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来源 | 钱江晚报

作者 | 王湛

在宁波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眼里,平时总穿衬衫和西裤的胡金伟身上,好像带点“魔力”。他能将随处可见的废品做成上课用的科学实验器材,让大家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捡废品做教具

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科学的奇妙

胡金伟的科学教室里,摆放着8排实验材料,“都是我捡来或淘来的,我家的车棚里还有一大堆”。

2013年,胡金伟来到共有1400多名学生,与县政府相距18公里的古林镇中心小学任教。作为科学老师,他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科学学习氛围。

怎么把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成学生容易吸收的知识?胡金伟是个“动手达人”,他把自己这股爱鼓捣的劲儿教给了学生。

胡金伟喜欢带学生一起动手,研究制作各类教学装置,这样的想法来自他的小学科学老师。胡金伟说,“他当时带我所在的农村复式班,也常常搞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具。”

▲胡金伟在室外上科学课

没有高大上的科学教具怎么办?自己做!“每次看到有地方在装修,我总想凑进去看看。废旧的铁钉、矿泉水瓶、塑料罐等材料,都可以用来做必备的实验材料。”胡金伟说,有时清洁工阿姨,保安师傅都会捡一些实验材料送给他,既环保又省钱。

比如去年夏天,在宁波杨梅成熟的季节,胡金伟带着学生们一起发明了杨梅采摘器。杨梅树高,难以采摘,用摇晃的方式又容易浪费,但用塑料瓶、竹子、不锈钢管、便利贴、弹簧等普通的材料,就能做出一个简易的采摘器,避免杨梅掉在地上。这是胡金伟和孩子们一起用STEM项目式学习方式,解决了杨梅采摘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金伟在室外上科学课

2019年,胡金伟代表浙江队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的《多模块光与热实验仪》项目获一等奖。这个项目将原本教材中的手持多块单面镜换成了多面万向镜,解决了原来数据判断表述不明显,还会伤害学生视力的问题。

▲获奖的装置——多模块光与热实验仪

“现场有很多创新作品融入了智能软件技术、电子模块应用,甚至还有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元件,我的作品看起来有些廉价,但我的项目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动手实验。”胡金伟很坚持自己的理念,他认为用价格高昂的实验材料制作的模型,虽然看上去高大上,往往只会沦为演示材料或者样品。越是简单的东西,因为成本低,推广起来就越方便,其他的学校老师们模仿一下就可以制作。

▲胡金伟制作的一个空气对流装置

挖空心思

点燃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早在大学毕业前,胡金伟就曾经去过贫困山区支教,毕业后更是选择了地点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他深知科学课在很多乡村学校不被重视。

“农村孩子起点相对比较低,有时候城市里的老师来乡村学校上科学课,孩子们可能会跟不上。”胡金伟也经常与周围的老师探讨,农村的孩子除了在课堂上,接触科学的机会比较少。

他和许多一线农村科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家长的参与度比较低,很少会买《百科全书》这类科学书籍,平时在时间和能力上也无暇顾及孩子的科学学习,只能将担子落在老师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分类的科学实验材料

胡金伟希望孩子们能发现科学世界的奇妙,于是他订了许多科学杂志:《小哥白尼》、《我爱发明》、《小百科》、《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发明与创造》……也常常带着学生参加市、区组织的科技夏令营、模型竞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多交些新朋友,多领略新科技。

▲胡金伟在实验室里上课

“一位教龄超过20年的教师分享,农村其实也有许多科学资源,比如养殖基地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胡金伟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适当跳出课本,走向实践也很重要。

近年来,胡金伟在古林镇中心小学参与建设80平方米的“校园种植基地”,60平方米的“蘑菇养殖基地”,50米“科普长廊”,5米×25的标准航模池,90平方米的“机器人实验室”,120平方米“风筝创新实验室”等项目。现在,他还担任宁波市风筝协会的秘书长,成长为宁波市科技追梦人,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候选人。

▲胡金伟和同事在制作风筝

“很多时候要做好一件事情会有很多困难与险阻,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进行家校合作、校际合作,交流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胡金伟说。