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陆丰影剧团的陈列室内,摆放着不少有着三四十年历史的皮影人偶,虽"上了年纪",但保存完好,通透而色彩艳丽。这一张张皮影人偶,蕴藏着的是一代汕尾皮影人为数尺光影付出数十载光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到之处 引来无数观众驻足

在没有电视和电影的时代,皮影戏陪伴着人们度过娱乐休闲时光。艺人的双手灵活地操纵着一个或数个用牛皮或硬纸制作而成的影偶,配上锣鼓等乐器的伴奏,通过说唱道尽千古事。

"无须鸣锣,只一刻钟光景,戏台下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便挤满了人。"陆丰皮影戏剧团受欢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皮影人偶颜色鲜艳,在舞台上惟妙惟肖,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然而,以往皮影人偶都是画在黑色不透明的牛皮上,难以展现皮影角色的线条肌理和光泽度。而解决了这一难题的正是那位老人——彭忠老先生。他用耐心打磨出透光影皮,通透的程度可隔着影皮看清报纸上各种大小的字体,意味着皮影皮可涂上更鲜艳的颜色,影偶在幕布上透出光鲜亮丽、楚楚动人的形象,这极大地改善了观众的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人匠心 打磨皮影传奇

五十年代时,陆丰皮影戏剧团使用的是祖先遗传下来的粗糙的影身,黑乎乎不透明,有的甚至连毛都没刮干净,因为容易弯曲形变,所以用不了几年就得丢弃。改革开放后,彭忠成为剧团的御用制皮师,他亲力亲为,买水泥、石灰、砖头,堆砌了三个用于浸泡牛皮的水池。彭忠日夜攻关,耗费了很多心血,但无奈当时做出来的牛皮大多透明度不均匀、不光滑。

有一天,彭忠灵光乍现,将制作牛皮的经验和在省二轻厅学到的化学知识化繁为简,尝试使用硫酸解决难题。点滴浸染后,牛皮色泽变淡,杂质一点一点地排出。通过反复的观察、积累、耐心打磨下,薄而透明的影皮终于诞生。

1987年,陆丰皮影戏剧团远赴日本演出,日本观众被那些色彩绚丽的皮影人偶吸引。同年,著名的美术电影艺术家虞哲光慕名前来陆丰皮影团访问时,被这透明的皮影皮惊艳了,还特意带了两张皮回去做纪念。1980年代起,湖南、北京、黑龙江等地的多家剧团前来找彭忠定制皮影皮。

2008年,彭忠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如今,这些完成蜕变的牛皮依然默默记载着汕尾陆丰皮影戏剧团的峥嵘岁月。时光不停地冲刷,而抵抗得起磨蚀的,不不仅是皮影皮,还有彭忠老先生的工匠精神。

图片来源:南方+、聚焦汕尾、腾途旅游网

文:何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