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点评Cell Research | 大脑或有两套GPS,张生家实验室发现海马外全新空间导航系统

来源:BioArt

1月18日,来自国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生家实验室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刊登了题为A novel somatosensory spatial navigation system outside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是在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所发现的海马-内嗅皮层介导的经典空间定位系统之外,首次发现在躯体感觉皮层中也存在另一套全新且完整的大脑GPS。

躯体感觉皮层在大脑中的功能被广泛地认为是负责感受躯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等感知觉,而在该研究中,他们在躯体感觉皮层系统地记录和分析了跟空间特征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发现了这个脑区也存在位置细胞,头方向性细胞,边界细胞,网格细胞和联合细胞等,而这些种类的细胞与海马和内嗅皮层中表征空间信息的经典空间定位细胞相似。

2,PNAS论文详解!生物素缺乏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变性

来源:生物谷

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形式的严重神经变性,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出现的额颞痴呆,可以直接由缺乏足够的生物素导致。

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otin rescu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neurotoxicity in a tauopathy model”。

3,Cell | 苦味“胜过”甜味背后的神经调控机制

来源:BioAr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ardwired circuit”介导了由外部化学刺激和内部需求信号引起的许多行为反应,味觉系统就是一个由多级“Hardwired circuit”调控其行为反应的经典例子,能确保动物对味觉刺激作出正确的先天预定的反应。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Charles S. Zuker团队在Cell 上发表了题为“Top-Down Control of Sweet and Bitter Taste in the Mammalian Brain”的文章。作者发现了孤束核中分别传导甜味和苦味的两组特异性神经元,在这基础上进而阐述了苦味抑制甜味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经调节机制。此机制依赖于自苦味皮层和杏仁核而下的一正一负的两条反馈通路。这两条反馈通路作用于孤束核这一外周味觉信息进入大脑的唯一门户,通过放大输入大脑的苦味信号和减弱进入的甜味信号来确保苦味‘胜过’甜味。这项研究对于了解味觉的“Hardwired circuit”如何调节产生适应性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南开大学刘遵峰/中国药科大学周湘AFM:拉伸、扭转和多功能软致动器的研究进展

来源:奇物论

软执行器在软机器人、传感器、智能控制、人工智能、视觉智能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南开大学刘遵峰、中国药科大学周湘等人综述了可实现拉伸和扭转驱动的各种软致动器,包括扭曲纤维人工肌肉、形状记忆聚合物、水凝胶、液晶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电化学致动器,以及一些天然材料。还包括关于所述致动器的用于提升物体的弯曲或卷起变形的示例。最后,总结了实现拉伸和扭转驱动的不同方法、不同材料、提升或移动物体的设计以及具有驱动和传感功能的多功能致动器的构造。

5,减少老年痴呆风险 ,心血管健康是关键

来源:MedSci梅斯

最近发表在plos medicine 的一项研究表明,动脉硬化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它也是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的一个风险因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542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3.9岁),参与者接受了30年的临床随访。在该研究中,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作为主动脉僵硬度的衡量指标。

研究结果发现,在中晚年的4年中,主动脉硬化速度较快与WM微结构完整性变差、较低的血流量和较差的大脑连接性标志物有关。并且较高的基线主动脉硬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言语学习结果负相关。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更早地针对动脉硬化进行预防和治疗和可在老年人中提供认知益处,并有助于延缓痴呆症的发作。

6,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形式不同的睡眠障碍,包括发作性睡病、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严重时威胁生命。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认识仍相对不足,同时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作为指导,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将围绕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

7,觅食、繁殖、育儿,甚至晚育都相似,人和动物为何如此趋同?

来源:科技工作者

1月15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通过分析300多个不同区域的人类、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行为数据,他们发现,人类的行为(包括觅食、繁殖、育儿,甚至社会互动)与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大多数非人类物种相似。这表明,环境因素会对人类和非人类物种的行为产生相似的关键影响。

8,Appl Psychol:早上天气也会影响工作的情绪和幸福感

来源:生物谷

来自德国吕内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每天早上的天气对人们在工作时感觉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旗下的applied Psych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in, Rain Go Away! A Diary Study on Morning Weather and Affective Well‐Being at Work”。

他们研究了人们每天的精力水平、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压力,这是因为它们与早晨的天气有关。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表明,早晨的天气只与积极的幸福状态有关,而与消极的幸福状态无关。换句话说,这两名研究人员发现,早上的天气越好,员工越觉得精力充沛,对工作越满意。相反,当天气不好时,人们会感到更疲劳和不满意。另一方面,更多负面的幸福指标,如职业倦怠和压力,似乎不受天气的影响。

前文阅读

1,脑科学日报:“设计者”蛋白恢复瘫痪鼠行走能力;用正念应对焦虑

2,脑科学日报:新型细胞可恢复视网膜功能;改善运动的BCI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