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宝宝喜欢哭,一不顺心就满地打滚。很多老人一看孩子这些行为,就会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倔强,这个孩子脾气怎么这么大,随了谁谁谁。

很多父母也会非常的困惑,这么小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要怎么教育。我们说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只有了解了这些原因,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一岁半的孩子喜欢哭闹、满地打滚?

  • 一岁半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独立阶段,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十分矛盾的阶段。

一岁半,很多孩子开始能够独立行走,他们能够依靠双脚去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远,需要父母帮忙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一方面想要独立,去到更远的地方。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恐惧,所以孩子们在练习走路的时候,会走两步就回头找妈妈,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这个时候一岁半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想要独立,一方面想要安全依赖妈妈。换句话说,一岁半的孩子想要的太多了,但是他的能力又十分有限。

比如:

  1. 想要自己吃饭,却总是弄得一团糟;
  2. 想要摸洞洞,被家长强行阻止;
  3. 想要爬高高,被家长强行抱下来;

孩子尝试的越多,被父母拒绝的越多,孩子不顺心的机会就越多,所以我们有一种错觉,这个阶段的孩子,太爱哭闹了,脾气太大了。

  • 一岁半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啥事都要和家长反着来。

一岁半到两岁半,孩子会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具体表现就是事事都要和家长反着来。每个孩子的叛逆期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但是具体的表现大同小异。

叛逆期是什么?

就是孩子开始通过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证明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最明显的就是父母说的都不做,父母不让做的非要去做。越不让做的事情,越发的想要去尝试。

这本身不怪孩子,他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好奇心,什么都想试一试,却总是被父母说“不”“不”“不”,父母的拒绝就是叛逆的开始。

也就是说,一岁半的孩子叛逆,喜欢哭闹,这是共性,不是特性,大部分一岁半的孩子都是如此。

  • 孩子的情绪管控被爬行脑控制。

在《去情绪化管教》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2岁多的孩子,想要妈妈听他的话,就狠狠地在妈妈的背上打了一下。孩子的是真的想要打妈妈吗?并不是,这只是他希望妈妈能够听他讲话,引起妈妈的注意力。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相反行为背后的原因才值得我们深思。

孩子之所以用这种奇怪的发脾气的方式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本身不受“自己控制”。

人类的原始本能都受到下脑也就是爬行脑的管控,人类负责理智的上脑直到26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幼儿、儿童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遇到问题爬行脑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都是爬行脑的表现。

所以一个小学生可以教他不能随意发脾气,但是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给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

总结一下,一岁半的孩子喜欢哭闹,是共性,也就是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的;是一个必经阶段,代表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过去;代表着孩子需要帮助,而不是被责骂

面对一岁半的孩子哭闹,父母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种。

一种,让孩子哭吧,在地上再翻滚也别管。

有些父母坚持让孩子自己哭闹,自己站在一边看热闹。这样真的好吗?

有那么一部分孩子哭起来就没完没了,这样看着孩子去哭闹,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好处。另一方面,当孩子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发出求助信号,“我需要帮助”,父母旁观者的心态,任由其哭闹,并没有真正地帮到孩子,孩子下次可能不会再哭闹,但是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发泄自己的情绪,可能会使用别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种,尝试和孩子讲道理。

经常会看到父母和一两岁的孩子讲道理,只能说大部分时间,孩子都是听不懂的。其一,认知能力有限,孩子听不懂;其二,2岁前的孩子都是感觉运算阶段,看到、摸到才能感觉到。给孩子讲分享,不如做给孩子看。所以,尝试讲道理,几乎是没有用的。

讲道理不行,让孩子自己哭也不行,对于一岁半的孩子,方法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方法一,最有效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迅速带离现场。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者发现,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很难平复下来的。因为孩子心跳加速,身体血液迅速涌向大脑。想要孩子安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迅速带孩子离开事发地。

遵循感觉运算阶段的原理,当孩子看不到的时候,很快就会平复下来。

方法二,讲再多道理不如做给孩子看。

对于一岁半的孩子,讲得再多都不如让孩子真实地感受一下。你说水太烫,不能碰。孩子并没有烫的概念,你拉着孩子的手在杯子的外面轻轻的试探,他知道什么是烫,把感觉和词语建立联系,下次就会主动避开。

朋友家的孩子2岁多的时候碰倒了热水壶,朋友说,从此以后,玩的时候都会自己绕开水壶。这就是帮助孩子把行为转化成经验。比讲道理更有用。


方法三,培养孩子的上脑需要持之以恒。

上脑控制的是理智,下脑控制的是原始冲动。如果孩子的下脑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第一时间跳出来代替理智,久而久之,下脑就会代替会思考的上脑,孩子长大后遇事会更容易冲动。所以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我们要尽量的帮助孩子建立起用理智脑思考的习惯,那就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用理智去引导孩子,帮助上脑建立起联系。

大脑是可以被塑造的,当父母训斥孩子的时候,下脑更容易被激活。当父母理智的去对待孩子的情绪或者脾气,更容易帮助孩子唤醒上脑。

换句话说,想要孩子长大更加愿意和父母沟通,就需要孩子从小父母学会培养孩子的理智。而不是一句,长大了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