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父母们在教育方法的探索和思考上更加用心,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较为复杂,一方面是父母们对于教育的认知有所提升,而另一方面则是父母们发现现在的孩子越发地难管了。

提到父母管教,近年来火爆网络的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深受家长们青睐,李教授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犯罪心理学,深谙心理学的她为很多的家长们打开了教育之门。

她曾经提出过,孩子在3-6岁的时候要“克制任性”、“学会控制”、“学会忍耐”,显然这样的管教方式还是很“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为心理学专家,19世纪风靡美国的约翰·华生,后代却令人唏嘘

看得出来李教授很重视行为管束,这也让人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一部分理念,约翰华生曾经因为提出了“不哭不抱”的哭声免疫法,而受到很多家长的推崇,他认为:孩子是可以被训练、被培育,并且父母可以通过行为互动,来矫正孩子的行为,最终实现管教的目的。

约翰·华生曾是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他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造诣,但是他的后代却大多过得不幸:大儿子多次尝试自杀,最后在30岁时自杀成功;而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常年酗酒。

而这与其在教育上,表现出的非常“冰冷”的一面不无关系,比如说他曾用8个月的婴儿做实验,来证明恐惧心理是可以被培养的。

华生说:“只要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将他培养成任何类型的人”,可是事实证明,言之凿凿的他最后并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显然教育并非是机械的,冰冷的教育和管教并不能使孩子成才,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获得人生的成功。

李玫瑾教授女儿现状如何?和“不哭不抱”创始人的后代差距很悬殊

李玫瑾和约翰·华生,乍看之下两者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管教”的行为表达都很明显,但是真正了解后,人们就会发现,这两位教授的理念其实完全是“背道而驰”

李玫瑾教授是人大哲学系毕业的,如今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大家都以为这样的“学霸妈妈”生出的女儿,必然会成绩很好,可是在一次讲座中,教授却提到自己的女儿上学时数学的成绩很差,有一次女儿考试回来犹豫地告诉她说:“数学只有15分,满分是150分!”

如果是普通家长听到女儿考了15分,一定会大发雷霆,而李教授却调侃说:“你数学不好可能是随你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李教授细心地观察女儿的学习,她发现女儿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真的在数学上没有天赋,于是她改变了想法,她没有继续要求女儿和数学死磕,而是帮助女儿找到其他方面的兴趣所在,直到发现女儿很喜欢钢琴。

最后女儿以音乐特长生的身份考上了本科大学,如今的她成为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当身边的同事都很好奇,为什么李教授的女儿每天都很有热情时,女儿说:“因为我每天都很快乐,我热爱我的工作!”

也许,一个大学教授、育儿专家把孩子培养成了普通的小学老师,在某些世俗的定义中并非“成功”,但是当女儿说“我很快乐”时,李教授教育的成功已然超过了所有世俗对成功的定义

李玫瑾教授:让孩子在爱和快乐中成长,注重管教更关注心理健康

一、在3岁前,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李教授提出,在孩子3岁前,孩子最好由母亲来亲自抚养,重视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情感基础培养,才能够为父母之后的教育提供充足的情感基础,早期阶段孩子的内心安全感获得满足,孩子的良好性格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有了保障。

二、3-6岁时,不要过度纵容而放弃管教

在提到管教孩子的问题时,李教授认为,在6岁之前管教孩子要比等到孩子长大了再管教更加“省力”,而且3-6岁也是孩子性格、习惯等很多方面形成的关键期,父母们应该给予管教重视。

三、6-12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李教授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注重孩子心理状态方面的观察和引导,她建议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显然父母强硬的教育约束不但不能够让孩子“乖乖服从”,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教育的基础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此同时把握好爱和管教的平衡,更加容易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讨论话题:大家对于李教授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看法分享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

(文中配图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