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记住吧——现在是1950年10月22日晚上8点20分。我看了看手表,一种真正走进战争的心情,犹如江水那样翻滚起来。”当吉普车驶过鸭绿江大桥时,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面色凝重,眼神坚毅,耳边传来战士们急迫的、沉重的脚步……
这不是战争电影中虚构的场景,而是近期热播的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鹿鸣影业有限公司承制的六集剧情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后称《热的雪》)中的一个镜头。也正是跟随着这个镜头,这场令世界铭记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维创新表达让叙述更具沉浸感

在纪录片创作中,从不缺少对历史和战争题材的挖掘,但是能让观众在“真实记录”中感受到电影般视听体验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而此次《热的雪》就通过艺术表达上多维度的创新填补了观众对于 70年前那段历史的认知与想象。

《热的雪》自1月15日播出后就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广泛热议,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成为网友最直观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主要得益于两个层面的创新:

1、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热的雪》融合了故事片和纪录片两种创作形态。一方面通过珍贵的照片、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向观众铺陈真实的历史切片;另一方面则以真实历史作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作为表现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展现历史全貌和战争的宏大场面。而4K 50帧的画面和全片交响乐录制更是极大地提高了观众观感,让纪录片经得住观众眼睛和耳朵的双重考验。

如在第二集《挺进三所里》中战役结束时,阵地上一片焦土,一名志愿军战士正在摆弄一台美军的收音机。收音机里传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在场的所有战士都被震住。虽然,年轻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甚至有的人身上还在留着鲜血。但是,当音乐声响起,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肃穆远眺着祖国的方向。硝烟缭绕,国歌嘹亮,他们的眼神中尽是忠勇、无畏与坚毅。这种情绪渲染通过演员精湛的演绎真切、震撼地传递给了荧幕前的观众。

2、在事件叙述方法上

《热的雪》大量运用3D军事地图,推演战争局势,让重要交通路线、争夺焦点的战略地位、进攻防御策略、战役思路以及战情局势变化等都能够通过军事地图上的动态得以呈现。这样便可将专业、复杂的战争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同时,在战争过程的叙述上多以反问、设置悬念的方式层层揭秘决定战场胜负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影片抽丝剥茧,步步解谜,引导观众同步思考,并这在个过程中消解了传统纪录片的枯燥之感。

聚焦个体特质让英雄群像更加真实饱满

对于许多年轻观众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似乎在他们的脑海中都较为生疏。而《热的雪》的播出,不仅按照时间顺序对云山战斗、三所里战斗、长津湖之战、铁原战斗、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六场经典战例进行了深度解读,还通过在解读过程中的细节刻画,让那些淹没在硝烟战火中的英雄前辈们都有了名字,让他们的面庞穿越历史的硝烟,具象、清晰地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英雄前辈的群象刻画上,《热的雪》摒弃了笼统的事迹诉说和行为评价,将镜头不断聚焦缩小。通过对英雄前辈的性格以及心理活动的侧写让人物形象更具个人特色,使个体特质更为突出。也正因此,英雄才更接地气,更能凸显出普通人作出牺牲抉择时的伟大。

38岁的吴信泉,爱吃辣椒,从来不苟言笑;从“打铁的”,变成了“铁打的”梁兴初,一边捂着被打穿的腮帮子一边还在指挥战斗;坚守阵地的胡修道孤身奋战,却打退了敌人41次冲锋……《热的雪》从人物细节出发,以亲历者口述情感为内核,把平凡个体的个人选择置于历史事件全景之中,营造出“历史伟大时刻”与“平凡个体的伟大选择”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更能于无声处响惊雷,与观众产生情绪共振,形成强烈的共鸣感。

在英雄群像的刻画上,《热的雪》除了关注人物个体的特质,还通过叙述视角上的多维呈现,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在对片中角色资料的收集上,既有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有美军将领的回忆;既有运筹帷幄的将领,也有普通士兵的回忆,多方的印证更显其内容上的真实与客观。

同时,对环境细节的展示也是增强群像刻画的一个途径。硝烟战火中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坑道、战士脸上的斑驳烟火、在积雪中被冻得通红的脚掌……这些都与美军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和充沛的物资形成鲜明对比。当然,这一切也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更加饱满动人、充满人性的弧光。

注重品格塑造让抗美援朝精神更具时代感召力

7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战场上演绎着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场大戏。一个连的人打到剩下一个排,一个排的人打到剩下一个班,一个班的人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纵然武器装备、物资补给差距悬殊,但是,正因为有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信念,才有了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为了坚守松骨峰,志愿军战士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子弹用光了,战士们就将手榴弹投向敌人;手榴弹用尽了,战士们就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冲了上去;刺刀折断了,他们死死地抱住敌人用拳头和牙齿与敌人战斗……当战役结束时,在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一百多人的第3连,最后却仅仅剩下了7名战士。

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数次天降大雪,气温最低时达零下40多摄氏度。而志愿军第9兵团将士宁愿忍饥受冻也绝不退缩,哪怕冻僵牺牲他们都保持着进攻的姿态。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宋阿毛的绝笔信写出了志愿军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军人荣誉的珍视,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和平,书写着这段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英雄从来没有“退场”,他们的精神永远鲜亮。作为一部革命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热的雪》在呈现历史原貌的同时,更注重对于精神品格的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的雪》的总导演霍明说过:生活在和平年代,并且享受着和平生活的我,对于历史资料上记载的那些文字,很多时候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因为那些文字里有太多我无法想象的无畏、无法想象的信念、无法想象的忠诚。

剧情纪录片《热的雪》通过为观众打开对革命历史的认知之门,使人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在缅怀先烈中感悟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并让英勇无畏、忠诚奉献这些崇高的英雄品格在新时代中重焕光芒,激励和感召新一代年轻人。

用影像记录历史,用诚意致敬英雄,用精神鼓舞自己,这或许便是以《热的雪》为代表的战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断前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