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南通是长三角最不可思议的城市

原创:站长 大数据透析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随着各地两会召开,各市GDP数据也随之公布,全国万亿城市的格局基本敲定。

没有意外,即便遭遇了最难的2020年,合肥、南通、泉州等城市都成功破万亿。

在这些破万亿城市中,南通尤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十年来,它的GDP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达10036.3亿元,增长4.7%。

在省内,南通的快速发展让苏州都发出了“不要等追兵踩到了脚后跟再努力”的危机感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样漂亮的成绩单,是建立在南通人口加速流失、增长几乎停滞的背景下的。

在万亿城市里,南通是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城市。

同样的时间里,准万亿城市的表现都不错,泉州常住人口增加56万,东莞17万,济南64万,合肥63万,烟台15万。

相比之下,南通的人口几乎可以说是停止增长。

按照正常的逻辑,南通的发展,是绝对有悖正常经济的发展规律的。

南通,凭什么能够违背经济增长规律?

人口流失困局

截至2019年末,南通常住人口731.8万人,从总量来看,并不算少,在江苏仅次于苏州、徐州和南京。

但从增量来看,比2018年仅增加8000人,如果放大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从2010年到2019年,10年间南通常住人口仅增长3.62万人,还不及某些人口流入头部城市,比如杭州、深圳等去年一个月的增量。

连续18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是南通常住人口增长几乎停滞的内在原因。

从2002年起,南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没出现过+号,即便是在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南通人也只激情了头三个月,当年度自然增长率-0.08%,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把激情也耗光了南通人生娃的潜力,随后的三年,南通人开始“报复性”不生娃,2017年自然增长率-2.69%、2018年-2.23%、2019年-2.76%,创下了有记载(1957年)以来的最低生育水平,南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此进入-2%时代。

在《中国人口报告2020》选取的40个一二线城市中,南通的出生率以绝对劣势排名倒数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南通的老龄化却越来越严重。

截至2019年末,南通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多达234.18万人,全省第一,远高于1075万人口的苏州(186.03万人)、850万人口的南京(156.18)。

2019年,南通老龄化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高达32%,高于全省近9个百分点,放眼全国一二线城市,也仅低于上海(35%)。

未富先老这个词用在南通身上再合适不过。

如果说,南通人不愿生是有其光荣的传统和历史印记的原因,那么,人口流出,则是城市吸引力不足不争的事实。

南通绝对是执行计划生育最坚决最到位的城市之一,一度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模范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南通妇女的生育率就降低到了更低水平,比全国早了近20年时间。
南通市的如东县,作为计划生育试点城市,比全国提前十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东县每年都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计生示范县”
1979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把这个小县城的名字响彻全国各地,文章说:“如东的经验说明,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农业现代化以至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很大的促进。如果全国两千多个县都象如东那样,在抓紧搞好物质生产的同时,也抓紧抓好人口的有计划生产,把人口增长率降下来,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就可以加速了。”
那时候,全国牵起计生高潮,如东县成为学习的榜样。如东县每年都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计生示范县”,风光无限。

一般而言,低出生率、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严重的城市,要想发展,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的托底。

很不幸的是,南通不但少有外来人口流入,本地人口还在源源不断流出。

根据南通统计局数据,过去十多年,南通每年的净流出人数几乎都在30万人以上,只有2019年略低于30万。

仅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南通总共流出人口多达342万,如果没有人口流出,南通现在也是妥妥的千万级别大城市了。

更为严重的是,南通的人口流出,绝大多数都是人口劳动力。2019年流出人口中,未成年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只有12.4%,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高达83.4%。

2013年南通劳动年龄人口是524万人,到了2017年反而变成了503万人,减少了21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市统计局曾在《年南通市人口发展情况分析》中直言:“跨入劳动年龄段人口数持续低于退出人口数,是全市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市的生育规模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和90年前后,如果没有外来劳动力的有效补充,全市劳动年龄人口下滑的趋势还会持续。

最为重要的是,代表一座城市最中流砥柱的从业人口,在2010年到达顶峰后,开始连续20年下降,到2019年为452万人,跌回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2018年10月,南通就加入城市抢人大战:

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零门槛”落户;

首次在南通就业的本科生,只要社保缴纳超过6个月,就能每个月领到1000元的综合补贴;

对来南通创业的领军人才,最高给予15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等等。

从2019年的人口数据来看,显然没有达到南通想要的效果。

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没有人给经济面上带来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消费,没有人生产。

2019年,南通消费增速仅5.6%,持续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达到了最近几年的最低位。

近年来南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2019年,南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1705家,退库2122家,不增反减,总量减少至4966家。

但,就是在人口增长停滞、劳动力人口常年流出、从业人口一年比一年少的现实基础上,南通的GDP却像打了鸡血一样乘风破浪、一路向上。

1990年以来南通GDP走势图

不得不说,南通,真的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铁军传奇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城市人口停止增长、持续外流、老龄化严重,必然会议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产生消极影响。

但神奇的是,南通的经济确实还在逆势增长,长点还很快。

原因有多种,有说南通的区位优势好的,有说南通本土的民营企业发展活跃的,有说近年来南通机场港口铁路大满贯的,这都不足以支撑南通连续10年的高歌猛进。

但是站长我,似乎找到了南通增长的秘密。建筑业!

