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文我们说到,司马懿刚刚到曹操手下打工的时候,由于曹操手下人才如云,所以司马懿在曹操的手底下并不出彩。那么,司马懿的命运是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并不受重用

司马懿的命运之所以能够发生大的转折,这一切主要因为曹丕日后的登基,司马懿幸运的跟对了人。曹操让司马懿陪伴二儿子曹丕读书、游玩,并让老三司马孚陪伴四子曹植。曹操有25个儿子,但真正能担当继承人的,只有二子曹丕和四子曹植,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表面上是曹丕更有优势。

然而,在曹操的眼中,曹植自幼聪慧,又擅文章,所以更倾向于立曹植为太子。尤其在铜雀台事件上,曹植更是大放异彩。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的铜雀台落成,他召集了一批文士,在铜雀台上举行辞赋比赛,曹丕,曹植都在其中。

众人之中,曹植最先交卷。文章的第一句话便提到了曹操,“从明后而嬉游兮”,意思是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紧接着就是对曹操的赞美,大意是,登上了铜雀台,欢愉之情油然而生。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望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整篇文章都是结合景物,来赞美曹操。收尾的两句:“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意思是希望这铜雀台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也暗指希望父亲的政权永固。

曹植和曹丕铜雀台比赋

曹植的文章不仅词句优美,而且甚得曹操的欢心。而曹丕的赋,一心在描绘铜雀台之壮丽高骏,竟然无一字点到要害。曹操看后,对曹植的文章是赞赏,可对曹丕却感到失望,便有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这一规矩的心思。

当时,曹丕和曹植手下有很多幕僚,比如曹丕手下的徐干、应玚这些人,但这些人对于世子之争其实并没有太多用处。当时能够影响到曹丕跟曹植的地位之争的,能够在政治上起到作用的,对曹丕来说,其实就俩个人。一个人是陈群,著名的颍川谋士;还有一个人就是司马懿。

曹植就更有意思了,曹植身边的这些人,基本上全都是文艺幕僚。陪他喝喝酒打个猎,在一块吟诗作赋可以。但真正能够对曹植的政治前途有作用的,其实只有一个人,就是杨修。

杨修的家族是四世三公,由于家学渊源。所以,杨修还是极具政治智慧的。当时的三国人物里面,四世三公的除了袁绍家,大概也就是只有杨修家了。所以,曹丕和曹植之间的较量,也就成了司马懿和杨修之间的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和杨修之间的较量

而此时,杨修无论是在家族背景上,还是官职上都胜过司马懿。这个让曹丕很是担忧,为了应付这种情况。曹丕只好偷偷的把谋士吴质藏在车子里,带进府中商议。不料却被杨修得知此事,并禀告给了魏王曹操,说曹丕勾结臣子,有不轨行为。

可是,等曹操派薛绍查验过车子,却发现里面全是些布匹跟绸缎之类。原来,杨修第一日向曹操告密时,已被曹丕得知。为了掩人耳目,第二天曹丕特意命人装一车绸缎,再次入府。杨修就此上了钩,就此落下一个诬告曹丕的嫌疑。

杨修诬告五官中郎将曹丕,理应治罪,但曹操并没有深究此事。不过这一件事让曹丕、曹植两兄弟的局势有了转变。一次,曹操出征,曹植诵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华美篇章,为曹操送行。得到了在场人的赞赏。

而曹丕见状,却泪流满面,口中表达对曹操出征不舍的意思,顿时让曹操颇为感动。而曹植果然因自负,接连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公元216年,62岁的曹操率军从淮南进攻孙权。

曹操率兵出征

自古以来,皇帝出征都是太子留守国都,而这一次,曹操却让曹丕随军出征,只留曹植留守,可见其中的深意。然而,当曹植听闻前线传来捷报,高兴的和心腹幕僚们喝起了酒,酒过三巡,曹植又吩咐侍从备车,并且执意要从司马门出宫游玩。

要知道,司马门外修建了方便天子初入宫的驰道,除了曹操本人,其他人是禁止使用的。但曹植却不管不顾,驰道两旁的百姓听到声音,都以为是曹操回到了邺城。待曹操凯旋而归,听说了此事异常愤怒,心想难道曹植就这么迫不及待了?当即处死的守门的侍卫,又痛斥曹植。

眼看弟弟曹植栽了跟头,曹丕便趁机与朝中大员搞好关系,让他们支持自己,并拉拢曹操身边的姬妾,让他们吹曹操的耳边风,为自己说情。第二年十月,曹操正式立曹丕为魏国嗣子,但对四子曹植仍然抱有期待。

就在此时,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病逝。没有大哥的帮衬,司马懿更要尽快取得曹氏父子的信任,而曹丕就是他唯一的突破口。依照制度,太子可以设置下属官员,司马懿便设法将三弟司马孚调任到曹丕府中。哥俩共为太子中庶子,这一职位虽然不高,但是却能与曹丕朝夕相处,出则同车,入则同室,司马懿还与同样颇有智谋的陈群、吴质,和善于领兵的朱烁一起联手共同辅佐曹丕。

在曹丕的陷害下,曹植彻底失败

两年后,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曹操命曹植率军前去救援曹仁,这正是曹操给曹植掌控兵权的机会。结果出征前,曹植喝的酩酊大醉。当曹操几次派人来传曹植,曹植都昏睡不醒,一气之下,曹操便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在史书《三国志》中记录了一个细节,“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招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原来,宴请曹植喝酒,并趁机灌醉他的,正是曹丕。从此以后,曹操便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为了稳固曹丕的权利,避免日后兄弟相残。曹操在临终前为儿子曹丕扫清了障碍,将曹植的谋士杨修杀死。杨修一死,就意味着曹植失去了臂膀,曹丕才会没有对手,未来王位才会稳固。在曹操立世子一事上,杨修判断失误,最终丢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