和孩子的负担。

在《庄子》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一个人,拥有的富贵太多了,自然就会招惹是非,惹出过分的事端。而这个人如果过分高寿,则会受到“耻辱”。

为何会受到耻辱呢?

就拿当下很多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子女养不起他们,也无法给他们美好的老年生活。那么,他们的日子也就越过越糟糕。

曾见过一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他们眼中满是泪水,看着孩子离去的身影,孤独地站在寒风中,孤独地坐在家门前哭泣......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没有人呵护的日子,倘若再不幸,他们的身体出现了大病,那么这些老人,他们再长寿,也不都是苟且度日,受到生活的耻辱吗?

正如白岩松所说:“如果平均年龄是85岁,那84岁离去就好,安详地走,少受点苦,活到84岁就够了。”

其实,人活一世,图的就是有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弄得自己和家人都在痛苦的边缘中徘徊着。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