在强市如林的长三角,南通各方面表现都算不上头部,但在建筑业上,南通说老二,省内绝对没人敢说老大。

这也是南通逆规律增长和破万亿的最大底气。

建筑业是南通的传统优势产业,“南通铁军”称号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享誉全国。

1960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地上,周总理专门去看望了从南通来的施工队。在这之前,《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南通建筑企业“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参加管理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先进经验。

2019年,南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9100亿元,全市产值百亿元以上建筑企业23家,其中600亿元以上3家。8家建筑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全省建筑业百强企业中,南通企业占据27席,包揽前4位。

中南控股、南通三建、南通二建、南通四建、苏中建设、南通六建、通州建总、南通五建等等企业赫赫有名。

这些企业名字看上去都像国企或集体企业,实际上都在2000年以后改制成了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

重点来了,建筑业这个产业,在GDP和产值核算中是逆天的存在。

按照国家统计局建筑业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产值按照企业注册地进行统计。也就是说,南通的各大建筑企业,因为注册地在南通,他们在其他城市建高楼修大桥,创造的产值和增加值,是不纳入当地城市的,而是纳入到南通的GDP核算体系内的。

南通的9100亿建筑业总产值,在市外完成的施工产值占比80%以上。

据统计,上海每100座超高建筑中,就有15座由“南通铁军”打造,迄今南通铁军已打造了上海298座超高建筑。 仅在上海、北京两地,南通的建筑队伍就超过了10万人。

(以南通建筑工人为原型的电视剧《春天里》2017年在央视热播)

2019年,南通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195万,每年承建的超高层建筑超过5000幢。

南通的人口外流,很大程度上是建筑业带动的劳动力外出,因为建筑行业的工作周期普遍超过6个月,而按照公安人口管理规定,离开超过6个月,就不能算在南通的常住人口范畴中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假性外流,因为这些人是确定性要回到南通的,他们虽然不在南通,但确实在实实在在为南通创造GDP。

南通统计局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南通流出人口中,44%男性、48%的女性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将近一半的流出人口,是假性外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最高级的增长方式啊,不占用自己的公共资源,却在为自己创造价值。

时至今日,南通建筑业也瞄向了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发达国家。

南通建筑铁军的身影也早就出现在了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土地上。

(南通六建独立承包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可惜在国外创造的价值不能体现在国内的GDP中,要不然,南通更要逆天。

摸着苏南过河

南通是有辉煌的过去的,改革开放之初,南通和苏州、无锡、常州一道,被誉为江苏的“四小虎”

(图源:南通发布)

1978年南通市区GDP29亿,苏州市区GDP32亿,两市仅差3亿元。

1983年,费孝通教授在其《小城镇再探索》中首先提出了“苏南模式”这一概念,里面开宗明义就点出:“苏、锡、常、通这几个地方乡镇工业的来历和发展机遇类似”。

然而,在随后的发展浪潮中,南通虽然也很努力,但奈何与上海、苏州之间隔着长江“天堑”,优等生苏州更是牢牢抓住了外资和工业两大压舱石,到2020年,南通破1万亿,苏州破2万亿,40年两市差距从3亿拉大至1万亿。

南通也很有自知之明,光靠一个建筑业是很难维持可持续的发展的,本世纪初开始,南通把目标瞄准了苏南。

苏南模式的成功,外在表现也主要是外资和制造业。南通也正是看中了这两大利器。

外资上,2003年,南通就开始在吸引外资方面学苏南、找差距。

南通的实际外资利用从2002年的全省第8位,跃升到2007年的全省第2位,当年跻身全国城市实际到账外资前10强。即便到2019年,也仅低于苏州、南京、无锡。

在GDP万亿俱乐部的准成员当中,南通近十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仅次于世界工厂东莞,超过了西安、合肥、济南、福州各大省会城市。

准万亿俱乐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单位:亿美元)

而在制造业上,南通则是旗帜鲜明学苏州。

南通深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制造业是主战场。

2016年,南通就确定了“3+3+N”的产业发展方向——以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以及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样的产业定位,十分有助于南通更好地承接上海和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

2020年开始,南通开始“大张旗鼓”倾力对标苏州“抄作业”,不但学产业升级、学招商引资,甚至把苏州砥砺奋进“三大法宝”都学了去。

2020年,南通提出制造业投资目标要达到2000亿元,比苏州还多500亿。

当然,南通的野心也不仅于此,在其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中定下的目标是:2020年,力争全市制造业产值突破1.7万亿元。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产值突破2.7万亿元。

GDP破万亿是城市发展的分水岭,在经济总量破万亿后,城市功能会显著增加,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也会发挥巨大影响。

未来,随着沪通高铁、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项目逐步落地,南通相对洼地带来的区域虹吸效将逐步显现,城市的发展大概率也会步入快车道。

但是,这对南通来说也是把双刃剑,交通畅通后产业没有跟上、配套没有补齐,反而加速城市资源的流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近些年,杭州、宁波、合肥、南京、苏州等城市去年纷纷加码“抢人大战”,甚至上海也“放低身段”加入竞争,南通人才也将面临更加强大的虹吸风险。

能否把握住机会释放出来交通红利,还需要南通在产业建设、配套提升、人才吸引上下更大功夫。

2020年12月,在江苏省委全市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13个设区市一一“点将”,对南通的发展定位是这样的——

南通要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对南通而言,未来已来,将至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