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富豪盖提曾经说过:“取之于社会的财富必回归其本源”。诚哉斯言,当一个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之时,回馈社会是一种极佳的途径。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富商们似乎都视财如命,他们可以自己花钱如流水,但却不肯将自己的金钱一分一毫用之于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事总有例外,也并非所有的富人都是吝啬的,王永庆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作为全球华人首富,王永庆真可谓是富可敌国,他的全部资产在1984年就多达45亿元人民币,他也因此有着台湾“经营之神”的美称。亿万身家加持,王永庆并未聚金自守,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曾经买下一亿平方米的土地送给中国人,还给内地捐累计百亿。

一、茶商世家,继承经商头脑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县新店直潭的一户茶农人家。王家的祖辈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本地人,而是从福建泉州的安溪县金田乡迁移过来的。自王永庆的曾祖父王天来迁来台湾之后,王家就继续以前在大陆的行当——种茶。台湾适宜的气候很是适合高山茶的生长,王家也正是利用这一优越的地理环境一直进行着茶树种植。

王家祖上来到台湾后,利用种茶卖茶很快就发了家,又加上当时王家有六个男子,个个身强体壮。正可谓“人多力量大”,在一大家子劳力的支持下,王家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康人家。但好景不长,茶叶的流通渐渐开始不再像从前那样繁荣,而靠着茶叶发家的王家也自然慢慢走向了没落,直到后来微薄的茶叶利润只能勉勉强强满足家庭的开支。

“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天爷或许觉得给王家的磨难还不够,父亲突然出现的重症彻底压垮了整个家,看着眼前病危的父亲还有亟待养育的弟妹,身为长子的王永庆当仁不让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那时也不过才15岁。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被父亲送到了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工。虽然年纪小,但王永庆干起活来丝毫不马虎,他也不怕吃苦,总是抢着干那些最苦最累的活计。看着眼前这个孩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米店老板很是满意,也慢慢开始信任他,王永庆这也才有机会慢慢学到米店的经营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一年之后,王永庆就基本掌握了米店的运营技巧。少年人意气风发,学成之后便想一试身手,在父亲的帮助下,他们筹到了200元,也正是利用这笔钱,王永庆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商业之旅。

拿着借来的200元“巨款”,王永庆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米店。“万事开头难”,作为一间新开的店铺的老板,王永庆面临着各种困难。隔壁的日本米店凭借着高质量占足了优势,这让王永庆的米店生意惨淡。看着一天比一天差的生意,王永庆并没有放弃,他更是凭借着这次挑战展现出了自己出色的经商天赋。

质量上不如别人,王永庆就选择从宣传着手。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米店,他不惧辛苦,亲自上门为顾客免费提供清洗米缸的服务。一次又一次地挨家挨户的拜访让邻居们对这个仅有十六岁的年轻小伙子印象深刻,王永庆的米店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更多人知晓。

除此之外,王永庆还很注重细节,他深谙“细节决定成败”这一道理。对于自家的大米,他总是会认真处理,精心挑拣出里面的沙子,争取给顾客最好的购物体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永庆的米店办得越来越红火。客人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好,王永庆的收益也就越来越丰厚,久而久之,他攒下了不少钱。凭借着自身出色的经营才能和充足的资金,王永庆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碾米厂,这一决定让他为后来的商业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1942年,王永庆决定放弃米店的经营,他回到了新店老家。或许是骨子里传承着农人的血脉,王永庆始终觉得土地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他用自己攒了十年的积蓄一口气买下了五十亩土地。大量的土地让王永庆一下子出了名,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地主”。

次年,26岁的王永庆又开始鼓捣起木材生意,因为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的良机,他的木材生意搞得相当红火,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五千万元的巨款全部进了他的荷包。

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塑胶大王

随着王永庆的木材生意越来越红火,跟风的人不在少数,这让本就不宽裕的木材市场更显狭窄。看着竞争逐渐激烈,王永庆在敏锐的商业直觉引导下选择了改行。经过一番仔细分析和了解之后,王永庆把目光放在了当时基本上属于空白的塑胶行业上,他也因此成为塑胶行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54年,福懋塑胶公司正式成立,王永庆开始了他的PVC材料生产的漫长道路。因为台塑在质量上和日本进口的塑料之间的巨大差距,王永庆将要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当时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说他放弃塑胶行业,但王永庆始终坚持自我,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4月,王永庆的塑胶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因为投资充足,设备购入很多,王永庆的福懋塑料公司很快便达到了每天四吨的日产量。但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大家对国产的塑胶产品信心不足,王永庆的塑胶陷入了滞销的窘境,严重时甚至连一吨都难以卖出。巨额的库存压得王永庆几乎要喘不过气来,但即使到了这时,他仍没有丝毫气馁。

既然销不出去,那就自己用。1958年,王永庆成立了“南亚塑料公司”直接作为福懋塑料厂产品的加工地,这一办法让王永庆的困境一下子破除了。

仅仅两年,福懋塑料公司的总产量就达到了1200吨之多。1978年,台塑的营收业绩创下10亿美元新纪录。1993年,台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产业者,“南亚”成为全球最大的PVC加工业者。

随着在塑胶行业的不断拓展,王永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塑胶大王”,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胶生产商。根据福布斯排行榜数据,王永庆身价在2008年时就达到了68亿美元,成为华人首富。

三、 热心公益,回馈社会

即使身家过亿,王永庆也从未有过任何高人一等的姿态。他深知自己的财富源于社会,自己要回馈社会这一道理,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身为中国人,王永庆有着一腔爱国热情,当国家面临困难之时,他总是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正可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看见同胞受难,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王永庆也正是这些支援力量里的一支。当年5月,他以自己企业的名义向汶川地区捐出了1亿元的巨款助力四川灾区重建工作,这一举动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除了向灾区捐款,王永庆热衷慈善事业表现在方方面面。他亲自设立公益信托,并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永永远远不分家、永永远远热衷于帮助别人,这一信念已经逐渐熔铸在王家家训之中。他还曾为残疾人事业发声,曾经捐助了3700余万元帮助建设人工耳蜗。

在王永庆的公益事业的璀璨星河中闪耀着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他曾从美国购买了1亿平方米的土地送给了中国人。这一购地行为无疑是令人赞扬的,也展示出了王永庆赤诚的爱国之心。不管走到哪里,王永庆都时刻不忘自己的祖籍是中国福建,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促成台湾回归,他也曾多次公开表明态度:台湾永远属于大陆,两岸永远是一家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的引导下,王永庆才能在公益慈善事业上不断开辟疆土,并逐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慈善方式,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同胞。

正如总书记所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间。”虽然未经历枪林弹雨,王永庆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奉献人生,其精神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一生勤奋,一世节俭,即使凭借自身努力打拼成为身家亿万的华裔首富,他也没有一丝傲气,在生活中更没有挥霍无度,而是始终在慈善的阵地上牢牢坚守,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自己的祖国与社会。“永远追求更大的贡献”不仅是王永庆办企业的原则,更是他一生为人的准则,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才造就了王永庆成功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今王永庆虽已逝去,但是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瞻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