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即代表新兴产业,进而引发了南方的先进与北方的落后之争。

在山东经济饱受争议的今天,谁也未曾想到山东省竟然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化工大省,且在这个传统产业老大的位置上一呆就是28年。

但是,传统和落后不能画等号,我们也无需在对新兴产业的追逐中,丧失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自信。山东在装备制造、重化工等行业拥有深厚的底蕴,既不能坐吃老本,也不能因为追逐互联网的先进性而乱了方寸。

反观广东、江苏这两个经济大省,并没有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放弃了对山东化工龙头地位的围追堵截。

这表明,传统产业作为经济的基石不可动摇。山东如果稍加改变,也可能会构筑新的“山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2月15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自2017年6月实施以来的一组数据:

目前,山东省共认定化工园区74个,全省园区承载了30%的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行业产值,承接了90%以上的新建项目。

经过3年整治,目前山东省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847家,其中,过500亿元企业4家、过百亿元企业47家。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营收2.0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6%。

2.08万亿营收,占全国的17%,这是山东省连续28年居全国化工行业首位。

2017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万亿元,是全国化工行业唯一一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万亿省份。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的调查摸底数据,2016年,山东实有9069家化工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32家,占37%。有199个化工园区,园区内有2978家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32.8%。

上述数据对比,体现了山东传统产业在腾笼换鸟时的“阵痛”,也体现了山东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山东还是中国化工第一大省,但一场自我革命已不可阻挡。

这场“腾笼换鸟”进入第四个年头后,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山东省将加快推进200个高端化工项目建设,力争实现投资超过500亿元。在政府引导扶持下,目前山东已有近七成化工企业投资用于设备升级改造。

未来的化工产业升级,化工园区成为主战场。

通过评级评价倒逼企业脱胎换骨,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推动企业进区入园,强化上下游企业协作、延伸,产业聚集。从小化工、大化工、重化工、到园区化工,化工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山东、江苏、浙江几大化工大省在“园区化工”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化工产业主营收入长期排名全国第二的江苏,几乎与山东同时进行了一场“史上最严环保攻坚战”,在这场破解“化工围江”的阵痛中,2019年江苏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营收入被广东超过,落到全国第三。

2020化工园区30强名单

2020年10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0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上,江苏占8家,山东、浙江各5家,广东3家。这个榜单将中国石化产业聚集热点地带和产业发展方向凸显无疑。而华南沿海世界级石化产业带的崛起,也迫使山东思考,要保住第一化工大省的荣耀,必须要从全国和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哪些产业要退,哪些要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卓创资讯

截至2018年,国内在建的11家千万吨大型炼化企业,均处在粤闽江浙和环渤海湾地区,形成一个世界级石化产业带。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上海漕泾、广东惠州和福建漳州古雷这中国七大石化基地,几乎囊括中国沿海省份,唯独山东不在其中。

传统不代表落后,不能在对新兴产业追逐的浪潮中,丧失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自信。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分析自身优势和短板。山东在装备制造、重化工等行业有深厚底蕴,稍加改变,就可以形成更具有优势的产业链。

这样一个针对中国制造的命题,各地都在寻求突破。2020年3月,浙江制造推出“超级工厂计划”,圈定浙江的优质制造资源,与阿里、拼多多、唯品会这样的电商巨头联动,推动C2M定制模式落地,打造“超级工厂”。这是作为互联网大省、电商大省、制造大省的浙江在破解传统产业“保留住,发展好”时,正在寻找最佳结合点。

往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应该就是山东化工未来的机会。

在发达国家,精细化工占化工行业比重达到60%左右。目前,全球10万种精细化工产品,中国只有4万种具有生产能力,用于航空航天、计算机、太阳能电池上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中国自给率还不到30%,70%以上从德国、日本进口。

樊纲说,精细化工领域并不能产生很大企业,但能产生大量隐形冠军。我们不必要都追风口,这些产业也都是高新技术产业,这里面的创造、不断地打磨都是一种创新,在这个领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2020化工园区30强榜单上,名列山东第一、全国第六的齐鲁化学工业园所在地淄博,也是山东拥有隐形冠军最多的城市。这绝非偶然,经历了环保风暴洗礼的淄博市,如今正在着力培育新材料产业。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显示,到2022年山东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2025年达到2万亿,产业规模保持全国前三。

山东冲击这个“2万亿产值”新赛道的同时,2018年,江苏第一化工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改名换道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2019年江苏省新材料产值1.4万亿,约占全国1/3。目前,在新材料领域,山东总体处于培育赶超阶段。

在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名单上,万华化学、东岳氟硅科技、东明石化、淄博齐翔腾达、京博石化等企业成为山东省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这些领军企业的战略转型勾画出山东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那就是在新材料领域不断开拓新赛道新场景,向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上不断突破,不断挖掘传统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新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可以“挟关键技术,以令各大产业”,新材料型技术公司最大优势是,可以左右逢源,下游多点开花,产品既可用于航空航天,也可用于手机、汽车制造。

笔者注意到,随着这些传统化工企业产业升级,一个问题显现出来,为适应这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相应监管、配套政策也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随着产业变革步伐更新,形成强大政策支撑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华化学在烟台规划了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的一体化园区,但面临投产运行所需主要关键原料石脑油、食糖进口以及二异丁烯出口瓶颈。由于烟台万华技术突破,二异丁烯已经不适合再作为限制出口产品,这意味着在出口产品监管上,相关部门要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监管目录。这些问题亟待通过特殊机制快速解决,企业发展红利才能快速释放出来。

山东化工产业腾笼换鸟,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背后,也是一场政策创新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的比拼。

笔者注意到,随着大批重点项目上马,新兴产业用地问题浮出水面。很多石油和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包括魏桥这样的制造业都在建立大型研发中心和产业研究院,以支撑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需求。

在采访中,一些山东的化工企业呼吁,对于新兴产业的产业用地以及科研用地管理,以什么形态出现,比例达到多少,不能一刀切,是否可以对标深圳、上海、广州、郑州、南京等地的做法。

深圳在土地管理政策的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过去六年间,深圳在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制度上探索出MO(新型产业用地)用地政策,在蛇口网谷项目城市更新过程中,南山区政府引入MO产业用地,将蛇口原来从事出口加工的旧厂房,更新为高端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先行示范区,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目前,深圳MO用地成为深圳创新型产业的主要供给来源。这一创新起到明显带动效应,目前,天津、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城市都在出台相应的MO用地政策。

在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地均GDP”这个指标上,深圳是国内唯一一个地均GDP过10亿的城市,比排名第二的上海高出一倍有余,这就是政策创新带来的红利。

在这方面,浙江省利用国家关于支持民营经济以及自贸区的政策创新优势,为本省石化产业发展争取到宝贵机会。2020年7月,商务部赋予浙江石化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

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上,同时也体现在政策创新上。一些企业呼吁山东省要充分挖掘国家战略中的政策红利,充分利用几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成为政策创新的高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更大腾挪空间,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

艰难的2020年,曾经的行业巨头菏泽玉皇化工被法院裁定破产和解,在历经挣扎之后依然没有摆脱厄运。

同样在2020年,依然的行业龙头万华化学一路高歌,股价突破100元,市值超过3000亿,依旧保持着山东市值最高企业的头衔。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

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企业。

山东,如何助力传统企业向着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也许是比一味学习发展互联网更加务实的选择。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