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其范围在今天的新华路以北,兴凯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东的这块区域。

由于卢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交汇,石家庄村的人成为全国民众中,较早见识火车的人。石家庄村也因此成为物资集散地,众多的货物转运行业迅速兴起,这里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短时间内带动了数十万人口的就业,成为“天下第一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一些商人纷纷在火车站附近购地设厂,石家庄城镇化趋势越来越强,商业随之繁荣,慢慢具备了城市雏形。

石家庄曾经叫“石门市”,这个名字并非京津南大门的意思,其实是两个村的首字联合。一个村子叫石家庄村,另外一个村子叫做休门村。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休门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村庄,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朝。现在的休门村在石家庄市北国商圈。

石家庄市历史上的若干个第一,都是在休门这块土地上实现的:第一家大型纺纱企业大兴纱厂、石家庄第一所中学石门中学,还有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声光电影院等等。

正是这些屡创第一的历史,让休门村在石家庄的舞台上抢尽了风头。作为石家庄的最早雏形,如果没有休门村,也就没有石家庄的今天。

石家庄原来还有个槐底村,早期居民是明朝初期的山西洪洞县移民,因为思念故土的大槐树,定村名为槐底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村民原来多以“挑砂壶、推煤车”为主业,属于苦力集聚地。如今的槐底村却改名“怀特”,就像“托尼”的风光无限,位置在今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两侧,附近的装饰城、家具城等品牌店,均为槐底村的产业。

槐底村人至今对槐树保留着根深蒂固的情结,槐安路、槐岭路、槐中路、槐北路都以槐树命名,有的路段两侧种的也是槐树。

石家庄的方北村,位于漕运河畔的环城水系。现在这条河叫做民心河,以前叫东运粮河。方北村因为年年“防避”水灾,取谐音叫做“方碧”村,类似有着水中碧玉的诗情画意,当地方言中的“碧”读作“bei”,于是演变成今天的“方北”。

上世纪90年代初,石家庄进行了城中村改造,方北村最早实行了社区股份制改革,如今方北已经形成石家庄市区东南经济圈。

石家庄市委大院正南,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元南公园。公园东北,有一座小小的古式院落,普庵寺封闭于内。元村的古物石佛就供奉在这里。在繁华的国际庄里,这绝对是件稀罕物。

1923年,石家庄开办大兴纱厂,主要依托元村,属于省会城市工业化起步比较早的村落,有着岁月累积的厚重工业底蕴。

留营村在石家庄家喻户晓,20世纪50年代末,一则报纸标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四大元帅结伴视察留营村。

新中国的四大元帅彭德怀、罗荣桓、贺龙、聂荣臻来到留营村,其实是因为留营村的棉花种得特别好,产量近千斤。现在的留营,早就不再种棉花,也没有了村庄的痕迹

柏林庄没有柏树,这里以前是陵铺,得名“拜陵庄”,后因谐音,演变为现在的“柏林庄”。我国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制版和部分券种的印制,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的西里村,则是《毛泽东选集》的编选地。石家庄解放后,毛泽东亲自选定了位于石家庄西郊西里的保育院来修改毛选,这里有著名的小白楼,如今“小白楼”早已重建成为太行国宾馆。

西里村还有我国建造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较高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