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老子的《道德经》的第56篇:无荣辱。这是道家思想《道德经》的名篇之一,有一句名言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充满了辩证思维,也充满了智慧。我从几个方面来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这句话的本意是说,真正的智者,往往言辞不多;而言辞多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智者。这里我们回到《道德经》的一开始,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概意思是说,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其实和这一篇中说的“知者不言”有类似的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真正的智慧无法言说呢?

在《庄子》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轮扁斫轮”的故事,故事说,有一天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堂下有一个做车轮的木匠轮扁就问他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回答是,当然是读古人圣贤的书,于是轮扁就嘲笑说,古人都死了,你读他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来的糟粕而已,当然,齐桓公非常生气,问轮扁为什么这么说,轮扁说,我70多岁了,做了几十年的车轮,但是我依然要亲自做车轮,因为我做车轮时候,灵巧精湛的技艺,只在于感觉之间,是无法言说,我做了几十年车轮,都没办法把智慧传授给我的儿子。所以,古人去世之后,当然也会把他们的智慧带走,留下的只言片语,都不是精华,只是糟粕而已。齐桓公听了轮扁的辩解觉得很有道理。

当然,轮扁做车轮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是无法言说的,就像一个人无法通过看书学会游泳,通过看书学会骑车一样,因为这些知识和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需要在实践中领悟,这其实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我们古代的智慧比较偏向经验和直觉,这个前面也讲过。

其次,我们更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可言说的”就不是智慧呢?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有一句名言,他说:对于无法言说之事,必须保持沉默

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里面,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们认知的边界,我们无法认识到语言之外的东西。但在语言之外,显然有更广袤的世界。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里面,人生的意义,自我的本质,世界的存在等等问题都是在语言之外的,无法言说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能理解东西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这和老子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类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为什么“言者不知”呢?其实也并不是主张,我们都不说话,沉默是金。而是说,我们说出来的话,其实很多都是错误的或者主观的,这和道家思想“无为”是背道而驰的。这个其实就比较好理解了,有的人口才很好,很会辩论,但是另外一面就是,他很擅长自圆其说。我们日常的表达在很多时候,都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通俗来讲,语言是有观点和立场的,我们总是站在一定的观点和立场上说话,这让我们也很难看到真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说的越多,离真相和真理就越远。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越来越多,观点越来越多,但这也让我们越来越看不到真相,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但真相和本质反而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语言有他的局限性,当然也有它的主观性,这是“言者不知”的另外一个思考角度。

其实道家思想主张无为和顺其自然,而反对“有为”,就是刻意的干预,大自然的运行是悄无声息,自然而然的,任何人为的干预和刻意的有为都是道家思想所反对的,就像之前我们讲到,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一样,人类社会的道德仁义,忠孝廉耻都是人的价值观所赋予的,而不是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好了,今天我们我们从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名言中,讲了到三点:

第一个是,真正的智慧往往是不可言说的,尤其是实践和经验的智慧;
第二个是,语言是有局限性的,语言只能表达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们认知的边界;
第三个是,语言带有主观性,其实是一种“有为”,所以,言说出来的,往往都不是本质和真相。这是我对老子这句话的三个思考角度,希望对你有启发。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我将继续分享,更多有趣的中国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